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民办高校发展探析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2015-02-12李天宝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李天宝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民办高校发展探析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李天宝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理应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但目前浙江省民办高校存在投入不够、办学经费不充裕、师资队伍弱、建设困难大等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教育;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适当投入到民办高等教育;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优质师资到民办高校。

浙江省;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扶持措施

要想及时应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各种新变化,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高等教育要积极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省的民办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鉴于现状,其在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仍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

一、浙江省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因为民营经济活跃,教育改革迅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截止2014年底,浙江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8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其中大学15所、学院21所、独立学院22所、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等职业学校48所。2014年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28.43万人,其中本科招生15.28万人,高职(高专)招生13.15万人。在校生数97.82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60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37.82万人。

2014年,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13所,独立学院22所。民办普通本专科招生为8.48万人;在校生为31.14万人,招生、在校生各占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总规模的29.8%、31.8%。[1]

但必须正视的是,浙江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尚短,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办学经费不充裕,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队伍较弱,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还不够深入,学校的科研水平较低,社会服务能力较差等。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浙江省民办高校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有以下两个。

(一)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不够,办学经费不充裕。民办高校主要的教育经费来源为举办企业的投入和学费收入。举办企业一般在办学初期投入较多,在学校有重大建设项目时会投入大额资金。在民办高校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基本上就会失去企业投入。教育经费的另一来源是学费收入。因为目前公办高校的学费较低,如浙江师范大学学费标准:师范类本科专业4000元/年,非师范类本科专业4400元/年,音乐表演专业9000元/年,其他艺术类本科专业7000元/年,高职专科专业6000元/年。[2]民办高校的学费已相对处于一个高位,如浙江树人学院2014级收费标准为: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专业18000元/年·生,设计学类本科专业的学费为20000元/年·生,其它本科专业的学费为16000元/年·生。其中,按大类招生,第二学年分流后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费为18000元/年·生;专科专业的学费为13000元/年·生。[3]所以民办高校已不可能再大幅提高学费。同时提高学费也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学费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及生源质量。

(二)师资队伍弱,建设困难大。2014年,浙江省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5.81万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所占比例达到44.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76.3%。而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整体较弱,大部分民办高校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浙江树人大学,学校有专任教师800多名,其中42%的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浙江万里学院,学校专任教师千余名,高级职称教师400余名[5],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40%左右。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8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83人,其中正高职称37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07人[6]。按照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到2015年,高职高专生师比为16∶1,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70%[7]。10800名在校生需教师675人,而从目前师资情况来看,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所占比例约为27.1%,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45.5%。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难大主要体现在留不住人才和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师资两个方面。许多教师在民办高校工作几年后,等到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职称、学位得到提升后,就会向公办高校流动,学校存在靠什么来留人的难题。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许多劣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师资,还存在靠什么来吸引人才的难题。

二、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一)落实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开始实施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为中国走上强国之路提供了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8]

2011年11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包括民办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的重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是认真贯彻执行该决策的必然选择。

(二)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有效手段。要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努力提高浙江省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实行多元办学,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有竞争才有活力。高等教育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不仅仅要让公办高校之间竞争,还要让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竞争,让民办高校相互竞争。民办高校也有其优越性,如机制灵活、执行力强、人浮于事的现象少等等。因此,实行多元办学,让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互补充,让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适度竞争,相互借鉴,会使高校的办学更具活力。

(三)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地位相匹配的。

浙江省是经济强省,同时也是民营经济大省。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40153.5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4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2211亿元,仅占1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44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36亿元,占15.1%,私营企业1221亿元,占34.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非国有投资1634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9.4%[9]。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政府加大对民办高校扶持力度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对民办高校,往往有一些不和谐的观念与想法,如认为“政府主要是要支持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困难自己解决”,“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各方面都差远了,不值得太多关注”,“民办院校办学不规范,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甚至于,相同的事件出现在公办院校往往被认为“这不是主流,偶然事件很正常”,如果出在民办院校,极易被认为“不正常,说明民办院校问题确实大”。

因而,首先要全面地、正确地看待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成绩与不足。客观地说,浙江省的民办高校在办学硬件设施、办学质量、办学规范等方面与其他省市同类院校相比,还是有着相当的优势的。浙江省的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大部分是近十多年才建校的。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水平,堪称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因而,存在的问题也要让其在发展中去解决。

更值得重视的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都在为国家培养人才,都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都在努力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甚至从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贴近度来说,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院校,有过之无不及。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一所从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应用技能型人才。截止到2014年底,学院为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26169余人,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学院利用自身资源,服务社会,从2003年至今,学院为建筑行业中岗培训62606人次,继续教育4758人次,工程造价员培训646人次,各类技能鉴定5110人次,为东阳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培训人员5137人次;学院电大部共招收11420名学生,承接政府组织的培训3603人次。学院还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高职木雕专业,为东阳木雕的技术传承与工艺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看来,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统筹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对民办高校另眼相看的观念需要转变,政府,特别是相关主管部门,要站在整个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发展一视同仁地看待和支持,国家对民办教育要承担一定的责任。[10]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高等教育。《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继续完善高校办学体制。积极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依法落实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扩大民办高校在招生、收费方面的自主权限。鼓励民办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办学者和教学者投身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事业,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引领,依靠政策法规的保障。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法律体系,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现有的民办教育法律体系及相关政策推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促进和保障的作用。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的某些政策的指向是不明确的。如对民办学校的征税权、征税的名目、征税方式以及税款的使用等等。[11]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这一体系系统性不够、规范性不强、效力不高等不足日益凸显。政府部门据此依法管理存在困难,民办高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存在困难,民办教育政策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质与民办教育机构的法人地位之间的不对等。[12]《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第一款定义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属于公益事业,民办学校理应具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实际上,公办学校具有的是“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作为民办教育主要载体的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需要从法律层面上予以进一步明确。同时,民办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公共财政教育支出适当投入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同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教育成本由政府、学校、受教育者来共同承担。浙江省公办与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差异很大。公办高校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民办高校主要由举办的民企和学生来承担。

浙江省公共财政对公办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2014年浙江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59.1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为1030.60亿元,占总财政支出的19.98%,同比增长8.5%[13]。

2013年浙江省的高校,本科学生一年的学费在4500元左右,省财政厅拨的经费,每生在1万元左右。[14]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校生7000余人[15],2015年政府预算财政拨款9630.35万元[16]。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在生均公共财政投入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两者的竞争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启动了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必将给浙江省的高校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高校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会日益恶劣。

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应进行改革。应该更加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民办高校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政府公共财政适当投入的民办高等教育投入机制。

政府不仅仅具有管理职能,同时也具有服务职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政府部门应更加明确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属于公益性事业,政府为教育(包括民办教育)提供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样可以用于民办教育。可以这样说,公共服务理念的建立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10]。

可以将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民办高等教育的方式。《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4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也是目前许多省市实行的资助方式。

在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投入新机制的同时,还应建立全面的经费投入绩效评价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民办高校经费投入的绩效水平。目前浙江省108所高校中有民办高校13所,占全部高校数量的12%。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12年之际,面对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基于教育的公平准则,在政府层面上,应该全面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17]。应该按一定的比例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到民办高等教育,同时根据各民办高校的经费投入绩效水平决定下一年度投入该校的公共财政教育额度。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提高经费投入的绩效水平。

(四)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优质师资到民办高校。到2014年底,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工8.7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81万人,民办高校专任教师1.4万人,占24.1%[1]。而民办高校招生、在校生各占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总规模的29.8%、31.8%。显而易见,民办高校师资在数量上与实际的需求有差距;而在师资队伍的质量方面,如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等方面,差距更大。

导致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原因很多,比如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师资的积累不够;部分民办高校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等。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上的不足,比如人才流动渠道不通畅,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养老得不到保障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完善有关制度,保证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

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双向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变目前民办高校成为公办高校师资培养基地的困境,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到民办高校去任教,让任教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另外,还可以在建立高校师资共享机制上作些尝试[18]。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是提升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

[1]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4-02)[2015-04-15].http://www.zjedu.gov.cn/news/142794189606742293. htm l.

[2]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浙江师范大学收费标准[EB/OL].(2015-03-31)[2015-04-15].http://www.gx211.com/collegemanage/content357_ 13.shtm l.

[3]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站.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EB/OL].(2015-03-31)[2015-04-15].http://zs.zjsru.edu. cn/page.aspx?id=Vu3SfRJh0+Y=.

[4]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站.学校概况[EB/OL].(2015-03-31)[2015-04-15].http://zs.zjsru.edu.cn/page.aspx?id=uSD1kTshxQs=.

[5]浙江万里学院网站.人才队伍[EB/OL].(2015-03-31)[2015-04-15].http://www.zjwu.net/Second/4/0.

[6]浙江长学院征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学院简介[EB/OL].(2015-03-31)[2015-04-15].http://www.zjczxy.cn/about/intro.

[7]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11-08)[2015-04-15].http://edu. zjol.com.cn/05edu/system/2011/11/08/017978658.shtml.

[8]新华社.中共中央全面改革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EB/OL].(2013-11-15)[2015-04-15].http://edu.ifeng.com/news/ detail_2013_11/15/31302160_0.shtml.

[9]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浙江日报,2015-02-27(1).

[10]谢锡美.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0-34.

[11]张国印.民办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2]王晓君.论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律调整[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13]浙江统计信息网.2014年1-12月财政统计数据[EB/OL].(2015-04-11)[2015-04-15].http://www.zj.stats.gov.cn/tjsj/ydsj/cz/ 2014n_1575/201501/t20150122_152220.html.

[14]浙江在线.浙江高校拟调学费调整方案将在

6月下旬公示[EB/OL](.2014-06-12)[2015-04-15]. 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4/06/12/020077120.shtml.

[15]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网站.学院简介[EB/OL].(2015-03-31)[2015-4-15].http://zsjy.zfc.edu.cn/.

[16]浙江省教育厅网站.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部门预算[EB/ OL].(2015-03-05)[2015-04-15].http://www.zjedu.gov.cn/news/

142554831089098278.html.

[17]颜炼钢.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2):90-94.

[18]张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5.

An Analysis on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 ent of Private Colleges——Taking the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Example

Li Tianbao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Dongyang,Zhejiang 322100)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get more support,which is required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some problems are found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insufficient funds,weak staff team and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Therefore,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to attract more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It’s necessary to balanc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by properly investing in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with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It needs to establish a good mechanism for talent flow and encourage high-quality teachers to work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jiang Province;private colleges;education resource;development status;existing problems;support measures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5.013

2015-07-16

李天宝(1972-),男,浙江东阳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施工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神数据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