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强”教学设计

2015-02-12杜颖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压强重力受力

杜颖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主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压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

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器材

橡皮泥、细线、丝带、铁架台、大钩码(3个)、小铁板、铅笔、小刀、泡沫、压力小桌、沙子、水槽、气球、酒瓶、(空、满各1个)、海绵、砖.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多媒体放映对比强烈的两幅画面:大人和小孩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深浅不同;大人和小孩在雪地里陷入的深度不同,再配上小孩的发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压力

①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物体对其支撑的接触面都有一种同样的力的作用—压力,并观察压力的方向.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

②为了纠正一部分学生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再在图上作出重力,引导学生从几方面分析后,让学生知道压力和重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力.压力不是重力,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① 多媒体出示课本中插图,并配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环节.

② 教师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究的目的,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③ 结合以上实验大胆猜想,并举例说明猜想的依据.

④ 分组实验,验证猜想.每组推荐一人上台演示并讲解.

⑤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总结.

⑥ 交流讨论.下面每组物体中哪个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A.F1=200N,S1=2m2,F2=100N,S2=2m2;B.F1=200N,S1=2m2,F2=200N,S2=3m2.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如F1=80N,S1=2m2,F2=90N,S2=3m2.怎么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呢?由前两组情况,引导学生想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从而在最后一组中学会求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

3.压强

(1)引出压强的定义和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公式、单位、1帕的物理意义和帕斯卡简介.

(3)尝试应用

将一个重为20N,底面积为500cm2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注:此题让学生尝试用公式p=FS解题的同时,还要知道把面积单位化成“m2”,才能用“pa”代替压强的单位,再者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受力面积的意义.

(4)活学活用

将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是0.5pa,问将其对折后压强变为多少?若将报纸撕掉一半呢?试着说明理由.

4.怎样增大、减小压强

(1)根据前面探究到的知识,讨论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2)多媒体出示课本中插图,试着说出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压强?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少压强?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3)让学生踊跃说出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实例.

(4)让学生上台动手摆放:当砖平放在桌面上静止时压强最大、最小的摆放方式.

5.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在知识上学到了什么?在实验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请自己总结归纳.

6.课后思考题

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10cm2;一只大象体重是60000N,每只脚掌面积为600cm2,两者谁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猜你喜欢

压强重力受力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
使两个均匀柱状体对地压强相等的方法探讨
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物理知识
“压强”教学的四个优化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压强概念教学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