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现代民间青花的时代特色研究

2015-02-12廖志英

陶瓷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青花陶艺景德镇

廖志英

(景德镇学院 景德镇市 333000)

景德镇现代民间青花的时代特色研究

廖志英

(景德镇学院 景德镇市 333000)

民间青花,时代特色,传承与创新

【项目来源:《赣鄱文化背景下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景德镇民间青花为例》;项目编号:YG2013086】

1、国营瓷业春天里的分野

艺术当随时代,民间青花的传播、发展,也在时代的洪流中跌宕,随着政策而变化。景德镇现代民间青花在老艺人的言传身教下,从小作坊、从大街小巷进入国营瓷业和艺术院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王步和聂杏生两位先生,民间青花不仅自此登入大雅之堂,而且在艺术和日用两大领域熠熠生辉。

实际上,王步先生从民国画到新中国,见证了过渡期、变革期的景德镇。他随着时代走出小作坊与红店,作为公有制的一分子,在美术合作社、瓷厂研究所开始新的陶瓷艺术创作生涯,在民间青花的研究中,他是传薪者,将分水等民间青花最典型的技法带入国营机构。

聂杏生先生青花作品笔调工整细腻,人物画像栩栩如生,山水和鸟兽都达到了极佳的境界,是景德镇现代青花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化遗产不仅在个人的成就,也在于他对他人、对青花教育、对青花艺术的影响。他是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师,也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青花瓷教学的首席教师,将“红店佬”的一套带入学院教育,编写青花教材,常常是手把手教,反复演讲,传播景德镇青花传统,桃李满世界。

可以说现代民间青花是从王步、聂杏生起步的,从他们开始景德镇对青花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开始出现不拘一格的趋势。家学传承的同时,工厂式的技艺传承培养了年轻的技艺接班人,一些艺术美术类专业出身的新生力量也加入到青花创作中。人们注重民间青花传统的集成,也开始关心艺术的创新,陶瓷和中国画、陶瓷和设计、陶瓷和油画、陶瓷和壁画……青花艺术创作融汇各种民间艺术、姐妹艺术,逐渐显现出作品形态和产品形态两大领域的分野,画面多柔美。

2、现代陶艺面貌下的民间青花

在国营瓷业年代,民间青花影响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产品的面貌,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提出“现代民间青花”这个概念,直到1985年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成立,秦锡麟才正式在现代陶艺的面貌下,对民间青花进行梳理和再创造。

秦锡麟,1942年生于南昌,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已五十年之久,技术全面,成绩显著。其陶艺作品新颖、大方、豪放、凝重、独具一帜,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和东方艺术特色。由他开创的现代民间青花艺术,在国内外学术界和陶瓷艺术收藏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秦锡麟是景德镇现代陶艺走向世界的推手,他率先让景德镇陶艺作品的价值,在市场价格上得到了的体现,今天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繁荣,他功不可没。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是陶瓷教育上的成就,在他担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期间,陶院的陶艺教育无论从量上或从质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接着是陶瓷艺术的创新,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现代民间青花”,不亚于一次陶瓷艺术的革命,现代青花艺术的出现,使景德镇陶瓷艺术装饰风格从女性化转变为男性化,具有力度和阳刚之美。第三则是提升景德镇艺术瓷市场价位,作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景德镇当代陶艺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创造高价,从而带动了整个景德镇艺术瓷的市场价位。

青花艺术发展史上,他的贡献有目共睹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散落于民间的青花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备受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是时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梅健鹰专程来景德镇,找到秦锡麟建议他针对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搞一个研究课题。青花瓷最早发源于民间,它的起源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不经意,古代的民间作坊、私人陶瓷生产者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用料和人工等方面,力求越简单越好,正是在这种思想和理念的驱使下,一种原料丰富、成色配比简单,在运用时没有太多艺术约定俗成的颜料,逐渐被广泛应用到诸如碗、罐等日常用瓷,而那种简扼的画风,彰显出来的随意、潇洒、豪放,虽然没表现在艺术瓷装饰上,但它的艺术风格、艺术效果却得到世人的肯定。

彼时,中国民间艺术风格逐步得到世界的公认,景德镇依托得天独厚的陶瓷历史资源,由古代发展而来的景德镇传统民间青花却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尚待开发。时任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所长的秦锡麟受到启发,带领团队从传统民间青花的烧成、材料、工艺、设计,再到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一丝不苟地研究和运用,将民间青花的表现领域拓展到高档艺术陶瓷上。1986年,在浙江绍兴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中,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送评的现代民间青花艺术作品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然,这种认可在随之而来发生的几件事中,演变成了陶瓷界青花瓷的百花齐放,其一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秦锡麟的一件200件青花瓷瓶在日本展览期间,被一个客人以100多万日元买走:其二是在1990年景德镇第一届陶瓷节上,秦锡麟的一个青花花瓶卖了300万美元,在景德镇引起不小的轰动。自此,景德镇的青花瓷在国内外陶瓷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景德镇也随之出现一大批专门以青花创作为主体元素的艺术家。

青花艺术创作中,秦锡麟首先了解现代青花、现代民间青花的内涵,了解它的特点、它的精神,不是简单的乱画几笔,而是遵循艺术规律创作的综合性创新,材料的使用、工艺的运用、造型的搭配和画面的丰富,他都会充分考虑。他注重艺术质量、产品的外观质量,在保持传统的特点,又融会当代艺术发展的内涵,把青花的古今文化、中外文化融汇在一起,找到一个结合点,既保持优秀传统的特点,又有现代艺术表现的理念。在他的倡导下,现代陶艺成为传统陶艺的延伸、扩展、蜕变的结果,实用性不再作为创作的单一目的,而从实用功能中解脱出来,转化为“表现造型”、“抽象造型”、“观念造型”……不拘泥于任何具体形式,而是陶艺家的意念、情感与个性的表达。

3、百家争鸣的时代

21世纪的今天,陶瓷艺术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陶瓷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又师从造化、融汇古今、大胆革新,世家红店学院流派的谱系脉络逐渐形成和清晰。景德镇形成了红店派与学院派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陶瓷美术队伍,并培养了大量的科班人才,共同造就陶瓷艺术的辉煌与灿烂。景德镇陶瓷艺术历来是海纳百川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景德镇陶瓷艺术从来都是不断吸取各门类艺术发展而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造型上看,它吸收青铜造型、彩陶造型、民间用品造型、异域造型等;纹饰上说,它吸收多种民间工艺纹饰;题材而言,中国历代文学与历史、民间故事与传说以及宗教文化都是陶瓷美术创作的内容。

百家争鸣的景德镇民间青花面貌更加丰富,个人符号化、风格化日益明显,各展所长也是时代最大的特色。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about modern blue and white ceramics in Jingdezhen

近现代青花,仍以景德镇为标杆,也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划分,比如: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个人标签在青花上的启蒙;1949年至1997年,工艺美术合作社、公私合营、国营瓷厂走上舞台;改革开放后,青花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陶瓷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又师从造化、融汇古今、大胆革新,世家红店学院流派的谱系脉络逐渐形成和清晰。笔者在本文中要梳理的,是时间和传承脉络中,现代民间青花时代特色,特别是那些养眼的青花背后湮没的人和精神。

猜你喜欢

青花陶艺景德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青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疯狂”的陶艺
水墨青花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