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2015-02-12石玉松
石玉松
摘 要: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激趣;语文教学;导入;设疑;赏识
教师,如何在语文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激趣的方法有好多,下面几种是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一、导入,激发“讲”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来说还偏小,学习态度和自觉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注意力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不随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左右着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上新课时不必硬搬教材,而要灵活处理教材,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上语文课时就会注意这一点,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采用导入激趣法,例如,在上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时,我就灵活处理教材,采用新颖的导入法,首先在一开始上课便给学生读了一封信,一个男生写给我的信,大概内容是进入中学以来,他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男子汉,只是常听人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他在想难道男孩子要长得高,长得壮,做事有义气,平时染黄毛,穿奇装异服,吹口哨,这样才是男子汉吗……由这封信,我课前让学生结合《伟人细胞》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三分钟演讲。看得出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先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迅速地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演讲。结果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疑,激发“思”趣
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上贾平凹的《月迹》时,我开篇利用这样一个问题:中秋夜,你和一群孩子,大家一起盼月亮、看月亮、寻月亮、议月亮,听到其中有个小孩子宣称“月亮是属于我的”,你有什么想法?讨论月亮是个什么呢,你会怎么回答?你寻到自己的月亮了吗?如果把寻月亮看作生活中人们对美的追寻,你在此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一群学生对这些问题相当感兴趣,我话音一落,孩子们立即投入其中,热烈地讨论起来,结果孩子们整节课兴致勃勃,看书的看书,讨论的讨论……又如,我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不会识字作文,《山海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著作,作者却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鲁迅的眼里,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些问题的设置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思趣,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书声琅琅,贪婪地学习课文,到思维王国中去遨游,探索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三、赏识,激发“学”趣
所谓赏识教育,即在课堂上多从鼓励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尤其是对待学生的回答问题,这种态度更为重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态度,对自信心强的学生的回答正确时,适当给予奖励,并提出更高要求。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如有不足之处,则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再把其他部分讲出来说更好了!”对较差的学生提一些浅易的问题,即使浅易的回答出来也要加以表扬,可以表扬他(她)的勇敢,可以鼓励他以后再练练。老师在夸奖中已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还没接班前,我就了解到,这是一个“弃儿”,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甚至和老师顶嘴。但是偶然一次,我发现他的笔记有那么一段,字很漂亮,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决定和他谈谈。我表扬了他,说他字写得好,要是能再有点耐心练练字,说不定能得个书法大奖。他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我,我微笑着对他说:“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自己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那还谈什么别人要对你怎样?”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有意安排他上黑板为大家抄作业、写生字。一开始,同学们都嘲笑他。我告诉他要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行”,逐渐的,他已经能够完成了家庭作业,并对语文充满了兴趣。有一次在英语课上查汉语字典,查找当天要上的课文的一个生字,而被英语老师狠狠挖苦了一顿。但后来我对我的同事讲,虽然从感情上不能接受这样的事,上自己的课决不能允许学生做其他事;但他毕竟进步了,对学习有兴趣了,至少他对语言有了兴趣。后来,这个学生读到了初三,还升上高中,字也越来越漂亮;而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我经常用目光注视他,以提醒注意,决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赞扬学生对我提出的批评意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激趣的方法绝不止以上三种,“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其他教学环节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便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乔能俊.一次社会调查后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2(0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