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2015-02-12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存敬畏自律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语出《论语·季氏》,原文为:“子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意思是:“见到善的,要努力追求,唯恐赶不上,看到邪恶之事,就要像把手伸到滚烫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看到过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话。用隐居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志向,用做义事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有人说这样的话,却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是记录春秋末期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书。《季氏》是论语中的第十六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政治活动,与人结交的原则,以及著名的君子三戒、三畏和九思等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学说。

孔子在原文中论及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洁身自好、独善乞身,后者则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孔子看来,后者是更难达到的境界。在孔子眼里,“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讲的都是修身养德,但其所展现的“趋利避害”的境界要更深切,尤其是对“不善”的敬畏与自律程度更高。因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引用“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为“高压反腐”提出心理警戒,确实意味深长,极具现实针对性。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味着首先要对是非、善恶、真伪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极强的洞察力,这种敏锐性和洞察力来自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因为日日“省”,才能看得清自身与“善”、“贤”之距离,并以“善”与“贤”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才能认得清何为“不善”,并对之时时保持警惕而不越雷池。

习近平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如果说“见善如不及”是“内修”,那么“见不善如探汤”则是以“内修”为前提的自律,因为只有在“见善如不及”的自我要求下,才可能对“不善”产生足够的警惕。

领导干部大都拥有各种权力,会面对权力、地位、金钱甚至美色各种诱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有了对“不善”的敬畏之心,真正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百姓谋利而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才能在权力面前自念“紧箍咒”,在金钱面前自设“高压线”,在美色面前自筑“防火墙”。

敬畏使人自律,领导干部只有敬畏权力,敬畏制度,才能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接受监督,正确行使权力,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贪不义之财,不沾不正之风。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果敢和决心反腐倡廉,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拳出击,警示大家:失去对权力制度之敬畏,视党纪国法于无物,必将走向腐败之深渊。

让每一个干部都能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用敬畏取代侥幸,让腐败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双手前的沸水,心中时时有警惕之心。这样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但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对腐败零容忍,做到“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的日子就一定能到来。

(资料支持:《平易近人》)

猜你喜欢

心存敬畏自律
心存美好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龙韵文学社:心存浩然正气,笔写龙马精神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心存高远 脚踏实地
敬畏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