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野下“文化数据服务”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2015-02-12曹靓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文化

曹靓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杭州 310000)

大数据视野下“文化数据服务”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曹靓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杭州 310000)

“大数据视野下文化数据服务”的研究被视为文化视野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数据服务”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成因,从数据的产生、存储、处理、分析、应用、互联互通等角度出发,站在整个数据价值链上思考,探讨调动大数据前沿科技向文化服务转换多种转型升级的路径。

大数据;文化数据服务;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需要利用文化数据作为一种很好的工具或途径,从而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受众的多元化真实需求。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多样或大量数据中快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其根本依然是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大数据”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大数据视野下文化数据服务”的研究被视为文化视野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本文将分析传统“文化数据服务”面临的主要几个方面的挑战以及它们的成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抓住并利用好大数据提升“文化数据服务”的机遇,密切关注大数据时代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启示,在文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数据必将助推“文化数据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文化数据服务”的现状

数据是“数据服务”的原材料。文化数据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专门和特定方式进行采集而获得的数据,包括文化部制定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的数据、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文化调查和统计监测的数据、通过社会调研机构或企业信息咨询机构进行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另一种是未能及时采集收集,但是在实际文化生产或者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闲置的用户数据。

文化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之后,需要进行统计分析。传统“文化数据服务”中大多数的统计分析技术都基于完善的数学理论和高超的技巧,目前预测的准确度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使用者的要求很高。而随着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增强,有可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只通过相对简单和固定的方法就能完成同样的功能。

数据应用服务可以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社会各界了解文化工作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例如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申报和争取三馆一站①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等专项的资金;整理文化动态数据分析资料,提供给决策部门和决策者,为文化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等统计产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扩大了信息量,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文化发展的途径。

大数据对文化的不断渗透,对传统的“文化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数据采集需要全面扩大之外,还被要求应用高科技技术,对文化大

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让统计分析应用得到延伸和扩展。

二、大数据给“文化数据服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大数据给“文化数据服务”带来的挑战

1.传统的文化体制壁垒导致“文化数据服务”受限,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更高要求。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业已形成庞大的文化事业机构,传统文化体制形成的壁垒,导致目前文化统计工作不受重视、文化统计流程不够规范、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文化统计制度方法还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和形势要求,文化统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文化数据服务”效能受限:一些地方文化数据误差较大(如三馆一站建设测算时,由于个别地区统计数据失真,使当地部分项目不能立项);文化统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应用效率较低。大数据要求最大化挖掘数据背后的真正价值,助推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不仅需要高度重视文化统计工作,配备相应充足的人财物,同时要结合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技术,走一条通过“文化数据服务”建设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转型之路。如果传统“文化数据服务”效能受限的状况没有改变,将无法适应更高的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服务要求。

2.文化建设规划布局习惯于“自上而下”,与大数据“公共需求决定政策取向”背道而驰。我国传统文化事业体制仍旧是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配送方式无法兼顾社会文化消费的多样性需求,因此,传统的文化事业体系难以有效提供基层群众与上层决策机构的双向沟通机制。以目前浙江省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达标情况来看,三分之二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已建成,然而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经济、人口和空间发展的联系不紧密等状况导致文化供给与需求较为脱节,同时缺少市场运作机制和手段,导致文化基建设施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可见,我们的文化规划布局缺乏广泛的公众测评和反馈机制这样的“文化数据服务”。群众是否需要、是否欢迎、是否满意等,这些公众对“文化惠民”工程的评价和反馈测评系数和内容基本没有。

3.基层公共文化单位大多麻木缺乏活力,借助大数据制定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存在困难。2015年1月,中央两办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决策层来说,需要通过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收集最全面的文化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地方标准》。然而研究表明,在计划体制时期建立的公共文化单位,由于存在权力身份与服务身份混存、公共利益与机构利益混杂、履约职责与就业职责混置的制度特征,业已形成一种凝固和僵滞的官僚制结构。这使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因为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缺乏活力,无法及时全面收集到社会民众文化需求数据“文化数据服务”难以发挥功效,制定接地气的《地方标准》存在困难。

4.文化数据多为非结构性数据,大数据收集百姓生活素材存在数据转换等技术负累。2014年11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大数据确实能发挥“文化数据服务”引导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但因为文艺创作素材收集、处理、转换的特殊性,又从技术上对大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表现为文字、图片和音像等非结构性的文化数据,在转换过程中首先需要更多的采集手段,其次需要更大的储存空间,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转换过程也比较繁琐和耗时,因此利用大数据进行文化素材收集,存在数据转换等多方面技术负累。

5.文化数据价值密度低挖掘困难,“互联网+文化”对大数据应用服务提出挑战。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这是该词语在历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现身。“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文化”的出现,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构建了文化内容产业新生态,包括阅读、动漫、音乐、影视等多领域的产业。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4.33亿,网络游戏用户达3.66亿,网络文学用户达2.94亿。可见,大数据时代,非常需要熟悉和利用好这些海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让“文化数据服务”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互联网+文化”这一新的领域保驾护航。然而,文化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文化数据的数据量大,但是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给文化信息筛选带来负担。

(二)大数据给“文化数据服务”带来的机遇

1.海量信息和数据的即时共享传播成为扩增“文化数据服务”的前置条件。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崛起,将打破原来传统的纸质载体以及计算机存储不发达的历史,这些海量化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随时都在进行着更新、传播和传承。作为“文化数据服务”的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重要的原材料,通过采集收集海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严密分析之后能够提供给社会大众参考、咨询、分析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最大化的补给,海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即时共享和传播,“文化数据服务”功效的即时性和效用性都得到了扩增。

2.大数据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管理应用实现了大数据带来大文化。文化数据中有一类数据是非常重要和极其宝贵的,这类数据就是通过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出来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对这类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充分挖掘、利用,或许是大数据背景下带给文化数据及其分析技术更为重要的应用角度和服务需求。大数据技术促进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等馆藏资源一旦形成了数字化资源,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从有文明以来一直到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情感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关联下,都能够展现出来。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从中小文化领域走向大文化领域。

3.大数据背景下发挥“文化数据服务”助推文化科学决策体系的建立。在大数据与大文化相互交融的前提下,文化领域与大数据技术会发生怎么样的交互情形,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文化数据服务”会发挥怎么样的功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文化宏观管理应用方面,未来的决策是传统领导的大脑加上一批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智库研究人员,再加上大数据关联关系库,如此共同形成的文化决策体系,这个决策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决策。也就是说,只有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大数据科学技术和力量,发挥了“文化数据服务”的功效,才能实现文化发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决策。

4.多样化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有利于挖掘消费喜好满足文化需求。如今,广大网民们通过大量的网络搜索、下载、点击、上传等操作,形成了多样化的随机文化信息和文化数据,对这些文化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其中一个基本和重要的用途,就是分析文化消费行为和获取文化受众需求。利用大数据背景下的大数据技术,挖掘文化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文化受众的不同喜好,从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文化消费者和文化受众真正感兴趣和喜爱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投其所好,同时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这是大数据对文化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

5.大数据如何影响各类文化产品给“文化数据服务”带来了更多启示。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文化传媒行业数据是仅次于政府信息数据的第二大数据来源。文化本身就能够不断地产生或获得新的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庞大数据,提高对消费者需求和受众偏好的了解,生产出更符合目标人群的文艺产品,实现文化价值提升,已成为文化的新课题。例如:只拍观众想看的影视、精确投放广告的在线音乐、预先知道游客想去哪儿的旅游、让玩家参与创作的电子游戏、预测交易数量和市场变化的艺术品市场、社交媒体(民众)抢走前排座椅的时装设计、走近每个独立个体的文化传播……可见利用好大数据对受众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受众做出更精准的文化传播。当文化走向受众,无论是文化商品的消费,还是公

共文化的服务,讨好受众和满足需求就成了必须做的事情。

三、大数据助推“文化数据服务”转型升级的路径

1.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建设,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数据服务”助推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是体现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我国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的开展,为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充分认知和深入挖掘保护利用,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条件。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建设,就是通过一定的科技技术手段,以及适宜的共享共建机制,构建一个实际或虚拟的数据交汇中心或平台,整合形成各类文化数据资源。以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知识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加强文化研究,促进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保护利用。

2.利用大数据科技采集各类喜好和需求,精准投放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面对不确定的海量文化数据,大数据技术和“文化数据服务”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快、更精准的信息。如开发一套大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对场馆附近居民网络搜索“去文化场馆怎么走”分析场馆的知晓度;通过手机定位判断场馆到达率,进而对公共文化场馆的使用效率做出精准的统计。因此可以通过各种顶尖技术,把来自民意调查、基层和现场活动,以及有关消费者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并结合社交媒体数据、移动终端分析民众意愿和心理,实现动态感知,在此基础上制定、修正文化服务的相关策略。如今,800万张杭州市民卡已经自动开通了杭州图书馆的借阅功能,市民的借阅信息就可以通过多功能的市民卡进行采集,据此可分析调整图书馆的服务方向。

3.大数据重新锻造文化统计的流程,增强“文化数据服务”的功效。大数据时代的文化统计思维需要发生转变:分析文化发展的所有数据,而不再追求数据精确性;探求“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同时,重新锻造了文化统计的流程,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小不同的革新,增强了“文化数据服务”的功效;同时推动制定适应性强的反文化数据垄断条例等措施,促进了文化统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积极培养具备统计分析、对数据的提取与综合以及数据的可视化表示等多种能力的数据科学家。

4.大数据服务改变政务模式,政府部门与文化行业共同培育数据分析机制。借助大数据在线交互等服务优势,促进政府部门和民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公开,更好的进行社会管理。政府部门与文化行业共同培育良好机制,建立文化大数据的分析机制,让“公共需求决定政策取向”成为了可能。以文化产业为例,演出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对数据分析已经有明显需求,企业可以和事务所直接开展沟通合作,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领域也可以积极利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免费咨询,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5.结合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求导向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在文化领域,建立一套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分析受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并进行效果追踪,从而建立需求导向机制,将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服务效能。同时用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绩效评估体系。坚持效益优先、数据主导的原则,发挥“文化数据服务”作用,继续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大数据对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会对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文化行业作为高智力的行业,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数据服务”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通过海量数据甄别,推演新的文化知识,这些技术为文化创新提供多元文化要素转型升级。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向包括文化统计数据分析在内的众多领域提出了众多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及应对,以迎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各种改变,顺应和引领它的磅礴脉动和青春意气,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文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建设规范研究
NetApp将提供无缝混合多云体验
谁远谁近?
数据服务依赖图模型及自动组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