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对比

2015-02-12杨忠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依帕司运动神经传导

杨忠华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心医院内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700

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对比

杨忠华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心医院内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700

目的对比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神经,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感觉障碍、皮肤溃疡、下肢坏疽等,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其治疗主要从其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入手,采用能够纠正患者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修复受损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2]。该次研究通过比较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来探索临床较佳治疗方案,现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均无因其他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病变者。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 26 例,年龄 51~76 岁,平均(61±1.4)岁,病程 5~10 年,平均(7.2±1.5)年,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6±1.6)%,空腹血糖(11.7±4.5)mmol/L;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50~77岁,平均(62±1.1)岁,病程 5~11 年,平均(7.5±1.4)年,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4±1.4)%,空腹血糖(11.5±3.8)mmol/L。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具体操作为:50 mL生理盐水稀释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微泵注射30 min,1次/d;甲钴胺00.5 mg肌肉注射,1次/d。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甲钴胺和前列地尔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50 mg/d,3次/d。此外,两组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降压调脂、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等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有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腱反射改善;“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腱反射无改善或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6例、22例、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疗效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6例、24例、10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物,进入神经细胞内可参与细胞内蛋白、核酸、卵磷脂代谢,通过刺激神经组织再生来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促使神经细胞恢复正常,还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加快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前列地尔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的功能,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来满足末梢神经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依帕司他是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山梨醇积累、蛋白非酶糖化、肌醇减少,对提高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控制神经病变有积极作用。该次研究联合采用以上3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现三药联合能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神经,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蒋申莲,郭新生,易士华.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80.

[2]陈正方.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2C):25.

[3]阮园,马建华,谢晓竞,等.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3):279.

R587

A

1672-4062(2015)03(a)-0025-01

杨忠华(1974-),男,黑龙江汤原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医疗。

2014-11-28)

猜你喜欢

依帕司运动神经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传出神经分几类?它们分别支配哪些脏器?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