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运作模式
——基于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2015-02-12张希君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0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丝路甘肃省经济带

张希君(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运作模式
——基于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张希君(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甘肃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本文依据对近年来甘肃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技术+基地+贸易+互联+实业”的外向发展新思路及其运作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外向型经济;新模式

当前,我国西北各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都把向西发展、向西开放、向西推进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主导战略形式。但是,在大家同时都向西发展的条件下,甘肃省应该以自身的资源基础、经济实力、产业成长、技术特点、贸易结构等为背景,深度分析中西亚等丝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开放需求,选择适合甘肃省情和可行性比较高的战略对策,这就是“技术+基地+贸易+互联+实业”的外向发展新思路及其运作模式。

一、发展现状和转变趋势

1.发展基础

根据统计资料,2013年甘肃省进出口总值达102.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3%,增幅位列全国第9位,进口增幅列全国第17位,出口增幅列全国第4位。在西部12省区中总量居第8位,增幅列第7位。出口总额中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为11%,机电高新产品出口占比为31%,农产品出口占比为7%,其他产品占比为51%。在进口总额中,资源型产品占比为91%、机电高新产品占比为2%,其他产品占比为7%。

2.转变趋势

根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甘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西亚27个国家实现进出口20.6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2%。甘肃有9家企业在中西亚及欧洲8个国家设立了13家境外投资企业,7家省属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中西亚及中东欧10个国家承包了27个工程项目。有11个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在甘肃设立了23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2014年甘肃省的企业仅向伊朗出口贸易就达到9800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

3.决策导向

近年来,依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甘肃省委和省政府把“西向战略”作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出台了大量有关扶持向西开放、贸易、融资、交流的政策和规定。同时,甘肃省商务厅组织各种考察、展销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与中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步扩大。2014年先后在伊朗、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展销会,同时与伊朗、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等丝路沿线国家签约经贸合作项目83个。

4.制约因素

主要有:一是外向型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弱,技术“组团”和技术公司化发展比较滞后。二是社会环境与基础设施比较滞后,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很落后。三是外向型产品单一,外贸企业规模小,跨国公司太少。四是外向型产品的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原材料比重大,产成品比重小,附加值偏低。五是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是没有形成向西开放发展的制度和体系,严重缺乏高新技术、高级人才、跨国公司、国际驰名产品等开放型实力。

二、开放新思路

1.思路依据

改革开放37年以来,在选择对外开放的思路问题上,多数地方政府和学者倾向于合作和共赢。实际上,在国家之间、贸易伙伴和融资双方问题上,获得、代价和让渡都是实力和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我国与中西亚等国之间,综合实力当然是我国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中西亚等国到我国大量投资、产业转移、融资合作等,实际上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向西开放的战略更多地应该是“走出去”,而不是“引进来”。所以,对于甘肃省来说,在策划向西开放战略的时候,必须明确这个“大局”,在“走出去”战略为主的前提下,再思考和决策西向战略的细节。

2.政策响应

从2013年10月开始,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围绕甘肃整体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问题,在宏观上做了大量的利好决策。比如,编制了甘肃省丝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出台了扶持甘肃企业向西开发发展的政策,划定了向西开放的产业布局和基地。除此之外,还研究制定了扩大向西开放的若干措施,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向西开放,提高企业出口程序便利化水平,实现进出口货物进入中西亚等国家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优先退税,加大出口中、西亚等沿线国家的中小企业出口扶持资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3.产业对接

甘肃省把向西开放的核心问题归纳为战略和中外产业对接问题。一是在交通运输方面,积极开辟兰州直飞中西亚、中东等地区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尽快开通飞向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的航线,争取敦煌机场口岸尽早对外开放。二是在国际贸易方面,甘肃省计划从中西亚国家大量进口铁矿石、锌铜矿砂、木材重等工业产品,向其大量出口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清真食品和果蔬产品。同时争取设立兰州新区自由贸易区,早日重启马鬃山贸易口岸。三是在资源开发方面,争取双方更多的合作投资项目,互相投资,创办企业,开发资源。四是在融资领域支持有实力的银行、企业、实业家等到沿线国家投资,进行融资合作、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技术培训。

三、开放新模式

1.模式内涵

本文提出的甘肃省西向战略是“技术+基地+贸易+互联+实业”。之所以提这样一个战略模式主要是考虑:(1)技术是决定一切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管面向什么方向开放,没有技术支撑根本不行。(2)各种类型的产业基地是经济对外开放的基础,或者说是对外开放的“根据地”,是人文社会的“老家”和“故里”,只有产业没有规模和基地也不行。(3)贸易是最基本的开放手段。把他们需要的产品迅速出口出去,把我们需要的产品成规模进口过来实现大市场对接和大资源循环发展。(4)互联是向西开放的制度架构问题,我们要与沿线的国家地区、企业、市场之间建立合乎市场契约的各种制度和法律文书,用以约束和保护相互之间的诚信。(5)实业是开放国家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经济形式,双方可以自由自主地在资源型、能源型、加工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选择各自愿意搞的投资、生产、加工和贸易项目。

2.模式标准

本文所提的甘肃省向西开放战略模式,既是从战略高度上思考问题,也是从操作机制上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在“技术+基地+贸易+互联+实业”中,每个要素的定性定位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和把握。比如,技术必须是符合高新技术和新技术要求的技术,而且必须是技术团队,能够向外组合发展;基地必须形成规模和社会影响有一定的层次,如果能够把我省与主导产业配套

的基地建设成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那就绝对可以支撑产业和产品外向发展;贸易必须是双方的,对于甘肃省来说,如果能够从丝路国家大量进口我们短缺的资源,那就更理想;互联和实业实际上是一个“孪生子”的关系,现在主要是我们到他们那里投资创业,将来他们肯定也会来我们这里投资创业。

3.模式启动

当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调查摸底。既要对甘肃省自身的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市场供需、技术人才等进行摸底调查,而且要利用各种途径对丝路沿线国家的同样指标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基本情况。二是能力评估。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供给与需求、需要与可能、政府与市场等进行系统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开放领域、合作项目和融资方式。三是编制规划。整体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是个长期工程,自然需要编制发展规划来用于有序指导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涉及到产业、行业、技术和人才的详细实施规划。四是确定战略重点。重点是技术创新和基地建设,把甘肃省的优势科技和人才优选出来,形成比较强大的向外“冲击型”发展能量。五是“组团”推进。不论是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还是解决企业和贸易问题都必须坚持团队作战的方式。

四、政策机遇和战略对策

1.搭建窗口设置平台

组织甘肃省内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积极筹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贸合作研讨会。将在甘肃省会举办的兰洽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展会,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企界人士参加兰洽会期间举办的经贸合作高峰论坛,推动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发展开放型经济,培育和扶持面向中西亚地区的生产加工贸易基地。

2.打造数字化新丝绸之路,建设信息通道

依托甘肃商务网数据库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搭建跨境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平台,进一步解决甘肃省外贸企业找客户难和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加快国内、国外间企业的联网,利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外向型经济政策法规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资环境信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并运用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与互联网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增强甘肃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凡涉及对从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引进的外资企业,简化审批手续,尽快促进落地。

3.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积极应对外贸环境变化

积极推进外贸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外贸企业及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是甘肃省对外贸易过程中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必要手段,在企业及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转型升级是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外贸企业在推进对外经贸合作中必须要重新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贸企业要根据国家的新政策,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使自身的发展不断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才能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逐步培养具有优势的外向型特色企业

培养具有优势的外向型特色企业,应引导甘肃省外向型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培养具有优势的外向型特色企业,要在保持传统产业特色、传统工艺技术的前提下,适应市场和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加大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资金设置研发机构,加强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要针对其独特资源和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外向型特色企业的竞争能力。

5.努力培养外向型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

要加强培养具有世界性眼光,熟悉国际市场法律法规的新一代外贸经营人才,培养具备国际经贸管理理念及国际化经营的管理人才,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环节、熟悉国际贸易纠纷的法律人才加强高校国际贸易领域师资队伍的建设,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专门人才,也可以采取邀请外贸公司专业人士来课堂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采取高校和外贸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从而培养出与国外客户能交流,懂对外贸易流程,熟悉出口产品的复合型人才。·

F752.8.42

A

1009-6566(2015)04-0077-03

2015-05-10

张希君(1968—),女,甘肃平川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学。

猜你喜欢

丝路甘肃省经济带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丝路梦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