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项目式教学的不足与改进

2015-02-12

天津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

柴 智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项目式教学及其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独立方式或团队协作方式完成项目。项目的设定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制作方案、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反馈评价等步骤完成工作的全过程,进而掌握与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达到锻炼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为:①注重知识的应用性。项目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载体,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运用到实际任务中,解决实际问题。②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主动参与信息采集、方案设计与实施、项目评价等全过程,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整个项目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导演和裁判,通过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的完成过程不单纯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等。

2 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其内涵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必谈项目式教学,课程标准也是按照项目式教学进行修订,但在具体实施时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仍是依照学科体系编写的教材,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填鸭式教学,讲授的内容依旧是与就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没有关联的理论知识,授课的工具也还是一根粉笔、一面黑板。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还不清楚项目教学法应该怎样实施。具体的表现包括:①学生先学习原有学科体系的课程后,再通过几个综合的实训项目来强化实践能力。实际上,这样的课程体系仅仅是对原有实训环节的改造,其实质仍然是学科体系的课程。②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等方法实施课程教学,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相脱离。这样做并没有改变课程的性质,属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并非课程改革。③缺乏对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分析。项目式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设置,工作任务的分析对项目课程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课程标准中对工作任务的描述极为简单,使授课教师难以清晰把握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而造成知识体系模块简单、逻辑混乱。

2.2 项目实用价值不高

项目式课程中的项目是教学的核心,项目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施项目掌握与工作任务有关的专业技能,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但从实际情况看,项目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①来自企业的“真”项目太少。很多项目只是原有的技能训练或一些实验项目,仿真程度不高。②项目设计的随意性强,缺乏深入思考。有些项目仅仅是一些产品加工或生产服务的简单罗列,缺乏对典型性项目选择、项目逻辑关系、项目组织实施形式等问题的深入剖析,这样的项目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项目“太大”或“太小”。项目设计得过大会使项目承载的知识和技能过多,在教学实施时出现困难;而项目设计得过小则意味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浅薄,丧失了教学价值。

2.3 实施过程存在困难

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实施除了要看项目设计的质量,还要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方法等都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主要表现为:①课外知识学习不到位。项目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项目,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的讲解所占时间大幅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做好理论的储备和学习,但就目前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项目的实施也就流于形式。②团队合作中“免费搭车”现象严重。项目的实施强调集体协作,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项目分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差,造成学习团队组织松散,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项目,其他人“免费搭车”现象严重。

2.4 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不强

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阻力源。当前,教师不缺乏新的理念,而是缺乏实践能力。尽管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但很多“双师型”教师并没有实际的企业经验,仅仅是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属于“双证型”教师,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不足以支撑项目开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企业一线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深度参与。但这同时引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缺乏教育教学的实施能力,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不了解,而且由于兼职原因,对教学研究的精力投入很有限,造成其教学效果不理想。

3 改进措施和对策

3.1 从认识层面坚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方面是加强理念培训,以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契机,通过校本培训、国内外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是搭建教师校内交流平台,打破现有专业内教师之间、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公共课教师要积极参与专业课教研,成立学习型小组,鼓励教师相互观摩、共同备课,相互取长补短。

3.2 在项目设计上突出典型性

项目设计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设计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的设计不能是单一的,而是要采用一系列有关联的、同范畴的项目来覆盖课程全部内容,同时还要注意项目的先后顺序,按照教学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安排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初学者到专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

3.3 在项目实施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①通过具备项目特点的课程名称来吸引学生,改掉传统的“某某基础”、“某某概论”、“某某学”等令人望文生畏的课程名称,而采用体现典型任务、工作内容的名称。②授课计划的编制必须详细,具备可操作性。授课计划是执行课程标准的直接载体,授课计划必须能够体现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并体现“教、学、做”一体的设计思想。③加强校本教材开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网络式教学资源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教材,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必须要加强配套校本教材的开发。④适当的课堂奖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名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得到额外加分或减分,奖惩分明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对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教师设计不出项目或者设计的项目不精彩、不真实,其原因就是欠缺职业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实际工作经验,而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就成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顶岗实践流于形式,应加强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通过建立学院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把企业一线的专家和技术能手吸引到学院兼职任课,采取多种形式对外聘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成立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一对一合作,这样既锻炼了教师实践能力又提升了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刘晓欢.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选[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