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
2015-02-12辛辉
辛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尊重学生
在进行活动课时,教师要从学生所处的活动主体地位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选择活动方法,组织活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去自悟自得,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作用
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次语文活动课,主题是《妈妈,我爱您》,课前我找到了几首关于歌唱母亲的歌,有《妈妈的吻》《小白杨》《母亲》等。一开始就请大家听歌,歌听完后,我就开始创设问题情境:“你能感受到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吗?请你选取记忆中有关母亲的几件事,跟大家说说。”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从大家的口中流出。由于引导得当,带活了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语文活动课,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可采用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课前课后搜集资料、讲故事、朗诵、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
三、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
语文活动课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比如,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提高习作水平,可以组织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及时记载。又如,指导学生开展“保护环境”主题活动,就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得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活动课要生动活泼
语文活动课同平时的语文课有一定的区别,要让它的形式更新颖有趣,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这样就会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使语文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于参与,又各有收获。
首先,要注重听、说、读、写。语文活动课是外向的,让学生自我表现,就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几种形式。
其次,要加强审美教育。语文活动课中包含着许多方面的美育因素,例如音乐、戏剧、曲艺、电影以及各种造型艺术的欣赏,对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热情。
再者,活动不能形式单一。活动过程可以增加文艺节目或游戏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激励学生参加活动的自信心。
当下,有些语文老师对语文教材研究透彻,对每一节语文课细心揣摩,而对语文活动课并不是那么重视,以为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去玩,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一点收获都没有。其实不然,语文活动课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了语文水平,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上好呢?
参考文献:
宋丹.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活动课.吉林教育,2012(1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