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5-02-12周茜
周 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漯河 462002)
1 引言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新的科研范式相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协同化、网络化与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了以后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论范式,强调对数据、测量和方法的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发展到了用数字技术对人文资料进行数据统计、量化分析和智能处理的层次。在此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相结合的数字人文应运而生。目前,国际性数字人文研究联合组织和高校数字人文中心陆续成立,欧美等国科研资助机构不断加大对数字人文项目的资助力度。如全球性的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于2005年成立,斯坦福大学成立数字人文实验室,2006年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成立数字人文办公室推动数字人文项目,欧盟资助名为“公共语言资源与技术基础平台”(CLARIN)的数字人文项目于2011年启动,旨在为全欧洲人文领域建立语言资源和技术的服务平台,计划10年内投资1.65欧元。同时,一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也利用自身优势切入这一全新领域,如美国约占有全球建立数字人文中心总数的一半,而这些机构近一半设在图书馆[1]。
数字人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这3个层面的变化往往蕴藏着“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2]。基于此,笔者在厘清数字人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与经验,探索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
2 数字人文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1 数字人文简释
伴随着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就开始思考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语言和文化,对数字人文的研究由此开启。伦敦学院大学图书馆及信息学教授霍基(Susan Hockey)将数字人文的历史追溯到意大利布萨(Roberto Busa)神父于1949年利用计算机制作神学著作的语词索引[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在人文领域的应用,数字人文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院长Unsworth[4]教授提出,数字人文是一种代表性的实践、一种建模的方式,也是一种拟态、一种推理、一个本体论约定,它的一端是高效的计算,另一端是人文沟通。美国数字人文办公室主任Smith[5]认为,数字人文研究主要包括开放获取、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原生数字资源保护、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推动研究、教育和学习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国内学者赵生辉和朱学芳[6]认为,数字人文是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定研究对象知识本体的数字化保存和应用所进行的相关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研究、教育等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数字人文核心内涵在于通过将研究对象数字化以支撑、保障和创新人文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各种可计算的基础数据都是其研究对象。
2.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评述
数字人文研究是典型的跨领域交叉学科,其研究项目和研究团队常常由传统人文领域和精通信息技术的研究者组成。如李晏锋[7]提出,研究对象的数字化、研究方式的协作化、研究成果的整合化和研究人才的复合化是数字人文发展的趋势;陈刚[8]认为,与传统的人文社科研究相比,数字人文研究强调跨学科协作,注重运用数字图书馆、文本挖掘、信息可视化、GIS等技术。由此可见,数字人文与现代图书馆服务天然地契合和重叠,因此,关注数字人文并开展相关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是必然的选择。国外图书馆界较早地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和实践,并不断走向深入。2004年,美国图书情报学家Schreibman et al.[9]出版的《数字人文指南》(A Companion toDigital Humanities)提出,要从“纯粹数字化”(merely digitalization)的技术取向回归到数字人文取向,致力于研究对象相关知识体系的数字化呈现。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2010年发布数字人文专题报告,梳理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图书馆员要通过对数字人文实践、政策及过程的支持提供恰当的服务[10];同时,ARL还多次举办数字人文论坛并于2012年推出数字人文专题博客探讨有关图书馆与数字人文的各类问题[1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设在巴特勒图书馆,支持基于计算机各类资源与科研、学习及教学的融合。阿拉巴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同样设立于图书馆内,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关主题指导、资料查询、参考咨询及专家服务。
国内图书馆界对数字人文也给予了关注,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数字人文的引入性介绍、国外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和初步实践。周琼和胡礼忠[12]基于对“2011数字人文国际大会”的观感,认为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开展资源建设、注重数据库应用以及运用新技术等自身优势服务于数字人文项目;郭金龙和许鑫[13]对数字人文研究中文本挖掘的理论和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将文本挖掘应用到数字人文研究的实践;范佳[14]探讨了数字人文对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刻影响,提出从文本挖掘、GIS技术、文本可视化和古籍语料库等方面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曾小莹[15]、张舵和吴跃伟[16]对国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的政策、机构和服务进行了梳理,主张我国图书馆界应从学科服务、数据分析、成果运营、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层面开展数字人文工作。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依托本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致力于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相关技术与标准、通用软件与平台等研究。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4年12月10日发布的“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包含“数字人文与图书馆研究”的课题指南,填补了我国重大研究项目中此类课题的空白,必将有力地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几乎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应用都会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并推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升级,数字人文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也不例外。面对我国数字人文理论和实践的兴起,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服务数字人文实现管理与服务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路径
3.1 开展数字人文领域基础问题研究
理论和实践证明,数字人文发展离不开图书馆服务的支持,同时也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内涵。目前的数字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融入到数字人文研究中去。要从总体上把握数字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论、本体论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实现方式;要深刻认识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起源、特征及发展趋势,明确其与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关注图书馆服务数字人文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本机构的可行性方案,为服务于数字人文提供必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准备;要积极构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让研究人员从繁琐的文献查找中解放出来,满足其研究过程中的知识需求;要以本校数字人文机构为依托,积极申报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人文项目,展示图书馆服务数字人文项目的实力和成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需要投巨资创建数字人文中心,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来解决,图书馆应了解数字人文项目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3.2 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嵌入式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在数字人文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一,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一般都是按照行政分工、项目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图书馆要明确与科研管理机构、信息中心等部门间的关系,体现自身的知识中心、科研服务中心地位。第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测度本机构工作绩效和用户满意度,以此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掌握数字人文研究项目进度和需求。第三,提供嵌入式服务。要积极运用专业的学科知识为数字人文的学科研究提供专业的知识咨询等服务,运用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系统平台开发、文本挖掘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实践指导服务。第四,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数字人文研究离不开信息可视化、内容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文本/Web挖掘等技术,而图书馆一直都是信息分析的最佳实践者和丰富信息资源拥有者,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图书馆服务数字人文提供有力支撑。第五,提供成果传播与应用服务。注重成果传播和应用是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技术平台和管理经验,具有独特的知识传播和应用优势。图书馆可以以现有数字人文为基础,进行成果对象的本体化、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价值。第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馆藏采访政策要向数字人文项目需求进行适当倾斜,为重点学科发展尤其是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数字人文项目要求在相关专题下重新组织资源,图书馆要可以围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平台并为研究者提供相关服务。
3.3 培养数字人文馆员
英国伦敦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已经招收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生[17],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18]招聘数字人文馆员,他们的实践经验可为我们培养数字人文馆员提供借鉴。伦敦大学数字人文中心的课程主要设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人文与艺术科学、社会与历史科学、工程科学和建筑环境科学等学科;布朗大学要求其招聘的数字人文馆员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数据管理与可视化、数据描述与分析、科研成果数字化与元数据创建,申请项目资助和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进程中方法论咨询与协助实施等。据此,笔者认为,数字人文研究要求图书馆员不仅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还应成为数据处理专家,在文本数字化、数据库建设、数据管理与挖掘、知识发现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图书馆可以根据数字人文项目研究需要,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数字人文馆员;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依托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开展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认证制度,探索建立数字人文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3.4 推进交流与合作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起步晚,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外在该领域有成熟经验的图书馆合作交流获得发展。要积极参加相关国际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馆内进行技能发展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引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形成最佳实践,指导我国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在数字人文中心建设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可组建数字人文中心联盟,鼓励图书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信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同时,要构建各级社会科学基金和社会资助相结合的数字人文项目资助体系,高校图书馆通过获得项目资助积极融入数字人文研究。
4 结语
数字人文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人文的发展浪潮孕育着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增长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基础问题研究,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嵌入式服务,加强专业图书馆员的培养,推进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文科学研究不断发展。
[1]Sula C A.Digital humanities and libraries:Aconceptual model[J].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13(1):10-26.
[2]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3]苏珊·霍基.人文计算的历史[A].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16辑)[C].葛剑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John Unsworth.WHAT IS HUMANITIES COMPUTING AND WHAT IS NOT?[EB/OL].[2015-01-20].http://computerphilologie.uni-muenchen.de/jg02/unsworth.html.
[5]Smith k.Q&A with Brett Bobley,Director of the NEH’s office of 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5-01-20].http://hastac.org/node/1934.
[6]赵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4(6):64-69,100.
[7]李晏锋.国外数字人文研究的启示[A].张大庆.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3)[C].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8]陈刚“.数字人文”与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3):136-142.
[9]Schreibman S,Siemens R,Unsworth J.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M].Xford:Blackwell,2004.
[10]Bryson,Tim,et al.SPEC Kit 326: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5-01-20].http://publications.arl.org/Digital-Humanities-SPEC-Kit-326/.
[11]DH+Lib[EB/OL].[2015-01-20].http://acrl.ala.org/dh/.
[12]周琼,胡礼忠.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中的作为[J].图书馆建设,2012(3):82-84.
[13]郭金龙,许鑫.数字人文中的文本挖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11-18.
[14]范佳“.数字人文”内涵与古籍数字化的深度开发[J].图书馆学研究,2013(3):29-32.
[15]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111-113.
[16]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4(8):47-52.
[17]UCL 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5-01-20].http://www.ucl.ac.uk/dh/courses/mamsc.
[18]Brown Library.Job posting:Digital HumanitiesLibrarian[EB/OL].[2015-01-20].http://library.brown.edu/cds/2011/02/14/job-posting-digital-humanities-libra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