高校学生耐挫力培养方法浅析
2015-02-13曾兴祁张荣杰
曾兴祁,张荣杰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思政教育与心理学]
高校学生耐挫力培养方法浅析
曾兴祁,张荣杰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21世纪的社会用综合素质考核高校学生,其中耐挫力所占比重不容忽视。然而高校部分学生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不容乐观。论文就高校学生耐挫力有待提高的现状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培养高校学生耐挫力的方法,为高校展开挫折教育建言献策,促进高校学生耐挫力的有效提高。
高校学生;耐挫力;挫折教育
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既能不屈服于面对的挫折,也不在面对挫折时丧失原则、一味忍让;在学会正视挫折的基础上主动出击,解决困境,化挫折为动力,在不断地解决挫折困难之后变得健康、成熟。
为了更全面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校培育出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应当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就包括耐挫力。对高校学生耐挫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帮助学生修正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完善他们的人格,还能助其成才,让其毕业之后在强竞争力的社会能有立足之地,更可以把他们锻造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助力国家发展。简言之,培养高校学生的耐挫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高校学生耐挫力表现
目前高校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尽如人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对待学习听之任之:各大高校本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场,但现实中有部分学生对学校或者专业不看好,学习漫无目标,听之任之,以网络游戏逃避之,不愿意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不愿意承受学习带来的挫败感。
2.人际交往停滞不前: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助力,但人际交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在常理之中。耐挫力不够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如意就停滞不前,宁愿“窝”在自己的封闭圈里,长期以来形成自卑感,不利于成长发展。
3.生活琐事随时放弃:生活里衣食住行中的琐碎之事都会考验到人的意志力和耐挫力。瞬息万变的世界会让耐挫力差的学生猝不及防,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去挑战新生活,迈开新步子,轻而易举就放弃自身想追求的东西,最后处处失败的现状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耐挫力再次下降。
4.情感世界怨声载道:大体上来说,高校学生恋爱修得正果之事不甚乐观。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因为恋爱而受挫的现象很常见。一旦恋爱失败,多数人都不愿意正视自己在感情中的问题,转而指责对方的错误,让自己“全身而退”。这种转嫁的方式就透露出学生对恋爱的耐挫力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关系。
二、高校学生耐挫力尚有不足的原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历来偏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率,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够,把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摆在边缘位置。意识上的缺失就导致了课程设计和日常生活管理出现偏差,错失了提高学生耐挫力的良好机会。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有的是“90后”,大部分是家中独子,从小在家中受尽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固化意识,家长的溺爱和认识不到位使得孩子没有心理准备和实际能力去面对大学校园的佼佼者。同时在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挫折承受力不够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一味期许更是加重孩子身上的负担。孩子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也会让家长沮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大学生要面临各种压力: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要面临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这些压力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而陌生的学校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消极的心理情绪无法疏通,长期在心里压制,形成心理障碍与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耐挫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高校学生耐挫力培养方法
(一)耐挫力教育应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要以平常心对待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引起的挫折;
(2)要以充足的心理准备对待学习、生活、生存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并及时疏通;
(3)要以危机即动机的认识利用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
(4)要以宽容的心理处理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
(5)要以防卫的心态认识动机与目的、能力与愿望不相符所衍生的挫折;
(6)要以不屈服的心态面对前进道路上暂时性的挫折;
(7)要以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指导修复遇到挫折后的心理窟窿。
(二)耐挫力教育的具体操作办法
1.各大高校要把对大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提上日程
(1)打基础:各大高校应该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耐挫力的基础,把挫折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能主动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科学认识挫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完善自身,继而提高耐挫力。
(2)纳计划: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之中。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对全国100所大学的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把心理学课程作为获取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的重要渠道。基于此项数据,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对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能力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通过这一类课程满足学生对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的需求,让学生在心理课程学习中认识挫折、提高耐挫力。
(3)办活动:各高校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知,提高其对挫折的抵抗力。高校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前提下,也要开展以提高耐挫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挫折情境;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公益活动、支教活动、实习活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处理挫折、转化挫折的经验,增强意志力,提高个人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耐挫力的目标。
2.高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1)高校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向自己强调:
A.我不是唯一一个遇到挫折的人:挫折自古以来就是每个人生活的伴随品,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可能让自己体会到挫折的份量,没有谁可以把挫折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句名言就告诉我们,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B.挫折可以把我击倒,也可以让我重生:挫折的双重作用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把握。对懦弱者来说,挫折就是万丈深渊,一旦触及就会一蹶不起,失去一切。但是对强者而言,挫折只是成功的催化剂,只是让自己得到更多锻炼的机遇,把握好了就能完成一次“重拳出击”,为自己的成功打出漂亮的一仗。
(2)理性分析遇到的挫折:挫折形成的原因不胜其数,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困境才是解决挫折的第一步。对挫折进行理性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各个击破,顺利解决生活中的“拦路虎”。
(3)竭力减少不良效果:高校学生应学会把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减到最低。放宽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积极面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反应,尽可能快地让自己从挫败感中挣脱出来。
(4)注重心理防卫:心理防卫是人们面对挫折时想摆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正常情绪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高校学生对心理防卫的重视能有效缓解挫折带来的不良影响,形成自身特有的心理防卫架构。
3.家庭要成为学生提高耐挫力的助力因素
不管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用都不容忽视。好的家庭教育能成为提高学生承受抗挫力的有效助推器。家长应看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处处锻炼孩子的耐挫力;时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掌握有待改善之处,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不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接受挫折的洗礼,陪伴孩子正确面对、处理挫折,营造出信任互助、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围。
4.社会是提高学生耐挫力的强化场
高校培育学生是为了给社会输送人才,致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社会环境比学校和家庭环境复杂,要承受的压力自然也就更多、更艰巨。社会人士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强化他们处理挫折时的正确之道,用宽容和教导之心带领大学生处理好挫折问题。
[1]孙慧敏,田保状,朱震宁,杨青青.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陈玉梅.大学生挫折的表现形式及对策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 2009(10).
G641
A
1673-0046(2015)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