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生态原则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2015-02-12袁磊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则景观环境

袁磊(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解读生态原则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袁磊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现代城市在急速扩张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问题,也造成城市规划及设计者由于时间过于仓促而无法兼顾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的局面。作为城市进化载体之一的城市景观,在如何促使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的桥梁方面,占据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生态原则与城市景观之间关系的解析,阐述了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强调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与共生性,建立物质、能量、资源循环再生的模式,在新形势下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生态原则;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传达着物质、文化以及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它是社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统一体。而城市景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媒介,它应能够随时间而变化、转化、适应和延续,是具有可分层、弹性的、战略性特征的媒介。由此构建了一种由基础设施构成的水平领域,它能够包容纷繁复杂的城市活动,并且应时而变。在我国,城市景观的生态化还处于开始阶段,现代城市的建设力度及扩张规模是前人难以想象的,多数城市的人口数量已接近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及速度导致了诸多城市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环境质量问题?如何寻求城市各因素的和谐发展?我们常见的是此种状况:大量由开发商和工程师组成的公司以其特有的步调、效率和丰厚利润在建造这今天的城市景观,以至于所有的传统设计行业被边缘化,他们被剥夺了空间设计的权利,仅仅做些粉饰性的活动。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景观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在达到最佳的条件的前提下,体现最大化的整体价值。例如地形结构,土壤,水流分布与地区植被等相融合组成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使城市中开放的空间环境和各种植被相结合,将城市的空间景观与周边多功能的野生生态环境融成一体,促进城市景观的良性发展。

一、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

现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包括其周围的郊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总体规划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实现生态化,应注意以下原则:(1)生态学的满足原则:保证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要;(2)经济学的高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小人工维护原则;时空生态位的重迭作用:取自于自然环境的资源、能源,能发挥最大程度的能效——节材、高效、无害、循环、再生;(3)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

“风水”原则:共生原则:保证人与自然的互渗、平等的亲和关系;自净原则;持续原则:生态系统持续运行。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城市的卫星城镇,郊区和城市规划的统一。现今城市景观规划不能一成不变的追求旧模式,沿用老套路,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发掘本城市的历史特色与个性。如今,有178个已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城市生态”项目的国家,其中也包括我国。有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259个城市已先后将“生态”或“低碳”定为城市发展目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城市的卫星城镇,郊区和城市规划的统一。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的枯竭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符合自然规律,并从人类生存长远考虑来规划设计,根据规划区的各要素来优化设计,降低风险,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景观系统。在城市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创建多样有序的生态城市景观,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原则的结合

城市景观由城市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环境以及人工环境三部分组成,而这三种不同的景观相互融合渗透,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单元,也是规划师、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是以保护自然与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共生。从上述原则看来,“以人为本”成为众原则之首,说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提高当代城市居住区生态平衡的有效保障。因而,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城市景观建设就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必须体现为人类健康发展之宗旨。

(一)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满足原则

“人工景观”在环境学中是指次生环境里的人工环境,这完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及发展而衍生的产物,其初衷也是满足物质需要,而这一点正是生态原则中“满意原则”的主旨所在。在我国,城市景观的生态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建设模式,与过去的城市建设理念相比,是一种变革和创新。因此,有关专家建议采用现代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要以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活力,保护历史环境,增强地区经济活力为目标,建立多样有序、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2002年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发表的《深圳宣言》中就曾提倡对城市景观进行多种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其中提到“生态景观整合”这一理念:即通过对公共空间、街道桥梁、人工景观等链接点和自然要素的整合,在节能、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为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此倡导说明城市已不再是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场所,它更多地体现着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和利益,这便需要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做详尽的调研,提出适合人们普遍需求的人本主义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例如,社区结构的合理性布局:城市景观设计规划采用不同于传统城市建设的规划思想,改善城市街道环境,形成以社区为单元的有机结构,增加各类城市交往空间及开放空间,为城市居民创造休息、交流活动的绿色空间和城市滨水带景观环境空间等。此种对城市表面的理解,突出了流动的城市人口数量与特征及各利益群体在城市表面活动的轨迹。创造出一种由各种系统和元素在一个多远交互网络中运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城市景观的规划及设计应虑及城市景观构成元素的时效性及可塑性,把交通基础设施和公众空间结合在一起,即使用景观将基础设施缝合到城市肌理中,成为一种能满足复杂需求的综合体,并允许根据未来的的发展和政治的变化来调整,使得城市景观成为复杂规划过程的战略合作者,而非随着时间流逝终被淘汰的牺牲者。将此理念贯穿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类满足自身对食物、生存、遮蔽、交通、舒适与安全等基本需求。

(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高效原则

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1992年就提出“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量,提高资源的再生与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与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1]。并于97年将“生态城市”定义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2]。由此可见,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规划的主要理论依据,生态城市亦成为目前乃至将来城市建设规划的趋势,城市景观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必须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用价值。

现今城市景观在自然环境的突变与人为破坏的双重作用下不断产生变化,根据不同的变化,城市景观也相应改变。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并从人类生存长远考虑来规划设计,根据规划区的各要素来优化设计,降低风险,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景观系统。随着对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其含义也越来越广泛。它强调的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其整体的设计,强调通过整体设计来达到降低城市对于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一个对环境更为友善、利用资源更为有效的城市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入实施环节:改造传统的村庄、小城镇;将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单向式生产方式转化为一种可以反复循环再生的生产模式;各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被高效利用;根据能源保护和回收垃圾的要求来设计城市和景观;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理想栖息地,成为人类实现自我丰富和获得创造力的日益多样化的源泉。

(三)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和谐原则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的集成功能包括地理,生物,林业研究,景观设计和区域规划,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结合各地不同特点,合理利用景观生态学的要素用以规划景观的各个功能与结构,努力提高城市景观生态间的功能互补与景观结构的完整,在树立现代城市形象的同时,与传统城市肌理相结合,体改本地区的多样性活力,促进区域内各种生活方式的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使城市及周边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达到互相适应协调的状态,要达到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有以下标准:(1)生态系统中对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及补充状态相对平衡;(2)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3)保证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健康循环;(4)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协调等。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致使环境污染的面区与城市建筑区污染种类增多;城市内部景观面积减少与质量下降,水系枯竭,水量减少,水体多有不同程度污染;城市化发展过快导致城郊地区耕地与林地面积锐减;城市景观生态效益降低净化污染物的能力下降,生物生存栖息地减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土流失,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成为当代人们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所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在城市景观规划及设计中,应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对此,人们开始在城郊周围建立野生自然保护区,扩大生物栖息地建设与城市动植物园来保护生物。实践证明,通过建立保护区廊道,把城市与野外有机联系起来,使野外动植物与城市水生动植物间相互融合,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黄土高原地区,我国学者利用此项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设计,通过沟坡边沿地区建立廊道,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随着廊道的建立,外来物种也可在当地生存,保护了当地动植物也美化了当地环境。

当今的城市景观不再是纯粹的建筑艺术和园艺作品,也不再是对已有项目进行简单的赋形,而是对于场地和生态过程的重新思考。城市景观的结构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和空间环境等各要素,城市景观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形成其功能要素。通过理性的最大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结构来反映它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成熟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应该包括适宜的种植方式,优良的植被品种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适合的地形条件下的公共设施所形成的完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组合。城市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点、线、面构成整个城市的景观绿地系统”。[3]城市景观中的大型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肺,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广阔的休息空间与娱乐空间。而较小型绿地也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他们可以是城市中的美容师,附属于大中型绿地。既可以保持多样化的绿地空间也可以作为后期绿地的补充资源。例如,当代北京城市景观环境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要求发展“绿色北京”“环保北京”,就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进行的。使多个生态系统达到完美的融合,既美化了环境,也使生物得到了更好的栖息地,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城市景观的发展。

三、未来城市景观中的生态设计展望

在未来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1)“尊重自然”的思想重新被唤起,并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共生”这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在人类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还无法驾驭自然的时代,人们能够自发适应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种因地制宜,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相适应的思想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果,其表现出来的朴素的生态思想,直至今日仍然是城市建设所要遵循的原理。(2)“可持续发展”依然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旨所在。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生态学是一门跨领域学科体系,涉及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进入21世纪以后,对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研究进入新阶段,一方面,生态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城市与建筑被看作一个开放系统中的构成部分,相互之间实现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互通。另一方面,生态学研究突破物质空间领域,进入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相继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实践项目有:2008年开始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港口区“低碳城市”建设;启始于21世纪,正在推进中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零碳城”建设等。而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建筑”的实践则更加广泛,并已有大量成功的实例,如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生物气候建筑”等。我国政府也做出重大决策,将国民居住环境的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1996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研究课题,为生态型建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内最新的实践和研究包括:上海东滩“生态城”的建设、河北曹妃甸“生态城”建设、中新天津生态新城建设等。

四、结论

城市景观的核心生态功能,其生态质量直接影响城市景观质量。提高和和完善城市景观的生态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城市景观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是使城市景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保证,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设计质量的保证。城市规划者及设计师们需遵循这一原则:“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5]尊重并遵守生态原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在城市生态化道路上摸索前行,人类生态环境建设将会是实现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美学大工程,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的趋势必将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未来的城市景观将焕发新生,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也逐渐步入真正的生态城市时代。

[1]黄光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3):63.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17.

[3]龚理淑,梁柏有.专用绿地的绿化设计[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1991.11-12.

[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5]西蒙茲.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2.25.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

Yuan Lei
(Western Anhui University,Lu’an Anhui 237012,China)

Modern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expan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have brought many problems,also caused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ers because time is too hasty to give attention to both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ituation of mining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As urban evolution carrier,one of the city landscape,in how to set up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e,occupy the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position.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andscape,expound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emphasie balance and symbiosis between human,nature and environment,building material,energy,resources recycling pattern,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new situation.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city landscape;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J51

A

1672-0547(2015)02-0082-03

2015-02-17

袁 磊(1970-),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美术学。

猜你喜欢

原则景观环境
景观别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