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5-02-12王洪卫
王洪卫
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会使人贻害终生。而3~6岁正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摸索到一些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概括总结如下:
一、形成幼儿的正确认识
幼儿有极强的可塑性,最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讲,不是件难事。首先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做,怎样做是正确的。孩子们易受环境的影响与感染。教师只要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和示范,树立正面的榜样,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土壤和环境,幼儿就会无意识地学习与效仿,从而轻轻松松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制定一定的学习、游戏规则,来培养孩子守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信;创设适宜的交往情境,以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礼貌;利用游戏,教会孩子简单的操作要领。如编写短小好记的儿歌“小手洗一洗,饭儿自己吃;衣服自己穿,做个好宝宝;见人问个好,文明有礼貌。”让幼儿懂得什么行为是好的,在幼儿幼小的心里播下行为的种子。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整理衣服的能力,教师编写了《衣服操》——“小衣服,做早操;伸伸臂,对整齐(拉直袖子,把前襟对齐,扣好扣子或拉好拉链);点点头(把衣服上的帽子折下来),拍拍肩(把两个袖子叠好);弯弯腰,放放好(把衣服上下对齐,折叠好)。”运用这种生动形象的儿歌,引导幼儿掌握叠衣服的要领,学会整理衣物。
如,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可以编成儿歌“学写字,要记牢,头要正,身挺直;臂放开,足要平;尺拳寸,是标准。”幼儿在写字前背一背,唱一唱,对提醒幼儿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执笔问题,教师要注意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掌握正确的姿势。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卫生习惯,从幼儿开始练习书写之时,就首先要求幼儿写字前用品要摆放有序,善待自己的写字用品,做到不乱撕,不乱画。写字后要保持手脸和书本的干净整齐。教师要求到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于是,我们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
在大班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为了不断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第一周建立了“图书与玩具角”,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享,让幼儿真实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周,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如“美工区”“表演区”“棋类游戏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选择玩伴,共同商讨游戏规则。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间的合作。第三周,创设有利于合作的“问题情境”,训练幼儿合作的技巧,如“一起给宠物制作服装”“共同搭建娃娃家”“合作装饰一幅画”等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讨论、协商。幼儿在实践中获取了合作的经验,掌握了合作的技巧,分享了合作的快乐。第四周,快乐分享。教师随时收集材料,把幼儿平时合作的镜头拍摄下来,并把它们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讲述,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通过一个月环环相扣的合作强化练习,幼儿间争抢、独占玩具的现象不见了,告状、打架的减少了,友好合作已逐渐成为幼儿共同相处的一种良好习惯。
三、运用灵活的奖励机制
当人的行为得到他人赞许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进行。可以说鼓励表扬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再次出现的催化剂。为了强化幼儿的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鼓励。如,语言的鼓励:“你能自己走,真棒!”“你会把书包整理好,真行!”“大家为他鼓掌”;物质奖励,如,运用“小红花”“智慧宝宝”“小红星”等激励幼儿;还通过组织“故事比赛”“穿衣比赛”“体操比赛”“超级宝宝赛”“幼儿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幼儿尽情展示,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以强化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