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对地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2015-02-12马杰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马杰(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图书馆对地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马杰
(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结合实际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传承、保护和利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图书馆对地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分类号]G258.6
1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体现数字图书馆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知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知识型财富,充实着我们的大脑,并且成为一种记忆联系着人们整个社会生活。图书馆职能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人类知识文明进行整理、保存和传承。随着民俗文化和活态文化资源的濒临灭绝,拥有强大的信息保存技术经验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就应运为生。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同时,数字图书馆也需要拥有独特学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才能够提升自身的品质和价值。数字化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需要高校图书馆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传承人类的历史文明[1]。
1.2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大,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和各高校图书馆也加强了对地区文化的巩固,不断丰富自身馆内资源,使得图书馆更加亲民化,让人们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如果各地区想要建设本土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蕴含地方文化、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支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编入地方本土文献中。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更多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信息馆藏,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资源。有了民族特色的信息资源加入,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自身馆藏,而且可以尽最大可能对于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永久保护,以便在以后使之再现出新的活力。
1.3为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难以保存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长期有效的保存方式。图书馆也利用各类技术来提高自身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尤其是数字图书馆,它可以利用声像还原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高精度的还原方式重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而且也可以为其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信息提取、图像处理、网络优化、海量储存、显示成像等技术支持。图书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原生态声音和图像进行完整保存,从而达到更逼真地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此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2]。
1.4实现教学与科研特色服务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储存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想将其逼真地还原就需要现代化储存技术的支持。在高校图书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更具价值的一面,它实际上就是一本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教科书,因此建设好数字化高校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都是有巨大影响的。近些年来,国内开始提倡增强文化软实力,那么对涵盖信息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了基础动力。同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校图书馆都可以为其学院开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实完整、生动逼真的电子资源。同时数字化图书馆也可以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人员提供最真实的信息资源。
2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知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发展进步的根本,是人类世世代代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明的灵魂,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因其没有实体呈现,没有文字表达,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保护的无价之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中国古代时期生产方式和血统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丰富多彩、灵活特异的中华文明,从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思维观念,控制了民族群体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间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和谐共存,使得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国家,各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得中国文化能够持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3]。
2.2保存、传播人类文明记录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并不是依靠文字或者实体的形式流传的,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所以长期以来并不能引起社会关注,不能纳入人类的知识体系,导致它们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世界里正在逐渐消亡。传统图书馆由于保存技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都是以纸张为载体进行记录和传播的,并且大多都是官方所谓的“正统”文献,而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优秀文化则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它们难以被“鲜活”地保存,也难以逼真地展现和传播。
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信息储存技术的灵活应用,图书馆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处理,让它们可以更加生动和逼真地展现给人们,方便了对其进行研究和交流[4]。
3图书馆“非遗”保护的具体措施
3.1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办法》要求制定详细的遗产保护方案,并且要建立起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在保存形式上可以有多种方式。图书馆的建设是否完善与图书馆自身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有着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保存和呈现形式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馆藏资源的类型也日渐丰富。
图书馆要针对重要的地方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和保护,并且可以呼吁当地政府和群众加入到对非物质文化的搜集和保护工作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图书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难以收集和保存的地方文化遗产,要派专员去进行视频录制或者对受访人的口述情况进行汇编,如果需要更多权威和有效的信息也可以向国家或者国际有关部门发出请求,以获取相应资料。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省份已经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保护,要求各地区图书馆都要建立相应的遗产档案,并且要向社会各界公示。对于遗产及其附属物都要设立提醒标记,以保护遗产的完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历史和考古学都有很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为保护它们,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应的分级保护制度,并且制定出详尽的保护计划,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力量。
3.2保护档案安全,加大使用力度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图书馆能付出的能量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宝贵的遗产。《非物质文化保护公约》要求各成员国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要建立起相应的单位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和保护的机制。相关机构要对难以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影像处理,将这一珍贵的一手资料及时保存,使之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社会上知识文化较低的公民进行教育培训,不仅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延伸图书馆的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桥梁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渴求知识、追求科学的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图书馆被使用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那么图书馆就需要延伸自身的服务,成为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纽带。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现的特殊性,图书馆也改变了自身静态储存的模式以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存的需要。图书馆要采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方式,利用自身大量的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保障社会对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的权利。
3.4提供平等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平等服务对于图书馆来说就是公平地对每一个公民提供信息利用的权利,平等服务也是公共图书馆核心内涵的重要体现,必须保证每个公民可以享用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与此同时,每个公民也同样有保证图书资源不受损坏的义务。以此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社会权利的平等性[5]。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储存上,图书馆也有自身的诸多无奈,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需要图书馆在能力有限的范围内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寻求思想和技术上的突破,保证在这项艰巨的工作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娜.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189-191.
[2]杨宇平.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5):30-33.
[3]张小芳.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4):36-38.
[4]王贤芬.图书馆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4):14-17.
[5]姚世言,孟桂荣.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定位[J].情报探索,2010(2):110-112.
马杰女,1967年生。本科学历,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5-03-12;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