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02-12贾双双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贾双双等

摘 要: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在分析农科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强化农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100-03

Abstract:Tak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the way of training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e the curriculum,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actively strengthening the outside schoo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pla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were proposed to the way of realization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Agricultural;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Practice ability;Cultivation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eter)早在1912年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为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摆在农科高等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农科大学生创新教育,是指依托相关农业高校的组织管理活动,依靠专业教师的指导帮助,依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相关实践技能,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等科技性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创新型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作为应用型农科高等院校安徽科技学院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重大,它不但可以长期有效地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提升农科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有利于为国家的建设与强大提供应用型人才。

2 现状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并输送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单靠学习理论知识与农学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创新理念的产生往往受益于对其他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知识与无联系的知识的了解,还受益于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去重新了解并认知。

目前国内农业高校中,尽管约80%农科大学生来自农村,但是大多数不了解农业,对农业生产活动仅有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农科大学生专业教学中,存在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创新能力不足[2],农科学生对农业学科的前沿动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及社会需求了解不够透彻,并且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力不足,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与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农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践的一个消化过程[3]。然而,在农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依据教学计划来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是实验课、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一般由教师讲授,按指导书上列好的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做往往容易形成学生“按部就班、走马观花、纸上谈兵”式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导致整体实践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容易造成学生丧失在实践环节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机会,不利于思路开阔,特别是在就业后,无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影响学校的声誉,甚至给国家发展带来影响。

3 培养模式的探索

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课程的思索,但是,目前国内农科高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出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培养出用人单位信得过,“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四能高级农科人才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探索[4]。

3.1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 农科专业大多实践性较强,许多知识的传授要在生产实践环节中完成,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厚基础,就是使学生具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宽口径,就是要根据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趋势,打破传统专业教育分的过细的状态,拓宽专业口径,加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教育,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导向、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高素质,就是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厚基础和宽口径是高素质的基础,高素质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农科高等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注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项方向课、个性拓展课等理论课以及实践课程几个方面课程的探索,抛去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农科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增强农科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5]。

3.2 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个应用型农科院校始建于1950年,学生教学实习的农场基本设在校内,随着学校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原本较大的实践基地逐渐规划到基建建设范畴,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要求,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与环境,学校在周边地区积极主动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田间切身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施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 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教学互动的延续和深入,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可使学生对已掌握的教材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科研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应用型农业院校,安徽科技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3.3.1 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 安徽科技学院每年都组织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申报校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在自己兴趣和喜好的基础上,选择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了解申报方向最前沿的科研进展情况,学习撰写项目申报书,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实践操作,不仅逐渐学会从事研究工作的步骤和方法,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还能极大地丰富课外知识,开阔眼界。

3.3.2 重视学位论文的设计与撰写 毕业实习是任何一个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必修环节,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安徽科技学院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和相关指导教师,在三年级要求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使得学生和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准备材料、以及及时修正毕业论文实验设计。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及时处理数据,同时在查看大量参考资料的前提下,撰写毕业论文。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撰写水平。

3.3.3 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积极引导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撰写科研论文,并公开发表。

不管是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还是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都是农科高校为丰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而搭设的课外创新活动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创造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和积极的科学精神。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职者、参与者、探索者,大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就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3.4 强化农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就必须具有农科专业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且高校也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逐渐改变农科高校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讲课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解课程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了解。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教育层次有所提高,由于求学期间,他们一直忙于自己的课题,不是特别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高校培育的高学历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田间操作技能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农科专业教育中劳动因素的需要[6-7],与现代农业教育中要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提高自身实践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农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全面推进农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实提高农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农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的需要。农科高校肩负着培养农业创新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起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农业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因此,安徽科技学院在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更多更好的大学生投入到农科研究当中,为国家的农业建设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毕建杰,叶宝兴,王建华,等.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80-82.

[2]李元元,李正,徐向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31-32.

[3]杨天怡,胡新平,严薇,等.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28-29.

[4]沙洪成,李软章.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J].继续教育,2004(3):92-94.

[5]丁红星.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1(5):82

[6]胡建斌,李建吾.初探农业高校园艺教育与教师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31-132.

[7]隋益虎,陆晓民,张雪平,高青海,李慧敏.园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43-345.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农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