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2015-02-12谢谦宇
谢谦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谢谦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国际教育理念,已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正确、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中,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大学生应改变传统就业观念,重视对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精神;素质教育
大学生作为担负国家发展重任的后备军,必将成长为这场创业革命中的主力军。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强调创新教育、就业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至于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显然是有悖于时代发展的。因此,大力加强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1989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在高等院校,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他们不仅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1]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2]2015年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业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3]会议要求,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这一系列政策旨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及就业。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正是培养此类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更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且可以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西方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结果,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由大学生创业所创造的财富取得飞速发展,创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由而观之,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高等教育只有顺应这一形势,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努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各高校均大力提倡创新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的创新教育只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未指导实践过程。再好的创新理念,如若不能付诸实践,最终只能是徒劳无获。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有将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创新思维才能通过创业过程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三)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单凭一张文凭就可以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发出“毕业即失业”的叹息。从就业的市场需求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求减员增效,难以再大量接收大学毕业生;大企业因结构调整也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谐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0%-30%,自主创业是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是解决就业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走上成功之路,这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4]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回顾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正确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至今已有数年之久;但从目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主要表现在:
1.高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其一,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二,许多高校管理者很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无须创业教育。
2.大学生的认知偏差。第一,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他们认为只要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将来就会出人头地。第二,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而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再拓展,它并不苛求学生的每次创业实践都以成功作为圆满的结束,旨在对学生激发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进发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的是事物的过程,而并非只是事物的结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中开有“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仅有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试点也主要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并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事创业教育教师除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经历,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为此,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创业教育中专业化师资匮乏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创业教育成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国外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研究和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运行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美国是最早实行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于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专门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许多社会机构也提供资金或经费资助高校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奖励创业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此外,一些研究创业教育的社会组织也大力支持或促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研讨、信息交流等项工作。因此,在过去的20多年里,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1 000多所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创业学领域课程,其中许多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这1000多所大学和学院要求所有教学科目都应体现创业思想,并十分重视培训和不断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教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同时,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促使许多年轻大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据麻省理工学院统计,自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 150个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佣110万人,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创业带动了美国经济的飞跃,当今美国95%的财富都是由20世纪80年代创业一代创造的,许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由此产生,并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者的典范,如英特尔公司的摩尔,微软公司的盖茨,惠普公司的体利特,戴尔公司的戴尔,雅虎公司的杨致远等,他们大部分是在离校后不久甚至在学校里就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的,其成功与他们所受到的创业教育和良好的创业氛围有着必然联系。通过创业,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并带动了美国国家经济的腾飞。
除美国外,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建立起一种教育研究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创业,从而创造出剑桥大学科技园这一创业奇迹;日本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决定创业选择所必需的能力和态度,以及将来的创业生活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交际能力;印度则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创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这不仅大大缓解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给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根据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对政府和社会而言,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资金援助和完善的政策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对已有的一些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加强可操作性,如对户口、档案、减免税、咨询服务和资金等实际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应对自愿到西部或基层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倾斜,及早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建立信用机制,鼓励企业加强风险投资,以改变融资困难的状况,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缺乏资金,从而鼓励更多憧憬创业且具有相应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走向成功。
其次,对高校而言,应结合国外经验,对创业教育准确定位,并将其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5]各高校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渐进,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的一种素质教育,重视对人的培养,而非知识的传授。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新培养体系。各高校在培养体系中要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并且要把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优势相结合,提倡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和勇气。在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因此,各高校必须构建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也应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商务知识、财务管理、法律知识、公关和交往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要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学科体系,这也是从国外的成功实践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在实现方式上,高校应跳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如开办创业网络课程,建立“创业板”,既有利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及时的指导,又可以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各高校还应大力建设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其创业计划的舞台。
最后,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应改变传统就业观念,重视对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勇于实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跳出毕业即等于就业这一传统就业观念的局限,敢于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要认识到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要认识到,成为创业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坚韧不拔、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相应的创业能力。只有大学生提高认识,并主动自觉地配合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大学生在创业计划或实践过程中,应打破对行业领域的等级区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机会。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橙勇,2002年毕业后从回农村卖鸡蛋做起,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打造了“阿强鸡蛋”这一品牌,成为业内的知名人士,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不应只将目光局限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应关注中、小城市,关注基层,尤其要关注西部、农村,因为它们在未来数十年里将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这必将为广大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机遇。
大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成长为创新型创业人才,才能紧紧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努力走向成功。小而言之,可以解决自我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大而言之,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国家经济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贡献力量。
[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一90年代来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M].教育科学出版社,432
[2]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D].河海大学,2007.1
[3]国务院.国务院推动创新驱动让千万创业者活跃起来.http://www.gov.cn/zhengce/2015-06/17/content_2880477.htm
[4]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1
[5]高桂娟,苏洋.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J].复旦教育论坛,2014,01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642.0
:A
:(2015)02-31-04
2015-06-01
谢谦宇,男,蒙古族,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发展规划部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