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寻常
2015-02-12
任曙林❘图❘文
编者按
当我请任曙林为他的这些照片撰写图片说明时,这位著名的摄影家写了几张之后,说:还是不写了吧。确实,这些照片是那么简单,简单到一目了然,又是那么家常,家常得每个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就像由这些画面连缀起的生活本身,凑近了看,觉得实在不需要再做任何注脚;拉远了看,又似乎无从说起。
好吧,那就让这些照片独自出场吧。
说起来,这种感觉也像是婚姻。婚姻有点儿像情感的中年阶段,世俗眼中,稳定是成果,也是评价标准;另一些人眼里,它是新的成长可能和自由的更大化。因此,虽然人们给婚姻下过无数的注脚,但最后,也没搞清楚这个制度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以及这个人到底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哪一种角色:
他(她)是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是最爱恋的,也是最憎恨的;是最美好的,也是最丑陋的。他(她)是你的背书,也是你的背叛;他(她)是你的绝望,也是你的希望。
但无论什么,当时,只道是寻常。
2004年我结婚后,一个女人进入了我的生活,我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过着的生活。但我也常常感到神奇和陌生,特别是对自己身边的妻子,经常觉得又远又近,拍照的欲望由此产生。
给自己亲近的人拍照,用专业的相机好像有些隔膜,那时我还没有进入数码时代,一台徕卡傻瓜的胶片机,便是常备不懈了,富士负片的色彩在室内表现人物很舒服,事后我也窃喜,傻瓜机里的日期记录使胶片多了一层亲切的味道。
开始时妻子有些不习惯。她见过我以前的照片,觉得这样拍照有些太随意了,不像搞“创作”。常常是我们的生活正在进行时,我的眼睛一亮,马上取来相机,快速拍下一两张,然后放回相机,生活继续。时间长了,妻子习惯了我的打法,特别是看到一两批样片后,觉得这样的照片也挺有意思,当我用相机拍照时,她会依然故我,继续她或我们的事情。
在现场拍照,如同做生活的切片,稍不留意,所有的会互不相干;切得好,人物便有了元气,景物也就融合。摄影的魅力在此。
给妻子拍照片,要穿透许多障碍。我不想拍出一个陌生的人,一个与家庭油水分离的人,一个在生活中悬空的人。而许多生活照片却是这样。
影像只能通过具体的东西说事,这是个限制,却可以发现新大陆。我们对亲人对自己对别人的许多认识可以通过它来完成,而其它的视觉手段好像没有它便利。
妻子不是演员,恰当的时刻必须迅速抓取,而且要完成场面调度与照明的调整,这需要有瞬间结构空间的本事。电影的拍摄和长期现场的实践,帮助我在居家的狭小空间里运用自如,常常是妻子还留存着上一刻生活内容的气息,我的拍摄已经完成,日子又继续了。
我一直认为,摄影最神奇的是记录,只不过这种记录需要镜头后的眼睛有心灵的支撑。如果把这种无法描述的过程叫做“思维”的话,拍照片其实是很“观念”的事情,
两年后,孩子出世,妻子的角色不再纯粹,以妻子为主角的拍摄就告一段落,镜头前的世界更丰富了。
爱情辞典
【婚姻】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从科学层面讲,如果没有婚姻,很多血统就会出现混乱,不利于人们的优良繁衍。从经济学角度看,婚姻会带来收益,组成婚姻关系的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常”评价和认可,获得规模效应。而人们选择结婚与否,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寻求平衡。
【结婚率/离婚率】 结婚率/离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结婚数/离婚数与该地区总人口之比。自2004年开始,我国离婚率便出现逐年递增态势,增长势头超过结婚率的增幅。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相比2012年增幅达到12.8%;2013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46.9万对,比2012年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