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成经济转型窗口排头兵
2015-02-12李罗力
李罗力
深圳:再成经济转型窗口排头兵
李罗力
2015年深圳再创辉煌,经济异军突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方式实现转变,创新驱动全国领先,企业发展令人喝彩,竞争力迅速攀升。深圳成功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本身的转型和市场本身的转型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因,法治是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根本保障,新兴研究机构在企业和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金融业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功不可没,形成了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独特的深圳文化。
经济增长;创新;转型;移民文化
一、逆势上扬再写辉煌
2015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出现明显下滑,然而在这样一种经济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深圳却异军突起,晒出了令人惊叹的耀眼成绩。
(一)逆势上扬风景独好
GDP与人均GDP。2014年,深圳GDP达到16002亿元,仅次于北上广,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如果与全国31个省区排名相比,则超过排名第17位的天津,把天津、广西、江西、重庆、吉林、云南、山西等15个省区都甩在后面。2015年以来,在全国经济普遍低迷的态势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GDP增速为8.4%,高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北京(7%)、上海(7%)和广州(8.1%),在中国一线城市中位居榜首。2014年深圳人均GDP14.95万元,约2.4万美元,居内地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之首,超过台湾,相当于2013年韩国的水平。
财政收入。2014年,深圳财政收入为2082亿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位于上海、北京、天津之后,排名第四。2015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低迷情况下逆势上扬,猛增28.9%,达到1409.5亿元,不但超过天津,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位于北京、上海之后),而且已逼近北京(北京为1530.4亿元)。另一方面,2015年上半年,广东省财政收入达到4613亿元,继续领先全国,而深圳的财政收入则为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广州的一倍以上(广州为628.3亿元)。
(二)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三次产业结构。2015年上半年深圳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42∶58,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快速增长,表明深圳的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
工业结构。2014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2%,2015年上半年,工业结构中先进制造业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3%,表明深圳制造业走出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低端发展阶段,迈向高技术含量引领的中高端发展阶段。
服务业结构。2014年深圳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7.6%。其中,金融业增长13.8%,占GDP比重14.0%。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结构中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再分别增长16.5%和9.5%,表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深圳经济发生重要转型的重要标志。
投资结构。2014年深圳社会投资占比超过八成,2015年上半年同比再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80.5%。表明在深圳经济发展中,民间投资已经成为主要的驱动因素,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环境成本结构。深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万元GDP能耗、水耗和新增建设用地等环境成本指标近年来都在不断显著下降:其中万元GDP万元能耗为0.428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万元GDP水耗12.1立方米,同比下降8%;万元GDP新增建设用地下降11.9%;均为全国最低水平。另一方面,深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减排水平全国领先。这些指标都充分显示,深圳已经发展到可以用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更小的生态破坏,来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三)创新驱动全国领先
国际专利申请量。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极少的深圳,专利申请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11639件,同比增长了15.82%,连续十一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2015年第一季度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76件,增长39.4%,占全国的50.2%。
研发投入。2014年,深圳的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已达4.02%,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相当于排名世界第二的韩国水平。
新兴产业增加值。2014年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增加值5645亿元,增长14.1%,约占全市GDP35.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年1~3季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再增长14.6%,远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提高到35.9%,已然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城市。
制造业质量竞争指数。深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九年稳步增长,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电子商务。2014年深圳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5万亿元,增长50%;网络零售额达到950亿元,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10万家,在物流、外贸服务、金融、旅游服务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国内领军企业。深圳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重达到23%,远高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网上购物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远高于全国4%的水平。软件业务收入3912.2亿元,增长18.2%,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软件业务出口208.8亿美元,增长11.2%,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工业设计。代表深圳创意产业的深圳工业设计业引领全国,2014年,深圳工业设计产业增速是工业增速的4倍;拥有各类工业设计机构近6000家,数量占全国的50%以上,获德国IF设计大奖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四)竞争力迅速攀升
2014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指出,深圳在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中国著名投资机构中金公司2015年上半年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深圳以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力量,并且预计2016年深圳的GDP总量将会超过香港。
二、再成引领全国的示范窗口和排头兵
深圳取得这些成就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深圳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了经济转型,率先从传统的外延式粗放增长方式基本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化增长方式;率先从传统的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基本转变为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率先基本走出了在中国持续几十年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看规模不看效益、只计产量不计资源能源消耗、只要速度不顾环境破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正如深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和引领力量一样,现在深圳又成为整个中国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和排头兵,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
三、深圳成功转型的六大原因
深圳为何能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政策优势殆尽,资源劣势明显,窗口标杆地位风光不再的情况下,走出颓势已显的困境,达到成功转型的新“高地”,并且再领风骚,重回国家发展示范窗口和排头兵的历史地位呢?这也许是许多人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更何况近十年来,在中央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后,几乎所有的省市地区,都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发展目标,然而为何深圳能够率先基本实现这个目标呢?对此人们更希望能够得到答案。尤其是当前我们整个国家与当年的深圳一样,传统方式所具有的(包括人口红利在内)资源优势,正在大幅丧失,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深圳成功转型的根本原因,总结深圳成功转型的做法和经验,对国内其他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的关键作用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这是深圳经济得以转型成功的首要原因。
一是有为有不为,不越位不缺位。
深圳市政府发挥的首要关键作用是,能够较好地明确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正确定位,做到“有为有不为,不缺位不越位”。“不越位”就是自己不去干预企业内部事务,也不去当“运动员”,代替企业去做投资、做市场、做产业、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而是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自主作用;“不缺位”就是发挥政府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市场及企业的作用,通过用政策法规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创新机制,优化高端机构和优秀人才的吸引机制等等来帮助和支持企业。正如有媒体指出的,深圳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管得少,干预少,给民间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这也是深圳民营经济比内地大部分地区发展得更好的根本原因。
二是十年磨一剑,坚持不动摇。
深圳市政府值得称道的另一点关键作用是,历届主要领导都能够做到确定一个发展目标不动摇,树立起“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不达目标决不收兵”的决心,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毫不动摇地改革创新;毫不动摇地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毫不动摇地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自己的根本方向。
深圳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主导战略是1995年,率先提出了实施科技兴市的战略,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此后,1996年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9年深圳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在深圳快速地成长和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深圳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还远没有完成,仍然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深圳传统的特区政策优势已丧失殆尽;导致20世纪90年代深圳经济一度飙升的房地产、贸易和股市三大行业严重滑坡;以加工贸易产业为基础的传统制造业已露衰相;刚刚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虽已形成规模,但核心高端技术仍大量掌握在他人手中。与此同时,深圳又面临着土地、能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的严重制约。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2005年1月深圳市主要领导率先提出要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实现转变,要在改革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先行先试,并把“自主创新”提高到了“是深圳下一步发展的生死之路”这样的高度。从此,打造“自主创新型城市”就成为深圳的新定位。
尽管到2011年深圳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深圳市领导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认为深圳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市政府决定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战略,进一步加大深圳经济转型的速度和力度。
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深圳市政府每年都不断细化战略部署,不断出台支持产业升级的新政策新措施,从资金、人才、土地以及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为产业升级创造更加优越、宽松、规范和公平的良好条件,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圳终于取得了今天经济基本实现转型的巨大成就。
三是产业政策为纲,纲举目张。
以产业政策为纲,纲举目张,这可以说是深圳政府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要害所在。
首先,深圳市政府注重创新的产业分类指导。把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合理区分,有序科学推进。对于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专门出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文件,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从原有的加工贸易水平向自有品牌制造、先进技术制造、高附加值制造和绿色制造延伸发展;对于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则是选择了以智能制造作为切入点和主攻方向,先后出台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财政每年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启动建设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集聚区,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其次,深圳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大项目驱动战略和大企业带动战略,以高端重大项目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发挥领军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一家大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好项目盘活一个园区”。
第三,深圳市政府出台政策强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通讯设备及终端、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生物医药和器械、新能源、网络内容、数字装备、计算机及外设等一批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还出台政策鼓励行业并购和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多个跨国企业集团。
第四,深圳政府制订政策,大力推动以载体建设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坚持“一街道一特色”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构建规划有序、定位明确的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布局。
第五,深圳政府制订对产业升级的财政支持政策,每年拿出不少于15亿元作为产业转型专项资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发展,支持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研发产业化发展,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第六,深圳市政府制订强力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至2012年深圳总部企业已达500家以上,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制订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金融创新、集聚金融资源以及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创造高科技人才聚集高地等。
四是淘汰低端落后,腾笼换鸟。
深圳市政府下决心,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低端企业,这是深圳市政府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保证,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前提。
自2006开始,深圳市政府就出台很多政策,强化产业转移倒逼机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没有发展后劲的低端落后企业,坚决进行淘汰转移。从2010年到2015年,淘汰了1.4万家低端企业,仅2014年深圳淘汰、转移、转型各类低端企业就达3047家,腾出了大批工业用地和厂房,吸引更高端的产业项目落地。
另一方面,深圳市政府妥善解决土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集中建设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区和特色产业综合体,实施土地弹性出让年限制度。支持企业对转移后腾出的土地和厂房进行改造升级。
(二)企业的根本作用
众所周知,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归根结底是企业本身的转型和市场本身的转型,这才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因。政府作用尽管十分关键,但是它毕竟只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因,企业自身有产业升级换代的内在需求和驱动力,有不断创新的渴望和行动,才是经济转型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深圳强大的民营经济成为经济转型的最佳平台。深圳企业为何能够完成其转型主力军的重任?首先是因为深圳拥有强大而高素质的民营企业。由于深圳的市场经济土壤相对比较肥沃,企业发展环境相对比较公正与宽松,加上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强力扶持政策,因而深圳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深圳的民营企业特别强大,这点也证明了深圳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特别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壮大。而这种强大的民营经济就成为深圳经济转型的最佳平台。
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成为经济转型主力军。深圳30多年来已经积累了比较强大的经济基础,同时毗邻港澳更加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更容易承接全球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最新变化,加之政府对高新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因而深圳的高素质的民营企业特别热衷于产业升级,特别愿意接受市场变化的最新信号,也特别容易将产业升级换代转变为自己企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在深圳发展和创业具有相对宽松的条件,已经形成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加上在深圳已经形成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相对发达的创业金融服务,因而近十多年来在深圳形成了异常强大的创业和创新浪潮,而这些大多数由年轻人创办的极其众多的创新型企业,就成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另外一支生力军。
传统企业和行业成功转型促推产业升级。在深圳十年磨一剑的转型过程中,不仅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发挥了骨干作用,传统企业和行业的成功转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转型升级不仅限于科技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空间也非常大。因此,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简单地淘汰和赶走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企业。除了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以及没有发展前途的落后企业而外,对于一般的传统产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促进优势传统产业的集约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等方式,来推动大多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三)法治诚信的保障作用
法治建设。法治是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根本保障,只有法治越来越健全,自主创新才能够越来越得到保障。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始,就非常重视法治的建设,尤其是毗邻香港、深受香港完善法治结构的影响,且具有特区立法权,因而深圳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行为与内地许多地方相比要领先和超前得多。多年来,深圳以法治立商业规矩,以法治立市场秩序,以法治立社会诚信,以法治立产品质量,以法治规范和改善政府行为,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共识,这一点也是深圳能够率先基本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之一。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对完善和全国领先,是深圳相对完善的法治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实现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将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早在2007年,深圳市的专利申请就保持35%以上的快速增长,并且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社会诚信。深圳诚信体系的相对完善和领先,也是深圳产业得以升级和经济得以转型的重要社会保障,同时也是深圳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法治相对比较健全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深圳各方就注重以信誉拓展市场,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各项工作,打造“深圳信誉”,不断提升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尤其是深圳市政府,致力于科学搭建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四)新型研发的引领作用
在探讨深圳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时,绝对不能遗漏深圳众多的新兴研究机构在企业和产业升级换代,引进高新科技,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巨大作用。由于深圳是从30多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奇迹般地成长为中国甚至世界级的一流现代化大都市的,因此它与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弱项,就是传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少之又少。然而,为何在这样一个传统科研和教育基础极差,底子极薄的深圳,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却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呢?就是因为深圳虽然缺少传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但是却具有包括北上广在内的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的数量巨大且质量颇高的新型研发机构。
总之,企业内研发机构和民办非企业类科研机构的涌现,不但创新了深圳市科研机构的运作模式,不但大大弥补了深圳传统大学和科研机构不足的软肋,而且这些充满活力的直接为企业高科技发展服务和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研发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更适合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实际需要,因为它们往往比传统科研机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金融体系的资本支撑作用
认真总结深圳经济转型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金融业发展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绝对是功不可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资本市场的作用。深圳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近1600家,中小板首发上市公司家数保持全球第一位;深圳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数量及资产(或管理)规模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三位;深圳的创投、私募等机构数量众多,实力雄厚。更为独特的一点是,深圳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本地的金融机构借鉴境内外成熟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深圳公司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深圳金融业对深圳市产业升级的支持,体现在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截至2014年底,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90家,已有9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与其他地方相比,深圳企业也更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通过产业并购,深圳上市公司产业规模快速做大。目前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和金额都处于市场的前列。
(六)“深圳文化”的催生推助作用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因而它并不具备那些历史年代悠久的古老城市所拥有的传统地方文化的优势,但是它作为中国最大和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却形成了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独特的“深圳文化”。这是一种“融合”和“集成”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文化,而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不墨守任何传统俗规,视野胸怀开放,崇尚创新理念,吸纳各方精华,包容各种差异。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理念和氛围,催生了整个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促使政府、企业、行业、研发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人群、各个领域都在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形成了整个城市持久不衰的创新热潮。
此外,“深圳文化”还有一层涵义,那就是指深圳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蓬勃兴起的深圳文化产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产业,二是以高交会、文博会为代表的会展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涵正是“互联网+”,因此它与科技、金融、建筑、旅游等各个行业融合发展,必然会带动着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和价值增值。深圳的会展产业十分发达,除高交会和文博会这两大国家级展会外,深圳每年还举办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展销会、博览会,形成了具有浓厚深圳文化特色的会展业,其中家具展、服装展、珠宝展、钟表展、内衣展、工业设计展等展会,均在国内乃至国际优势传统行业中属于比较有影响力的展会,在国内占据数一数二的龙头位置。而深圳正是通过这些会展业,给企业和产业提供了品牌展示、信息交流、贸易洽谈、投融资合作等专业服务,从而有力地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强劲推手。
四、结语
早在2006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就发表了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一文,文章称: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如果说26年前“速度深圳”杀开血路,让深圳领跑改革开放进程;那么26年后,“效益深圳”则树立新标杆,让深圳再当科学发展的标兵。
深圳正在成功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建立起代表整个国家未来必然走向的一个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体系。深圳作为一个创造改革开放奇迹的城市,正在创造一个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奇迹,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描绘新的宏图。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7
A
1673-5706(2015)04-0005-06
2015-06-12
李罗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