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2015-02-12孟强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3期
关键词:磺脲糖苷酶口服

孟强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肥城 271600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由于过度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我国国民的平均体重越来越高,肥胖人群不断扩大,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大,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参考世界各国糖尿病学的各相关资料,并结合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实践和研究数据,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修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以期能够更好地规范糖尿病临床工作,为糖尿病患者送去福祉。该文结合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对合理应用抗糖尿病药物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特点

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或改变生活方式得到治愈,其他的绝大多数的患者都需要长期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二基肽酶-VI抑制剂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双胍类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减少肝糖生成,抑制糖在肠道中的吸收,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糖的无氧酵解,从而达到有效降脂和减少尿酸的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应为首选药物[1]。制剂有:①苯乙双胍;②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副作用较为严重,极易诱发乳酸酸中毒,但二甲双胍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副作用,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一种双胍类药物,其用法及用量为:500 mg/次,3次/d,最好是在餐前30 min服用,可单用,亦可遵医嘱与其他药物合用,应用较为安全。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当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我国)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一致把二甲双胍推荐为一线用药,且把二甲双胍作为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2]。

1.2 磺脲类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药物与胰岛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产生有效降低血糖的作用[3],适用于胰岛细胞尚有功能且没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副作用较大,基本已被淘汰,包括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第二代与一代相比,不良反应轻且少,降糖效果较好,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第三代为格列美脲,能够有效的促进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非常好,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磺脲类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用药指导,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药[4]。

1.3 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磺脲类药物相类似,即:与磺酰脲类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使HbA1c降低0.3%~1.5%[5]。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属于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需在餐前30 min内服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除磺脲类药物之外的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餐后降糖作用较快,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4 α-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选择性作用于小肠粘膜刷状缘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改善餐后血糖的高峰,还可以防止患者在睡觉期间出现低血糖[6]。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较适用于在餐后容易出现血糖大幅度提高的患者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7]。

1.5 噻唑烷二酮类(TZDs)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核受体PPARγ,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利用,如:增加脂肪组织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抑制血浆FFA释放;抑制肝糖释放;加强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合成葡萄糖等,来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8]。噻唑烷二酮类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①罗格列酮;②吡格列酮等。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0%~1.5%,适应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常见副作用为体重增加、水肿等,还可能会增加骨折和心衰风险,在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已经被严格限制使用[9]。

1.6 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间接增加胰岛素分泌,目前国内上市的DPP-IV抑制剂有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临床试验显示西格列汀可降低HbA1c 1.0%[10]。

2 合理应用抗糖尿病药物

2.1 合理制定用药方案

在给糖尿病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耐药性、病史以及临床症状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主张联合用药,采用磺酰脲类联合双胍类等的互相协同的药物,严格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使患者稳定快速的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尽量服用稳定性良好的降糖药物,如那格列奈或者α-糖苷酶抑制剂等,避免患者血糖出现大幅度降低,从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叮嘱其合理调节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选择服用二甲双胍或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减轻患者体重。对于餐后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如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

2.2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之前,患者应详细了解药物副作用,可以查看药物说明书或者询问医护人员,药物的副作用一般只出现在极少数人中,若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要因此就直接拒绝继续用药,应该及早找医生诊治,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如磺脲类,其低血糖发生率约为1.2%;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其低血糖发生率约为0.3%,一般发生在餐后晚期。双胍类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药物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服用此类药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胀、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若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而后适度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就可以有效减少消化道反应。

2.3 改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现今的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因为过度肥胖才引发的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属于肥胖型患者,这些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健康的,经常食用大量肉类以及过度油腻的食物、饮用过量的酒类饮料,导致体内摄入过量得高热量、高糖分营养,而这些营养却没有通过运动被消耗掉,最终导致患者血糖过高,引发糖尿病,据相关报道,肥胖者发展成糖尿病的概率高达93%,因此应该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进行食疗控制,只有在两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糖尿病作为现今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的危害着国民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控制血糖,极易引发心、脑、肾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剧患者病情。近年来,我国积极地研究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满足防治糖尿病的需求,相信随着国家对医药科技的重视及投入,我们一定会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2.

[2]杨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397-398.

[3]Harold E,Lebovitz B.Oral therapies for diabetic hyperglycemia[J].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2002,30(4):909-933.

[4]赵圣印.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9(20):130.

[5]常亚平,周晓媚,陈铃.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与选用指导[J].武警医学,2012,23(1):76.

[6]潘晓黎.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68-669.

[7]郎奕,张娜.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5,8(9):749-750.

[8]杜小莉.降糖新药——罗格列酮[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70.

[9]Liu Z,Chai Q,Li Y Y,et al.Discovery of novel PTP1B inhibitors with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J].Acta Phar-macol Sin,2010,31(8):1005-1012.

[10]Matthew C,Riddle DM.Glycemic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an emerging strategy with oral agents,insulins,and com -binations[J].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2005,34(1):77-98.

猜你喜欢

磺脲糖苷酶口服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β-葡萄糖苷酶与茶增香及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