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阈下推进基层志愿服务的实践创新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2015-02-12谭诗赏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
谭诗赏,陈 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社会治理视阈下推进基层志愿服务的实践创新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谭诗赏,陈 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推进基层志愿服务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重庆市江北区以“志愿者联盟”作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构建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逐渐开辟出了一条以公益和民生为导向的“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网络化运行、社会化互动和制度化保障”的发展路径。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推动基层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这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互动协助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治理;志愿者服务;重庆市江北区
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1],强调的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最终目的则是要达到“善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进一步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把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高到加快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高度上来,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对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和志愿服务的改善产生重大影响。志愿者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一,既是公民社会与国家沟通的桥梁,也是公民意见表达和公众参与的重要载体,对现代公民精神的培育、基层社会资本的创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层社会的互动协助治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特别注重发展基层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提升基层互助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志愿服务体系。
一、江北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近年来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亮点颇多。随着江北区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全区人口总数集聚骤增,经济容量庞大,各种矛盾纠纷、社会风险容易在辖区内集聚,社会稳定压力大。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江北区历来重视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在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鼓励和支持志愿者组织发展,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化氛围。2012年8月,江北区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志
愿行动”活动,成立了“社会管理志愿者重庆江北联盟”,并在观音桥街道进行了试点,观音桥街道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11支志愿者队伍,400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人大代表关爱贫困母亲”、“区域党建共携手、志愿服务惠万家”等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观音桥街道在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平台搭建、日常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江北区社会管理志愿者工作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保证江北区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有效、深入开展,急切需要破解现实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症结:全区社会难点热点多,管理难度大;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社会组织不发达;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江北区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志愿者观音桥联盟”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大力整合全区资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立足重点整体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区成立绿叶义工协会、社区戒毒志愿服务队、市民学校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318支,注册志愿者20万人、占常住人口20%左右,公众参与社会服务蔚然成风,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江北区志愿服务的实践创新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制度化保障,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机制
志愿者联盟从优化志愿者联盟运行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宣传引导制度、文化认同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发挥“社会管理·志愿行动”品牌效应。一是优化志愿者联盟运行机制。建立志愿者联盟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联盟内部构造和功能,减少行政化倾向,保障联盟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建立健全对志愿者组织多元化、系统化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发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多种监督作用,加强对社会志愿者组织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三是完善宣传引导制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中共党员、团员青年、学生及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志愿行动”,促进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发展。四是培育文化认同机制,促进志愿精神和文化的传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公民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和文化,深化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的社会文化认同。
(二)加强区域化管理,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组织
为了构建志愿者服务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对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的整合协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者队伍格局,江北区以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志愿行动”活动为契机,成立“社会管理志愿者重庆江北联盟”,实现了全区志愿服务系统化布局。“联盟成员单位由各街镇和区各综治成员单位组成,各街镇成立以街镇命名的‘社会管理志愿者江北XX联盟’,各社区(村)成立社会管理志愿者服务站,全区登记在册三万多名社会管理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区,夯实了社会管理群众基础”[2]。区级和各街镇社会管理志愿者活动在“联盟”统筹下实行区域化联动积极统筹志愿者服务队、社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通过打造“项目服务链”,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一条完整严密规范运行的服务链,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的落地生根,而且尽量使拥有广泛需求和优秀创意的项目能够最经济、最科学地找到实施路径和人、财物的资源支撑,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含金量,实现志愿者活动的有机整合,协调统一。
(三)实现网络化运行,完善志愿者队伍的信息管理
为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管理服务,保障联盟信息畅通,联盟实施网络化运行,依托“重庆市志愿者服务网”开通“社会管理志愿者重庆江北联盟”专题网页,健全全区志愿服务主题项目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信息报送制度,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为志愿者队伍搭建服务供求平台。通过志愿者管理系统、爱心银行等为有效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实现各部门、各街道志愿服务信息的有机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强对全区社会管理志愿者的动态考核和组织管理,通过该平台起到凝聚志愿者力量、促进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匹配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从而加快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化志愿服务质量
志愿者联盟立足区情,以服务需求为基础,实现基层志愿服务与群众生活需要相对接,把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放在突出位置上。一是注重学习总结国内外已有的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以及联盟成立以来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二是打造品牌化志愿服务。精心培育“江北善行·玫瑰余香”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做亮志愿者联盟、绿叶义工、“邻里守望·行善立德”、“米宝宝”、“小交警”、“圆梦行动”等特色项目,做实志愿活动小亮点,做成志愿服务大品牌,以促进服务的专业化。三是强化志愿者联盟队伍素质建设。志愿服务质量的优劣与志愿者自身素质紧密相关,志愿者联盟通过完善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志愿者进行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培训,保障志愿者组织管理的针对性和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志愿者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发挥广大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公信力。
(五)推进社会化互动,巩固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
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培养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激励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帮教活动,减少重点人员对社会的危害[3];开展了贫困高考学生“爱心助飞梦想”圆梦行动,空巢老人“夕阳天使计划”志愿服务,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氛围。同时志愿者联盟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志愿者“爱心储蓄银行”服务机制,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活动获得相应服务时间,存入爱心储蓄银行,并对志愿者需要获取义工和其他免费服务时提供服务安排,充分吸收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以辖区志愿者协会、义工等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为主要对象。以社会化志愿者活动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通过规范管理、有序引导、拓展阵地、全民参与、打造品牌,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动员力和凝聚力,有效推动了全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江北区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基层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政府促进机制
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长效协助机制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尽快出台志愿服务的各项立法措施和规范从法律的高度上对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志愿者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阐释,规范社会志愿者组织的性质、职权职责、工作方针和程序权利义务等,使之朝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转变政府职能,由注重行政控制向依法管理方向转变,下放政府权力,着力完善政府向社会志愿者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相关的条例和法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晰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相关纠纷的处理及其救济违法的法律责任。另外需要注重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即使调整和修善相关的法律条文,夯实志愿者组织发展的法制基础。
二是理顺政府与志愿者组织的关系,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社会志愿者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充当政府的得力助手,构建政府与志愿者组织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新时期政府要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高度上从思想、政策、体制等方面认可、支持、吸纳社会志愿者组织,不断探索适合社会志愿者组织发展规律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社会志愿者组织服务网络,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着力改革社会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社会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应该以完善双重管理体制为核心,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放宽对志愿者组织的准入门槛,整合与协调与志愿者组织有关的管理机构,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体系,包括执法监督、业务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面,推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从而明晰政府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责任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逐步培育和支持社会志愿者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互动协助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层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志愿者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如果说政府的促进机制是我国志愿服务长效
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良好的志愿者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则是关键所在。一是加强社会志愿者组织内部制度建设,完善选举、议事、人事、机构、财务等各项制度,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以完备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据和保障;二是社会志愿者组织要强化志愿者队伍素质建设。志愿服务质量的优劣与志愿者自身素质紧密相关,通过完善志愿者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志愿者进行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培训,保障志愿者组织管理的针对性和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志愿者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发挥广大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公信力。三是优化志愿者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志愿者组织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志愿者组织内部构造和功能,减少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保障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层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社会协助机制
社会协助机制的构建需要从发展成熟的公民社会、培育浓厚的志愿服务精神、建立系统的社会监督以及塑造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加强公民教育,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提倡宽容、妥协、互惠与合作精神,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其次,传播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结合时代特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扩大公民参与,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志愿精神和文化。再次,建立健全对志愿者组织多元化、系统化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发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多种监督作用,加强对社会志愿者组织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最后,通过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促进志愿精神和文化的传播,树立志愿者组织良好的公信力,深化志愿者组织的社会文化认同,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BE/OL].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242.htm
[2]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
[3]赵静杰,王西.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与发展途径[N].人民日报2011-12-01.
[4]重庆市江北区着力打造“社会管理志愿者联盟”[BE/OL].http:// leaders.people.com.cn/GB/n/2014/0724/c382918-25338450.html
[5]廖鸿,石国亮.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及改革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6]谢舜,王玉生,傅金鹏.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N].广西日报,2014-04-23.
Promoting Grassroots Volunteer Service Innovation in Practice under Social Governance Horizon A case study of Jiang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TAN Shi-shang,CHEN Jie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Chongqing 400041,China)
Promoting the grass-roots volunteer service is good for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building an important force for social harmony,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Jiang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has been doing a great deal of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nd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in order to build a long-term volunteer service mechanism and promote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process,by taking“Volunteers’League”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volunteer service,gradually opened up a development path of“regional management,professional services, network operation,social interact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safeguards”to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a livelihoodoriented.Under the new situation,it is urgent need to active grass-roots volunteer services,and promote innovative grassroots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model,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building interactiv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of governance.
social governance;volunteer service;Jiang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D669.3
A
1009-6566(2015)004-0064-04
2015-06-25
谭诗赏(1991—),男,湖南衡阳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