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瓷板肖像画的艺术传承

2015-02-12谈承勇

陶瓷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瓷板画瓷板肖像画

谈承勇

(南昌市瓷板画研究中心 南昌市 333000)

浅析瓷板肖像画的艺术传承

谈承勇

(南昌市瓷板画研究中心 南昌市 333000)

瓷板肖像画起源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瓷上工艺美术作品。它曾有过昌盛的时期,大量知道这门独特绘画手艺的民间手工艺人正是依附着这绘画手艺立足于社会,并形成一种繁荣的地方民俗景象。它是融合了西方摄影技术、传统民间擦笔画法以及在陶瓷绘画艺术,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肖像绘画手法与瓷上特殊绘画工艺为一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它存在的形态实用性很强,早期是百姓多为逝世的先人及在世的人绘制特定的肖像,后期吸收了国画、油画、水彩等多画种的艺术形式,使其绘画艺术性显著增长,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瓷上肖像绘画品种。

清代以后,绘画的基本的颜色都可以烧制出来,这时的文人画家开始介入,将中国传统绘画入瓷。最初的瓷板肖像画发源在景德镇,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王琦和邓碧珊等,邓碧珊首先开创九宫格画法绘制瓷像,为之后的瓷板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美术基础;在他们二人的致力下,让瓷板肖像画初见基本的艺术形态,形成了没有笔触的光影瓷上肖像绘制手法。后创作中心传入至南昌,瓷板肖像画进入发展时期,由梁兑石为首的瓷板肖像画艺人接二连三的开设瓷庄为人绘制特定瓷像,该时期的瓷像延续了初期景德镇黑白瓷像传统,但又不同于早期景德镇做应酬之用,多以纪念性民间遗像为主,面对的群体是广大普通群众。随着百姓对瓷板肖像画要求的提高,要求绘制者能够深动再现人物面貌形态;开始用光影影调的表现技法绘制出的瓷像显现出不够细致深入,较为笼统;该时期点子皴的表现手法在光影影调的基础上,增添了可见的笔触,使得面部明暗色调更为透气,较真实的再现了皮肤质感,脸部细节可以恰当表现。提升了瓷板肖像画的绘画语言,赋予了它更强的感染力;点子皴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从经景德镇初创到南昌后在表现手法上的一次发展,也为南昌瓷板画的表现形式奠定发展方向。

经由不断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瓷板肖像画迎来了成熟期。这时期的瓷上肖像画以杨厚兴先生和冯杰先生为代表。瓷板肖像画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更为宽泛,并且绘画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彩色瓷像的出现也极大的丰富了瓷上肖像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瓷像艺人积极吸收国内外不同艺术风格融会贯通,杨厚兴先生更是在点子皴的基础上以“鱼鳞点”,在修像用“点子”笔触突破,创新了瓷板肖像画的绘画表现语言。“鱼鳞点”形状大小、角度基本一致,能够更自然的融合于脸部底色之中,就如皮肤自身的自然纹理,让人称口赞绝;修像手法更具个人特色,趋向成熟。冯杰作为杨厚兴先生的徒弟,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绘画水平,吸取素描、钢笔线描以及油画、水彩画、国画等优点特色,在彩像后的底子上,以素描线条相像的表现手法,根据面部肌肉结构走向,深化出人肌肤的骨肉质感;精细入微的人物神态变化也能在疏密排列的线条当中自然流入。冯杰先生在瓷板肖像画表现语言上技艺更为娴熟,作品风格栩栩如生;他的瓷上绘画语言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艺术张力,也被认为是瓷板肖像画“最经典的表现语言” 之一。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冲击下,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绘制瓷像技术也面临了一定的生存危境。因为凭借着现如今的电脑技术手法,已经可以比较轻易的把肖像复制印到瓷板上,正是如此传统的纯手工绘制瓷上人物肖像画的群体就有了慢慢被排挤的趋向。熟知掌握这门特殊民间手工艺的画师们也面临着多重危境。在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背景下,一批有志人士们也认识到了瓷板肖像画在当代社会的艺术价值,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有志人士的不辞辛劳,尽其所能的奔走呼唤号召挽救、保留存有这一特殊的民间手工艺形态。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南昌瓷板画已经申遗成功,瓷板肖像人物画绘制工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为了保护这一南昌瑰宝“草根文化”,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已经着手制定长期的保护计划,也相应在南昌市成立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组织创建为各大院校进行瓷板画知识学习的培训基地,积极传承发展后续后备瓷板人物肖像画的新生力量。

瓷板肖像画的活动再次活跃起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也坚信瓷板画现在有着一批诲人不倦、细心敬业的有志之士,为瓷板画传承和发展出力。

Talk about the inheritance of portrait porcelain painting

猜你喜欢

瓷板画瓷板肖像画
赵永瓷板画作品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浅析潮州瓷板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鉴赏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糟糕的肖像画
粉彩瓷板四条屏
李祥东作品精选
徐建明 艺术作品选
小丑的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