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浅谈
2015-02-12朱明超
朱明超
(永康市统计局,浙江金华321300)
永康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浅谈
朱明超
(永康市统计局,浙江金华321300)
2008年金融危机后,永康县域工业经济急需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永康县域工业经济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尊重市场主体等促进转型升级的建议。
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系列超前、务实的体制机制创新,加之民间企业家们的艰苦奋斗,永康工业经济经历了一段令人炫目的飞速发展。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风光不再,无论民间还是政府都在苦苦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政府视角,试图对永康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一点粗浅建议。
一、对当前永康县域工业经济现状的认识
2008年金融危机前,永康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已初现土地、人才、资源等要素瓶颈;在金融危机爆发,略有波及本市之时,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强刺激政策。从银行等渠道获取的资金,加上工业经济多年发展的积累,大多流向了以“土地”经营为主的高收益、“非实体”资产,如房地产以及市外甚至省外工业用地等的开发。永康工业错失了一次极好的转型升级契机。
等到“三期叠加”袭来,不仅转型升级步履蹒跚,资金也难以为续,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来看,2011、2012、2013、2014年,永康市增速分别为25.9%、12.2%、11.9%、8.0%;从金融贷款余额来看,2011、2012、2013、2014年,永康市增速分别为16.4%、21.5%、16.0%、9.1%,逐年下降的数据也充分说明工业经济不乐观以及资金的紧张。
可以说,永康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以及发展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永康的传统制造业,因需求疲软凸显产能过剩;因劳动力、环境保护等凸显成本压力;因土地、资源等凸显要素制约;因房地产等的“非实体”过度投资凸显资金紧张……
二、对今后政府引导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表述,说明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过去,不仅永康,整个中国大多如此。从东部先进城市开始,我国逐渐进入工业社会中后期,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都不再支持工业品部门的高速增长。
历经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永康,也不例外,到了传统工业经济必须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严峻时刻。这是对形势大致的一个判断。
囿于以前政府引导工业经济取得极大成功的惯性思维,政策支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错误的保护和扶持。为避免经济的下滑,去保护甚至扶持已不具优势、需要转型或升级的传统制造业。缺乏新的发展意识,没有意识到“结构性调整在短期内必定是收缩的,成果要在中长期才能体现”的规律,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盲目以发达国家做参照,用最先进的产业做对比,不能客观全面地分析本地资源禀赋现状,忽视了自己有什么,下一步能够做到什么,缺少据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合理可行的支持方案。
作为县级市政府的视角,经济政策需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市有关工业
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这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政治要求;二是立足实际,需要认真研究分析“自己有什么,能够做到什么”,自问“我们下一个相对优势在哪里”,有的放矢,有轻有重,推出合理可行的“微观”政策。
三、政府引导工业经济转型方向
市政府在建立一览子的“微观”经济政策,引导工业经济转型时,建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充分提高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全面审视受政府控制或影响的“非市场化配置资源”,建立可市场化配置的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譬如,工业用地,在土地供应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建立方便工业用地“市场化”流转的政策措施,促进民间土地资源的流转,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土地从低效向高效的“流动”,最终实现土地效益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必将是民间自发的,“不知不觉”进行转型升级的结果。
二、政府引导的合理可行。“自己有什么,能够做到什么”,这是政府“微观”引导的一个基本方向,要自问:“我们下一个相对优势在哪里”。充分尊重市场主体作用,仔细观察,全面调研,挖掘出一批民间自发、已经进入“下一个相对优势”的企业,全面分析,充分论证,树立典型,广泛宣传,逐渐形成立足本地实际,切实有效的引导方向。譬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先行企业,这些先行企业比尾随企业要面临更多风险,其成败都会给尾随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对这些先行企业要采用一企一策方针,给予一定的补偿,来支持其发展,带动更多企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企业,带给其他相类似的传统企业一个转型升级的“模板”。
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发力。尊重市场主体,集中政府有限资源,精准发力,切不可越俎代庖。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来自于市场,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要求。怎么做,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实现“相对优势”,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们,自会有倾尽全力,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转型升级”激励。政府不要指挥企业家如何做,而要精准定位已成功“转型”的企业,集中有限资源给予支持,并创建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交流引导平台,给相似传统制造企业以启发,鼓励其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四、提供适应转型升级发展的公共资源。这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即便是提供基础设施的政府项目工程,也需要建立民众在规划认证设计等等方面能够参与的机制,这样的工程能够更有“效率”,同时“解决发展瓶颈”的合理项目能够更容易得到提出。同理,公共资源的提供也更能适应和促进经济包括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譬如适应转型升级的相关人才,一方面是让人才能够来得了,建立让其能够发展好的机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大中城市对人才更具吸引力的客观现实,建立人才交流合作的“借脑”机制。
总之,全国的形势和永康市的相关统计数据都已表明,工业经济已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手段,以往成功经验的许多内外部条件均已发生变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造就更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牛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