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明代民间青花布局的认识与思考

2015-02-13

天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窑青花瓷青花

文 王 斌

关于明代民间青花布局的认识与思考

文 王 斌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的青花瓷与以往的青花瓷相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民间青花更能反映出民间艺人原始、粗犷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从明代民间青花的布局特色——精练简洁、高度概括、计白当青、宽松有度等方面阐述明代民间青花气氛新奇、意境深远的感染力。

明代 ;民间青花;布局

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六百多年间,有一种陶瓷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并且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官窑瓷器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民间青花少有人问津的情况下,明代民间青花以其简洁独特的布局、大胆的青白对比为特色,成为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明代民间青花的历史渊源

1.青花的定义以及起源

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利用钴土矿作为着色颜料,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后入窑于1300℃左右一次还原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而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装饰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出现的一种。青花瓷白地蓝花,颜色幽靓雅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追溯青花的发展史,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起初人们认为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直至浙江省龙泉和绍兴两座塔基下青花瓷碗和碎片的出土,便有人提出青花始于宋,成熟于元,极盛于明清。1983年在扬州旧唐城遗址范围内又出土十几块元代青花瓷片,无论从数量、品种,还是烧成的工艺,都较前有重大突破,因而使我国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的看法日趋可信。

2.明代民间青花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的发展高潮,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表现在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小实体经济上,当时的手工艺品做工精益求精,美观实用,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装饰水平也达到极致。

明清洪武年间的青花瓷基本延续了元代的特点,胎体厚大,纹饰方面由元代层次多、满的风格逐步转化。尤其在宣德以后,国家灾荒战事频繁,国力紧张。正统、景泰年间瓷业衰败,民窑虽然继续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天顺后开始恢复官窑制造,继续发扬了永乐、宣德时的工艺水平,也为成化时期精巧严谨、淡雅奇秀的风格打下基础。进口钴料枯竭,国产平等青料淡雅清晰,衬以洁白滋润的细釉,朴素纤细的纹饰,透彻明快而无漂浮感,显得清雅古拙。

人们在陶瓷生产过程中,不断熟悉制作技术,掌握工艺手段,经过不断创造发展,至明代,在造型、施釉、装饰、图案方面的造瓷艺术水平日臻完美。人们总认为民窑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都比较粗劣,实际上民窑瓷器生产在装饰、器型上已日趋丰富多变,制作工艺也日臻成熟。题材装饰日益丰富,除大量花果图案、吉祥纹样外,还有许多戏曲人物、民间传说、麒麟异兽、宗教题材。许多丝织纹饰如团花、缠枝、几何形等也经常被运用到青花瓷的装饰中。由于民窑青花把许多艺术形式都融合在一起,因而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形成了格调奔放、典雅敦厚的艺术特色。

二、明代民间青花布局的艺术特色

明代青花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文人画、民间艺术的营养,尤其受同时代文人画的影响,陶瓷绘画日臻成熟,特别是在青花领域,布局以少胜多、高度概括。同时,陶瓷绘画也吸收了中国画的黑白对比,青白对比强烈,宽松有度,草草几笔的山水、人物,使得明代民间青花雅俗共赏。

1.精练简洁, 高度概括

明代民间青花布局以少胜多,高度概括,以简取胜,简到几乎无一笔是废笔。用极少的笔墨表现生动的形象,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

(1)以主代次

抓住事物外形的特点用线勾出而不画里面的细部,就是省略不太重要的结构。《婴戏图》是最典型的例子,民窑工匠只用圆圈上落一点浓料来表示婴儿的头,通过折成弓形富有弹性的身躯和舞动着的双臂,抓住最富特征的一个舞姿,把身心健康、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小孩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婴戏图》上的小孩甚至不画五官或手,凭借全身动态而有完整的感觉。在变幻的笔、轻重缓急的点、干湿浓淡的料色中体味到作者情感的节奏,以及散发爱和美的高尚情操,创造一种感人的意境。类似《婴戏图》的精妙作品在民间艺术宝库中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民间艺人们是熟悉生活的,有感受、有认识,才大胆变化,抓住事物的质和神进行创造。

(2)以线代构

明代民间青花打破了一般青花以线描为特征的局限性,大胆创造,笔法丰富、多变。如有的笔线细挺秀美,有的粗壮有力,有的浑厚圆润,有的方硬挺直。同样在一件作品上,石头廓线起伏浓重。而里面石纹的笔线又淡细挺秀,形成了笔法的多种风格和运线美。

明代民间青花善于运用形和线的辨证关系,笔线既有尊重生活的依存性,又有笔线相对独立的形式美和艺术性,二者经常交融,线与形一体,形和线相互依存,生动性和传神及气韵不但靠形也靠笔线。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画面,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同时,笔线本身又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此外,它还有一种较抽象性的装饰线,如波状线和整齐的排线。如处理人物后面屏风上的一组横排淡线,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这排线不但突出主体人物,而且象征着屏风上是有形象的。总括上述,明代民间青花的笔线作用是立体、示质、表意、传神。为了画得快、美,民间艺人们还创造了一种连续笔法,可比喻为青花的行草。我曾看过一瓷片上的白线青花梅花,作者仅画了四五枝树枝,每条枝条上都长着满满的梅花。细看笔法,我十分惊叹,原来满枝的梅花,竟是一笔连成的。从下端起笔,左右盘绕回转连续不断一直连到枝梢。借助下面两三朵梅花使人感到满枝梅花的感觉。显然,明代民间青花的笔法丰富,线条用笔奔放,在青花的用笔上富有开拓和创造性。

(3)化乱为齐

化乱为齐更是明代民间青花精练简洁的具体表现,明代民窑青花艺术在绘饰上以减笔大写意为主,艺人们采取浓缩集中,以小观大之法,宏观取势,化大为小,化广为聚,以意布局,打破事物的正常比例,从万千事物中选取代表的精华,以表现物象的典型形态或结构。笔者曾在一件青花瓷作品中见过其作品,画面中地上的草简到只要五六根甚至三两根就表现出丛草的感觉,而且草的形态长短不一生动明确。我们知道菊花的花瓣繁多,但是从画面中看整朵菊花只是用大笔写意,简单画几笔再粗略地勾一下轮廓线即表现了菊花。还有不少民间的青花作品,实际上是光用线条来表现,如渣胎碗上的山茶、团菊、牡丹等纹样,可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浓淡等笔法,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调效果。即使是常规的图案纹饰,亦能在保持基本骨架的基础上,随心所欲,不为细末之处所羁。

2. 计白当青,宽松有度

青花中的艺术规律多为白多于青,青白呼应,而这种特点在明代民间青花中则更为突出。 观赏一件明代民间青花瓷器,首先给我们强烈印象的是其青白相间的色彩,特别是那种白釉中突出的蓝色花纹给人以一种幽雅、恬静、清闲的感觉,有如大海、青山绿水、草原绿洲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崇祯年代的蝴蝶纹碗,碗心中间仅绘一只蝴蝶,上部祥云,下部花草简化为两三笔,显得空灵而别巧。青花青白对比,水路的穿插是青花构图中的重要规律。因为青花纹饰和造型是一个整体,它附着于器形上,是从属于造型的一种装饰。均衡、灵巧的色斑分布,易于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而不致于破坏造型。

明代民间青花画工在处理青白关系上往往注重留白,纹饰已向简练独立的方向发展,画面收缩留白做空间,线条圆润流利有轻重变化,既表现了青花装饰的实处美,又显现了青花装饰的空白美,有的甚至大块留白,以虚当实形成白多于青的空灵格局。为了达到青白关系的和谐,景德镇民窑在白釉的配方和烧成温度与气氛的控制上也掌握了一套诀窍,使得装饰青花瓷器的白釉多为白中泛青,与青花色泽的对比关系恰到好处。

三、明代民间青花的感染力

青花装饰艺术最重要、最本质的审美特征表现在民间青花装饰布局的率真美上。

民间青花虽然是为大众服务的商品,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但是民间青花画工在这种实用性和生活性很强的陶瓷商品的布局上仍然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率真、质朴的感情。这里没有任何艺术理论的拘束, 更没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这些是民间青花画工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情感流露, 从那率真奔放的线条、简练夸张的构图、生动传神的形象中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民间青花独特的艺术语言,既有中国画的意境又有中国书法的神韵。

1.气氛新奇,意境深远

中国画与中国的诗、词都很重视意境,它是增强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共鸣和联想的美学概念。然而,由于阶级地位、教养的差别,对于意境的认识各异其趣。士大夫文人阶层所追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脱境界,意境越高离现实越远,与百姓越有距离,不易为大众所欣赏。民间青花瓷画,则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优美的意境,与民众心心相印,它是自由、欢乐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

民间青花瓷画注重发挥中国画之优长,讲究意境和气韵,谢赫的《古画品录》所论的“六法”中,将“气韵生动”摆在首位。如明成化期的青花松竹梅纹盘,图中山石转折硬朗,山石勾廓有染的痕迹,层次较为清晰。松针为圆形,点、勾、染并用,层次感强。在民间瓷画中,名师巧匠们善于运用动韵律,爆发生命的火花,成功地创作出很多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杰作。

明代明间青花瓷画中的每一件装饰纹样,无论是充满灵性的走兽,还是鸣叫自得的飞禽;无论是欣欣向荣的花木,还是意境高远的山水,一切都是那样活泼、充实、和谐、融洽。

如明崇祯年代的渔人问答碗,便是颇具文人画气质的民窑青花的代表作。青花发色浓淡的变化产生了水墨画一样的美感,富有潇洒入逸、起笔远致的风采,是民间画师对生活感受的倾泻。

2.笔调多变,韵律生动

民间青花瓷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有别于其他画种,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而且画面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有动有静。在技法与运笔上,既有工笔,又有写意,亦有抽象几何图形,充分体现了民间匠师功底扎实、灵活多变的绘画技能。

明代民间青花瓷画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程式,灵活运用各种笔法,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细若游丝、或力能扛鼎、或淋漓奔放、或沉着蕴籍,从而产生出各种效果与美感。

总之,明代民间青花瓷画能够灵活运用中国画的各种笔法,从布局上打破了官窑工细严谨的局限,不受任何束缚,或工或写、或细或粗、或淡或浓、或徐或疾,均在有法无法之间。在线条的妙用上,很少有所谓“板、刻、结”的毛病,故能神完气足、气韵生动,给人一种新鲜活泼的美的享受。

明代民间青花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物美价廉, 特别是它的艺术审美特点能够适应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可以说,明代民间青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内容丰富;色调清新、明丽、凝聚不散;构图疏中见密,密中又见疏,密处必有白,在布白、透白、留白、衬白方面更为醒目;线条活泼流畅、自由豪放,通过粗细、疏密、曲直的变化,不但描绘得幽雅质朴,而且能产生节奏感和韵律美。明代民间青花不仅为现代陶瓷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它那奔放、典雅、秀丽的艺术特色也值得我们从创造新时代的青花艺术高度去学习和借鉴。

[1]左汉中,李智勇. 中国民间青花瓷画[M].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牛江涛.明代青花瓷的审美特征[J].衡水学院学报,2005(2).

[3]喻斐.试论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之艺术特色[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3):97-98.

[4]刘明.辨识明代民窑青花碗[M].湖北美术出版,2002.

[5]铁源.明清瓷器纹饰鉴定[M].华龄出版社,2005.

[6]朱辉球.民间青花艺术魅力浅谈[J].景德镇陶瓷,1997(4).

王斌,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现为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协会员,高岭国际陶艺学会会员。

J527

A

2095-7556(2015)04-0041-03

猜你喜欢

民窑青花瓷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
青花瓷
水墨青花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