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世纪中叶以来泰国语言教育政策嬗变*

2015-02-12谭晓健

关键词:泰国政府泰语外语

谭晓健

(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云南昆明650091)

19世纪中叶以来泰国语言教育政策嬗变*

谭晓健

(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云南昆明650091)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泰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泰国在推动近代社会改革,构建民族国家和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单一的民族语言及其教育政策,即强制性地推行泰语及其文化,限制、排斥和消除其他语言文化,来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及其对国家的认同;二是实行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尤其重视英语,强调外语的工具性,对有碍民族同化的外语及其教育采取长期压制的政策。进入21世纪以后,泰国政府在强调确保标准泰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十分强调维护本国的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重视工具性的多种外语。泰国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正朝着更加包容、多元并存的方向发展。

泰国;语言教育;政策;嬗变

一、引 言

语言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与教育政策的集合体,是指某一国家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实现国家的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目标所制定的有关语言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因此,它既是国家语言政策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国家教育政策中专门针对语言教育的计划和措施。语言政策则是某一国家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和措施等,它体现了某一国家对国内多元化语言种类存在的根本态度和规划,与国家中多民族的融合、国家的建构及其安全与稳定紧密相关。同时,它也直接决定着该国语言教育政策的走向。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泰国政府改变了长期压制华文教育的政策,在政府支持与主导、民间积极响应和中国的有力支持下,汉语教学全面进入了泰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获得了超常发展。泰国成了当今世界上汉语快速健康、高效传播的典范之一。研究泰国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厘清其发展脉络和走向,对我们在新时期制定符合泰国国情的汉语国际推广政策与措施,促进泰国汉语教学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泰国的主要民族及其语言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包括泰、泰阮、泰佬三大支系)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5%,①覃圣敏.东南亚民族——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169.其余有华族(华人)、马来族、高棉族和人数较少的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由于泰国境内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因而语言也比较复杂多样。目前,泰国有69种不同的语言(不包括广东潮汕、福建等汉语方言),②Gerald W Fry.Thailand's new language policy helps enhance cultural democracy,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opinion/Thailands-new-language-policy-helps-enhance-cultur-30219853.html,2013-11-18.主要分属壮侗语族、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孟高棉语族、印度尼西亚语族等,可归为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三大语系。其中,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包括泰、泰阮、泰佬三大支系。泰主要分布在泰国中部和南部,约占全国人口的40%。泰阮又称“兰那泰”或“清迈人”,他们则自称“昆勐”(意即本地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约占全国人口的15%。泰佬又称“泰伊讪”、“佬”,主要分布在泰国东北部,约占全国人口的30%。

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所使用的语言——泰语,因地域的不同,存在数十种方言,他们在语音和一些词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能够相互沟通,并可大体分为北部泰语、中部泰语、东北部泰语和南部泰语。泰国政府规定,以曼谷社会特权阶层的口音为代表的中部泰语为标准泰语,标准泰语是泰国官方使用的语言。

13世纪泰国立国和产生自己的文字以后,泰语就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同时境内各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高棉语、巴利语和梵语则在寺院和宫廷中流行。此后,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和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汉语、马来语、缅甸语等邻国语种和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西方国家语言也相继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主权、国籍、公民等意识和观念传入泰国,促进了泰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此后,泰国在推动近代社会改革,构建民族国家和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国家、民族、语言等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

19世纪中叶以来泰国形成的语言及语言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单一的民族语言及其教育政策;二是实行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

三、单一的民族语言政策及民族语言教育

泰国实行的单一民族语言政策属于一种同化政策,即通过强制性地推行泰语这一种语言文化,限制、排斥和消除其他语言文化,促进各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融合和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从而保证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

1978年以前,泰国政府在语言分类上采取泰语和外语的二分法。政府将本国的民族语言视为泰语一种,对境内母语为非泰语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或将其归入泰语,或将其归入外语。这样,在泰国的语言二分法中,外语不仅包括英语等西方国家语言,也包括世代居住在泰国的各类人群所使用的华语、高棉语、马来语、越南语和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其他语言。这种状况一直到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1978年,泰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将传统的泰语和外语的语言分类二分法改变为四分法:国语(标准泰语);外语;区域语(即泰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①理查德·斯诺.1950~1980年东南亚语言问题通论[J].民族译丛,1994,(1).这种分类法将原归入外语的高棉语、马来语、越南语和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其他语言归为了少数民族语言(但华语仍被视为一种外语),承认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存在,同时也承认了泰语方言作为标准泰语地方变体的存在。

泰国政府所推行的单一民族语言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境内各地壮侗语族民间广泛使用的方言统一归入泰语

在泰国,以泰族(包括泰、泰阮、泰佬三大支系)为主体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壮侗语族中的民族构成也十分复杂,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共有39种方言。其中,泰北有12种方言,中部和东北部各有11种方言,南部有5种方言。②赵燕.泰国语言政策初探[J].东南亚纵横,2012,(7).泰国政府将这些方言都统称为泰语,其中包括分布在泰国各地的佬族所操的各种佬语和佬语方言也被归入了泰语。比如,约占泰国人口30%的东北部泰人(即泰佬或泰伊讪,有的史籍称之为佬人)在民间广泛使用佬语,其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与老挝的佬人(亦称寮人)相近,属于同宗同源。泰国政府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视为泰语(东北部泰语),而非外语(老挝语)。20世纪初以来,随着泰国和老挝分别构建以泰族和佬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这些操佬语的泰东北佬族逐渐同化入了占主体地位的泰族中。目前,泰国的佬族(老挝族)只在种族学意义上存在,在官方的人口普查中已经不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列入统计了。

(二)对少数民族进行泰语言文化教育

泰国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泰南的少数民族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为主。马来族人口约占泰国总人口的4%,其中有100多万集中在泰南五府(北大年、陶公、沙敦、也拉、宋卡),且占据泰南人口的绝大多数。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克伦、苗、瑶、哈尼、傈僳和拉祜等20多个民族。其人口数量在20世纪前半期约为10万人,①贺志雄,西天锡.泰国北部山地民族历史与现状探微[A].云南跨境民族研究[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1985年增加到约46万人,②卡查德佩·布鲁莎帕塔纳.泰国的少数民族集团[J].民族译丛,1992,(1).1990年估计约有70万人。③申旭.泰国山民问题及政府对策[J].东南亚,1993,(2).由于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泰南和泰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泰国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缺乏对泰国的认同意识。长期以来,泰国政府则否认少数民族的存在,将泰南和泰北等地的少数民族视为“外来民族”,将他们的语言归入“外语”,不承认他们与一般国民的差别,强调国民一体化,对其实行同化政策,强迫其接受泰语言文化,力图将其同化于主体民族之中。

聚居在泰南的马来族以操自己的语言马来语为主,儿童多在民办的伊斯兰教宗教学校旁多克(Pondok)接受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的传统教育。20世纪初以后,泰国政府就陆续出台了《暹罗民立学校法》(即民校条例)等政策,要求在民办学校中开设泰语课程,进行泰国历史文化教育,以限制马来语、华文语等民办学校的发展。1932年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政府开始在泰南推行同化政策,要求马来人讲泰语、学泰国历史、唱泰国国歌等。1938年銮披汶·松堪上台后,于1939年颁布《泰国习俗法》,推行激进的同化政策,不准马来族使用马来语、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和从事伊斯兰教活动;在政府任职的马来人不准使用马来名字,全部改成泰人名字;强制推行泰语、泰俗和佛教,封闭伊斯兰宗教学校等。这一政策导致了马来族穆斯林的不满和反抗,并发展为民族分离主义的武装运动。二战后,泰国政府虽然对泰南马来族进行了安抚和让步,但同化政策并未改变。从60年代开始,政府一方面在马来族穆斯林散居区设立公立学校,用泰语进行教学,不教授马来语,并且强制性地要求从小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古兰经》的马来族儿童学习佛教道德规范。④韦红.战后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的三种类型[J].东南亚,2002,(3).另一方面,政府于1961年颁布和实施“教育改进计划”,试图强行将私立的伊斯兰教宗教学校旁多克改造成为政府管理和控制下的公立学校,将其由伊斯兰学校转变为世俗学校,将其教学语言由马来语改为泰语。结果,作为泰南马来族传统教育和伊斯兰宗教文化中心的旁多克遭到严重削弱,引起了马来族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并导致武装反抗活动的蔓延。于是,泰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以较为温和的融合政策取代强迫式的同化政策。政府派遣教师教马来儿童学泰语,日常教学依据泰人的课程标准。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施,还把泰文教材翻译成马来文,成年人还可以收听也拉(府)一家马来语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⑤Andrew D.W.Forbes.Thailand’s Muslim Minorities:Assimilation,Secession,or Coexistence?,Asian Survey,1982,(11).1969年政府还在南部建立了宋卡大学,采取倾斜政策,招收更多的当地马来族青年入学接受高等教育。1981年,泰国政府又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开始重视当地马来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和马来语教育,规定到1986年在南方几个府的1500所学校中要有约1100所学校开设伊斯兰教和马来语课程。⑥M.Ladd.Thomas.The ThaiMuslims,Israeli,Raphael.The Crescent in the East:Islam in Asia Major,New Jersey:Curzon Press,1982.

居住在泰北山区的20多个少数民族,泰国政府将其统称为“山民”。由于大多数山民居住在边境地区,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不少人常年迁徙于泰、老、缅交界地区,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平原地区的泰人不同,而且没有泰国国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泰国政府承认为泰人,他们对泰国社会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泰国政府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重视北部山区的开发,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推进政治上的同化。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将“山民”一词改为“泰国山民”,承认山民为泰人;规定在泰国出生的山民必须登记注册为泰国公民,之后可以享有与泰人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泰国山民有权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但在政治上必须忠于国王、国家及有关法律,等等。其目的是将山民并入泰人社会,使其在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成为泰国公民。为此,泰国政府注重从基础教育入手,兴建学校,编写适用的泰语教材,派遣教师到山区为儿童和成年人讲授泰语和文化课,培养其公民意识和忠于国王及泰国的思想。到1982年,共在泰北山区建立了245所学校,学生人数达8,162人,学龄前儿童园54所。①陶红,袁仕仑.泰国的山民问题与政府的解决办法[J].印度支那,1987,(1).在这些学校中,泰国政府规定泰语是唯一的教学语言,即使因为这样而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也不允许用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进行教学。

泰国政府在泰南和泰北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推行泰语言文化教育中,尽管逐渐采取了较为现实、温和的政策,适时做出了一些变通性的让步,但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让少数民族逐渐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宗教、文化、思想和习俗等,使之最终融入主体民族中。总的来看,泰国推行单一民族语言政策,对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维护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来说是不利的。但对泰国政府来说,推行这一政策在泰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是比较平静和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目前,泰国多达15种少数民族语言已濒临消失,许多方言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一些强势的地方方言也迅速“泰化”。②Gerald W Fry.Thailand's new language policy helps enhance cultural democracy,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opinion/Thailands-new-language-policy-helps-enhance-cultur-30219853.html,2013-11-18.不过,这一政策在泰南一直遭到马来族穆斯林的反对,至今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引发和导致泰南民族分离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确立和加强标准泰语的主导地位

泰国政府将以曼谷社会特权阶层的口音为代表的中部泰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泰语,规定在学校和官方场合必须使用标准泰语,标准泰语是学校唯一的教学语言。

为了确保和促进标准泰语的社会主导地位,早在1918年泰国政府就出台《暹罗民立学校法》(即民校条例),对当时尚未纳入政府管理的各类教授华语、马来语等语种的民办学校实行统一管理。该条例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必须开设泰语课和泰国公民、地理、历史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忠诚于泰国;外国教师必须持泰语考试合格证书才可任教等。③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A].汉语国际传播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此后,泰国政府于192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36年颁布的《私立学校条例》和二战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强制性地要求各类民办学校开设泰语和相关的文化课程,同时对华语等其他一些外语课程进行严格限制。各类学校中的泰语教育成了泰国强化民族和国家意识,对各少数民族实施同化政策的主要渠道。1978年泰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宣布了关于教育(和官方)语言政策的五项原则,其中指出要由国家保证来强制性地推行泰语教学,“一切层次都应把泰语的教授与学习看作是通向全民族一体化(national integration)的途径”。④理查德·斯诺.1950~1980年东南亚语言问题通论[J].民族译丛,1994,(1).在泰国,只有接受泰语教育,掌握泰语,取泰文名字等,才能成为泰国公民,从而融入主流社会,这也成为在泰国的外国侨民获得社会地位的共同方式。在这一政策下,华语、马来语、阿拉伯语等外语教育,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华文教育一再受到严重冲击,发展一波三折。虽然泰国在1997年制定的第八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了“多元化”(Pahulak)的概念,以取代过去“同一泰国”(Ekkalak Thailand)的概念,单一的民族语言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始终强调标准泰语在泰国社会中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某些过去加以限制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语种采取相对宽松或积极发展态度的一种调整,其实质并不在于改变标准泰语在泰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泰国《2010年国家教育条例》就明确要求,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数学和语言的知识与技能,注重泰语的正确使用。”⑤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为了规范标准泰语的使用,泰国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制订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标准的皇家学院(The RoyalInstitute of Thailand)。泰国皇家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对泰语的使用进行规范。为此,设立专门信箱接受泰语使用方面的质疑和咨询;开通专门的网站(www.royin.go.th)为国民解决语言方面的问题;择机出版书籍规范泰语的使用,包括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和句子的规范,皇语的正确使用,缩略语的规范和读法,英语和其他外来语的发音,姓氏的意思,等等。①赵燕.泰国语言政策初探[J].东南亚纵横,2012,(7).

总之,长期以来泰国推行单一民族语言及其教育政策的核心是普及标准泰语,确保标准泰语的主导地位,在全国推行泰语言文化,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和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实现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团结。另外,对标准泰语之外的民族语言,一是将壮侗语族的其他语言视为泰语方言,即标准泰语的地方变体;二是将壮侗语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语言由原来认定为外语,转而归入少数民族语言,但始终通过强力推行标准泰语的方式对其进行弱化。无论是泰语方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只允许其在民间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学校和官方场合则一律使用标准泰语。

四、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13世纪泰族人建立素可泰王国,即泰国正式立国以后,直到19世纪中叶泰国民族主义兴起以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语言政策。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泰国自立国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泰语为主,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国外来泰经商、传教、定居者使用的外来语言以及在宫廷和寺院中小范围使用的高棉语、巴利语和梵语等多种语言并存的格局。

具体来说,泰国立国以后,外来的高棉语、巴利语和梵语就在寺院和宫廷里流行,其中在寺院教育中教授高棉语和巴利语,在宫廷教育中还增设有梵语。②王进军.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9).泰人学习高棉语是因为在泰国立国以前,操高棉语的高棉人所建立的柬埔寨吴哥王国从10世纪起曾统治今泰国的大部地区,其语言文化与泰国语言文化之间具有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梵语和巴利语的存在则与宗教关系密切。在泰国的佛教寺院中,僧侣们要研习用巴利语记录的小乘佛教经典,并依此向沙弥们传授佛学知识,教他们识文断字,拜佛诵经。泰国立国后不久虽极力推崇小乘佛教,并使之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由于婆罗门教“王权神授”说符合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因此宫廷中仍崇奉婆罗门教,宫廷中的重要仪式由婆罗门法师主持,直至今天,泰国王宫中的一些重大活动仍保留着婆罗门教的仪式。因此,记录婆罗门教经典的梵语一直在宫廷中使用和研习。

14世纪以后,随着泰国与外界交往的增多,外国移民相继迁入泰国定居、传教或从事经商等活动,同时他们也随之设立私塾,教育自己的后代。于是,汉语、阿拉伯语、缅语、马来语等周边亚洲国家语言以及这些外语语种的教育也开始缓慢发展起来。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势力先后进入泰国通商、传教和办学,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国家语言及其语言教育也开始在泰国萌芽。

在这种多元化语言背景下,一方面泰国的语言文字受到外来语言文字的深刻影响。泰文就是在吸收巴利文、梵文和从古印度字母演进而来的古高棉文、古孟文的基础上创制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现代泰语吸收了外来的巴利语、梵语、高棉语、马来语、汉语和英语等语言中的许多词汇。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语言并存的格局也反映了泰国历代王朝对多种外语及其教育所持的开放、包容的态度。

19世纪中叶起,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语言教育在泰国迅速崛起。当时,泰国为了抵御西方殖民势力,避免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一方面同西方强国建立关系,努力在西方诸强之间保持平衡;另一方面采取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策,实行对外开放,借鉴西方经验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其中,在教育改革中,拉玛四世蒙固首先在宫廷中推行西方式教育,重视学习西方的语言和科技。他聘请英国人入宫,教授王室人员英语,本人也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英语、拉丁语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贺圣达.泰国传统社会与朱拉隆功改革的局限性——兼论泰国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历史原因[J].东南亚,1988,(Z1).领导近代泰国社会改革的拉玛五世朱拉隆功更加重视教育改革,重视学习外语,尤其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语言。他登基前曾先后随英国女教师安娜·列奥诺昂斯和美国传教士钱德勒学习英语。①贺圣达.泰国传统社会与朱拉隆功改革的局限性——兼论泰国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历史原因[J].东南亚,1988,(1).他执政时期(1868~1910年),一方面在王宫中兴建新式学校,聘请英美人担任教师,让皇室成员和贵族子弟接受英语等学科教育,同时派遣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的皇室成员和贵族子弟赴欧洲等国家留学;另一方面,在宫廷外兴建了一大批接受平民子弟入学的新式学校。他曾明确规定政府开办的学校必须开设外语课程,他还支持私人开办外语学校。当时泰国的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中都开设了以英语为主的多门西方国家语言,如法语、德语和拉丁语等,此外还有汉语、马来语、阿拉伯语、巴利语和梵语等外语。从此,泰国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开始形成。

二战后,泰国在外交上迅速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下,经济得以恢复、重建和快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国家语言教育在泰国受到格外重视。二战期间,由于泰国与日本结盟,日本试图改造泰国的经济体制,使之逐步成为“大东亚经济有机体的一员”,②王文泉,俞亚克.当代泰国经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24.因此在泰国的外语教育中日语曾一时走红。二战后,泰国迅速撇开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日语教育一度销声匿迹。但是,随着不久后两国关系的恢复和经贸、文化往来的日益密切,日语东山再起,成了一门重要的外语。此外,由于泰国每年都要向中东输出劳工,为了使这些劳工更容易地适应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泰国还从中学阶段开始开设了阿拉伯语课程。可见,二战后泰国的多元化外语教育始终着眼于对外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外语课程的设置上也考虑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如开设记录小乘佛教经典的巴利语课程不仅与民众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巴利语学习可以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泰语言文化的发展。泰国在高中开设的巴利语除了普通课程以外,还提供了“巴利语对泰语的影响”、“泰国文学中的巴利语”、“巴利语与古泰语和泰语中的外来语”等相关课程。③冯增俊,李志厚.泰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96.根据泰国199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泰国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已经开设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阿拉伯语、巴利语和汉语共9门外语语种。近年来,作为东盟创始国之一的泰国,在积极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十分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各类学校还纷纷开设了越南语、缅甸语、柬埔寨语等东盟国家的语言课程。

综观泰国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1.始终强调外语的工具性

推动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形成,重视外语学习的拉玛五世曾指出:“语言的重要不仅仅是为了能与其他人交际,它也是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在泰国懂英语的人“他们的生活比只懂泰语的人已经便利与丰富得多。”④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A].汉语国际传播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他曾告诫在欧洲留学的几个儿子要同时学好外语和本国普通话。他在给他们的信中写道:“我要向你们指出,把你们送出国接受欧式教育,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你们)只会运用外语知识和欧洲的工作方法。你们必须经常运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外语知识只是进一步求学的工具”。⑤张深溪.泰国拉玛五世改革述略[J].洛阳大学学报,1995,(1).

因此,近代以来泰国政府一直重视外语学习,强调外语的工具性。如今,泰国政府把外语列为12年基础教育的8类基本课程之一,提供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外语课程种类达10多种,其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汉语、巴利语和阿拉伯语7种语言成为高考选拔的必考或选考科目(英语为必考,其他为选考)。2008年泰国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规定,外语学习要使学生达到的目标是“掌握外语知识、技能、态度和外语所涉及的文化,能进行交流,能寻求知识和并以其作为求职的手段。”①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可见,泰国政府不仅把外语视作进行交流、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谋职求生的重要工具。

2.在多种外语中,尤其重视英语教育

拉玛三世在位时期(1824~1851年),泰国在与西方国家的经贸、文化等交往中就开始意识到英语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近代社会改革以来,从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开始,国王及王室成员都十分重视英语学习,并精通英语。1871年,拉玛五世为了让王室成员及其子弟接受西方教育而在王宫中出资创办的“王子学校”就开设了英语课程。第二年,他还在王宫中建立了一所专门教授英语的学校,由一名英国人担任主管教师。此后,在泰国的多种外语语种中,英语成了最受历届政府关注和支持的外语。二战以前,英语已陆续进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1921年政府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7至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初等义务教育,英语则被列入小学四年级以上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②Foley,J.A.English in Thailand,RELC Journal,2005,(2).1932年实行宪政后的泰国政府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至少学习掌握两门外语,英语是供学生学习的多门外语之一。二战后,英语在泰国的地位不断飙升。尽管各类学校将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起点有所不同,但英语作为必修课已经全面进入中小学和大学,有的大学还将其作为教学语言。其中,1948年政府制定的《大学课程标准》将英语确定为大学的必修课,每名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文科大学生须多学习一门外语。③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A].汉语国际传播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有国外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泰国“唯一的语言教育媒介是标准(中央)泰语,唯一重要的语言科目是英语而非标准泰语本身”。④理查德·斯诺.1950~1980年东南亚语言问题通论[J].民族译丛,1994,(1).

尽管1978年泰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宣布的语言教育政策指出,“一切友好国家的语言均具有同等地位”,随后英语暂时和其他外语一样成为选修课程。但同时该政策也不得不指出“英语是最广泛使用于学术和职业方面的国际语言”。⑤理查德·斯诺.1950~1980年东南亚语言问题通论[J].民族译丛,1994,(1).更重要的是,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整个社会都认可英语的重要性,因而事实上英语在中小学和大学中都一直享受必修课的待遇。到1996年,泰国政府进行课程改革,英语又成为唯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12年基础教育的必修外语课程。2008年泰国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把“外语”作为12年基础教育的8类基本课程之一。实际上这里的“外语”指的是英语,每所学校都必须开设,其他外语课程的开设则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泰国从1961年以来一直实行的高考制度虽几度调整,但英语作为唯一的一门外语必考科目一直保持至今。从2002年开始,泰国政府还一直在计划推进大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其中,大学将根据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按高、中、低三个档次来分别安排学生学习不同的英语课程;筹备设立一项每名在校大学生都参加的国家英语水平考试(Nation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这项考试不属于毕业考试,其成绩不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单,但它是大学毕业生在泰国申请就业职位和继续深造的重要参考。⑥Wiriyachitra,Arunee.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in ThisDecade,Thai TESOL Focus,2002,(1),pp283.此外,泰国政府还在许多中小学和大学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Self access learning centers,SALC),SALC通过提供多媒体、学习设备和英语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来帮助在校学生和其他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挑战。

3.对有碍民族同化的外来语言,主要是汉语和马来语,长期实行压制的政策

拉玛五世在位时期延续了泰国历史上对多种外语以及外语教育所持的开放、包容态度,开始形成了以英语为主的多元化外语及外语教育政策。1910年拉玛六世执政以后,则开始在泰国民众中广泛宣扬“民族、君主、宗教”三位一体的泰民族主义思想,要求国民热爱民族(即泰族)、忠于君主(即国王)、崇敬宗教(即小乘佛教),团结一致。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拉玛六世开始奠定了泰国历届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和外来移民实行同化政策的基调。作为同化政策的重要一环,泰国政府从语言文化教育入手,从1918年出台《暹罗民立学校法》开始,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等,对华语(汉语)、马来语、阿拉伯语等外来语言及教授这些语言的学校进行管制和限制。其中,1978年泰国政府将泰南马来族使用的马来语由外语确定为少数民族语言后,马来语问题成了国内民族语言问题。而泰国政府一直将华语(汉语)视为外语进行长期压制。

事实上,泰国政府对华语(汉语)的压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多元化外语政策的基调。因为这种压制主要是对华文学校中作为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的华文教育的压制,而对华文学校以外作为工具性需要的汉语教学则采取了不大限制的态度。因为20世纪初泰国华文教育兴起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华人华侨捐资开办的华文学校中开展的华文教育,其性质是针对华人华侨子女、以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为目的民族语言教育,而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而在泰国政府看来这种民族语言教育无疑是实行民族同化的障碍。加之,战后的泰国銮披汶政府追随美国,奉行反共排华政策,将华文学校视为传播“赤色思想”的场所,将华语视为“社会主义语文”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泰国政府始终压制华文教育,试图“竭力将华校改造成从思想上到语言上促使华裔加速融合于泰国社会的有效工具”。①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但是,随着泰国政府对华人华侨实行同化政策的成功,泰国华人已经在政治上认同泰国,把泰国视为自己的国家,把自己视为泰国社会的一员,在泰国落地生根,同时他们在文化上既认同于传统中华文化也认同于泰国主流社会文化,从而逐渐融入了泰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土生土长的新生代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泰国社会,成为泰化了的泰国公民。对泰国华人来说,华语作为民族语言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它同英语等其他国家语言一样,完全成了一门外语。泰国华文教育逐渐丧失母语教育的特性,从民族语言教育逐渐嬗变成外语教学。1975年中泰建交后,随着华语(汉语)在泰国社会和对外经贸交往中的使用价值日益凸显,终于促使泰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性质和作用,并有步骤地放宽限制,到1992年终于对其全面解禁。从此,泰国的华文教育完全走出了华文学校的小圈子,成了不再是作为一门民族语言而是作为一门外语,不再是单纯地传承中华语言文化而是为国家培养交际性人才,不再仅仅针对华人华侨子女而是面向全社会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因此,当代泰国华文教育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它以汉语教学的新内涵和新形式进入了泰国主流社会,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全泰国共有2587所中小学、227所高校和192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学习人数超过80万。②中国国家汉办驻泰代表处.志愿·青春·泰国——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必读(第四版)[M].曼谷:留中出版社,2012:8.汉语在当今泰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汉语国际推广的典范。

五、结 语

20世纪末,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发表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论及了语言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2003年发表了一份关于语言和教育问题上的重要文件,即《多语世界中的教育》。该文件就多语世界中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母语教学;支持双语和多语教育;支持语言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了解和确保对基本权利的尊重。③UNESCO.Education in a Multilingual World,Paris:UNESCO,2003,30.为此,泰国政府积极应对,在建立多元化社会进程中,十分重视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政策。2007年泰国皇家学院开始起草国家语言政策,2010年向泰国政府提交了《泰国语言政策(草案)》,并获得了批准。它主要涉及6个方面:(1)针对泰国人民和学生的泰语政策;(2)对泰国傣语系以及其他语系本地方言的政策;(3)对经济用语、邻邦国家的语言和职业语言的政策;(4)对在泰国就业和工作的外国人的政策;(5)为盲人和有听力障碍的公民语言政策;(6)对于语言翻译、口译和手语翻译的政策。①SIRIWAN W0RRACHAIYUT.浅析泰国语言政策与汉语教育政策[J].海外华文教育,2012,(1).

这项新的语言政策在着重强调维护和促进标准泰语作为国家语言的地位,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能熟练地使用标准泰语的同时,也强调维护本国的各种方言,增强国民对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感。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明确指出境内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是“国家瑰宝”,支持少数民族语言进入学校课程。政府致力于为母语非泰语的少数民族青年和来泰国寻求就业岗位的外国人提供接受双语或多语教育的机会。该政策还强调了外语的工具性,要求“更加关注英语、汉语和周边国家的语言”。②Gerald W Fry.Thailand's new language policy helps enhance cultural democracy,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opinion/Thailands-new-language-policy-helps-enhance-cultur-30219853.html,2013-11-18.这表明,泰国单一的民族语言和多元化外语及其教育政策正朝着更加包容、多元并存的方向发展。

Changes in the language-education policies of Thailand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

TAN Xiao-jia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Since the mid-19-century,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ing nationalism an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ocial reform and establishing a nation-state and strengthening its national unity,Thailand has gradually worked out its language and language-education policies.These policies have two typical features as follows:on the one hand,it has implemented a mono-lingual language policy and education,that is,the teaching of the Thai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een enforced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othe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sion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strengthen their national identity;on the other hand,it has also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multi-foreign languages with an emphasis on English and on the practical func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s,but it has discouraged the teaching of those languages that hinder its national assimilation.Since the 21st century,the Government of Thailand has tried to ensur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Thai language,and at the same time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its dialects and minority languages as well as some foreign languages used as tools,which reveals a more flexible and tolerable orientation of its language-education policies.

Thailand;language education;policy;change

H14

: A

: 1672-1306(2015)01-0071-09

[责任编辑:李德鹏]

谭晓健,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

猜你喜欢

泰国政府泰语外语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泰国南部穆斯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建议
泰国政府将在宋卡建立橡胶城
大山教你学外语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泰国政府花费54亿泰铢从胶农手中购买橡胶
大山教你学外语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