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军校学报保密工作探析

2015-02-12马志强

天津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密工作军校保密

马志强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军用汽车管理》编辑部 安徽蚌埠 233011)

军校学报是军事科技和军事理论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我军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和培育学术新人的重要园地,在军队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军校学报涉及政治、军事和技术的相关内容逐渐增多,涉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许多军事科技论文反映了我军最新科研成果和装备发展动态。这类论文的刊发,稍有不慎就会泄密,对国家和军队建设造成严重后果,也会严重影响军校学报的发展。因此,军校学报应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军队保密条例,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1 军校学报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保密意识不强

1.1.1 作者的保密意识不强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突出文章的学术水平、理论价值等,往往容易忽视论文内容中的保密问题。

1.1.2 编辑的保密意识不强

在论文初审阶段,作为把关者的编辑不能时刻绷紧保密安全这根弦,学科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导致其不具备区分密与非密的能力,无法在初审阶段就将涉密稿件筛选出来。

1.1.3 审稿专家的保密意识有待加强

对保密政策法规学习不到位、掌握不全面以及知识面不够宽,很容易在稿件终审时出现放行泄密文章,从而导致泄密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

1.2 保密规范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保密制度,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一些法规文件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这是报刊出版保密工作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1]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涉密内容的具体规定,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的保密知识毕竟有限,笼统概括式的规定使他们有时很难把握哪些稿件涉及国家秘密,导致学报编辑部或审稿专家在编辑和审阅稿件时缺乏有效参考,影响保密审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 制度落实不严格

军队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中明确指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发表前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查,未审查的稿件一律不得发表。然而,目前多数作者由于嫌保密审查手续繁琐,往往将稿件直接发送给学报编辑部,在得到学报编辑部回复后,才补办保密审查证明。这种图省事的做法的保密隐患不言而喻。稿件送审制度的落实也存在不严格的现象。对“特殊”稿件的送审,学报编辑部通常采取“特事特办”的处理原则,即边送审边补办相关手续,使未经审查的稿件流入网络。[2]

1.4 保密技术不先进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学报向网络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学报编辑部适应这一趋势,依托互联网和军网积极开发网络采编系统,对编辑流程实施计算机管理,借助国内大型数据检索平台,提供印刷版电子文档等。然而,大量的信息流转于网上,使泄密的隐患和漏洞大大增加。[3]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保密安全工作,以经验和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传统保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安全工作的需要。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是新时期保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规范军校学报保密工作的措施

2.1 提高作者的保密意识

作为秘密信息第一载体的论文作者,对其进行保密知识和规定的宣传,增强其保密意识十分重要。使作者坚持涉密的东西不发或经过一定处理后投稿的原则,有助于从源头杜绝泄密事件。学报编辑部应在稿约中强调作者投稿的保密问题,请作者于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并提供有作者单位保密审查委员会印章的保密审查证明。若作者并未提供保密审查证明,编辑收到稿件后应主动联系作者,提醒作者注意保密问题,向作者宣传国家和军队的相关保密法律、法规,使作者正确认识和处理发表权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若作者仍然忽视保密问题,不提供规范的保密审查证明,按作者撤稿处理。

2.2 提高编辑的保密意识

军校学报编辑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保密法规,编辑部也应定期组织开展保密知识学习,并支持编辑参加各种保密工作会议和学习班,从战略高度提高编辑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其保密意识。同时,军校学报编辑应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或进行自学,力争掌握各自分管学科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具备识别保密稿件的能力。

2.3 提高审稿专家的保密审查把关意识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要求坚持稿件送审原则。因此,应重视审稿专家的保密审查把关作用,这是做好学报保密工作的重要一关。学报编辑部在审稿单中应设保密审查这一项,以引起审稿专家对保密工作的重视。此外,学报编辑部还应通过定期召开的编委会及平常的交流活动,向编委们宣传保密工作,增强他们的保密意识,使其在科研、教学和审稿中自觉把好保密关。审稿专家也要加强保密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保密审查能力。

2.4 健全保密制度法规

现行保密制度相关法规文件原则性过强、缺乏操作性,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军校学报管理部门对涉密内容过于笼统和概括的规定加以细致和具体化,明确保密范围、项目及密级,再将细化的规定下发学报编辑部和审稿专家,供其审阅稿件时参考,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保密审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军校学报编辑出版部门应根据出版物保密工作的一系列法规,制订学报编辑部安全保密措施,并将这些保密法规连同学报编辑部安全保密措施进行编辑并印制成“制度汇编”,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和执行,使保密工作贯穿于编辑出版的全过程。

2.5 健全保密审查机制

军校学报编辑部要建立严格的稿件保密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自审和送审制度。依据“归口审查,按级负责,供稿用稿双把关”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切实有效的审查制度。学报编辑部应严格落实来稿登记审查规定,对拟发表的论文首先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自审,严格按照稿约要求作者提供保密审查证明,在给审稿专家的审稿单中突出强调保密审查,并且对把握不准的论文送交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定。学报编辑部在管理中应细化稿件保密审查任务、责任到人,让制度落到实处。

2.6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

学报网络化发展在为编辑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学报的失、泄密更快速、更容易,这对军校学报保密工作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军校学报管理部门应重视加强编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管理好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一些涉密信息及其传播渠道,不将涉密信息在网络上传递与传播。对编辑进行定期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其网络信息防护技能,努力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的保密技术含量。[4]从网络安全的技术角度考虑,物理上与互联网完全隔绝的军网可以有效确保军事信息的安全,因此,将编辑工作构建在军网之上,是解决网络环境下军校学报保密问题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学报的作者分布、学术审查及编辑部信息检索的需要,应考虑对军网和互联网的综合使用。以军网为主,建立学报编辑部采编系统;以互联网为补充,解决部分稿件的投递和送审工作;对互联网的使用,必须坚持“专机上网,专人管理,专盘存储”的原则。[3]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运用,使得窃密手段更先进、更隐蔽,如若出现窃密往往不留痕迹,令人防不胜防。对此,应该采取信息化的防窃密与泄密手段,不能因为害怕泄密而完全“封杀”互联网,也不能过于大意,在防范技术达不到的情况下随意使用互联网。■

[1]郭伯寿.科技期刊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编辑学报,2001,13(2):99.

[2]李江涛.网络环境下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保密隐患及对策[J].编辑学报,2008,20(2):138-139.

[3]陈军荣.关注新军事变革中的信息安全保密[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3):16-17.

[4]赵鸥.应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保密工作[J].科技与出版,2006(1):25.

猜你喜欢

保密工作军校保密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夯实保密管理基础,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径探索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办公室机要保密工作的开展实践与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建议探寻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