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与规避措施
2015-02-12王拱彪
王拱彪,张 朋 ,龙 丽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特殊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而孕育出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标本。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化和西方竞技体育的侵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经济、生存环境的变迁下出现了诸多的异化现象。这种现象违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目的,践踏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神圣和尊严,削弱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鉴于此,笔者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现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异化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不同的异化致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规避建议,以期减少异化现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危害,同时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异化理论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的。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基础上指出:所谓“异化”是指由主体自身产生的东西在摆脱主体控制获得独立后逐渐壮大又反过来敌视和支配主体的现象。
依据异化的概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可定义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背离了少数民族传统的本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反过来束缚和抑制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利化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体育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体育全球化必然是体育发展的趋势。当下,经济迅速发展致使少数民族族群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逐渐被异化和更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再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族群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是日趋向“功利化”方向发展,这必将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纵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程,其本身不一定有明显的功利因素,但对于特定的族群,少数民族传统的功利因素尤为重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粹,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1]。然而,当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某些人群看来俨然已是争名夺利、发展经济的工具。在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拜金主义、兴奋剂、技术化等异化现象的出现和逐渐蔓延,表明根植于少数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已成为部分人群谋生的手段,成为人类追逐“功利化”的工具。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历程中宝贵的财富,是先辈们在漫长的历史土壤中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投资时,若只追逐眼前利益,不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那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终必将被异化。特别是在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冲击和蚕食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正逐渐失去其神秘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源性诉求“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被当做文化传统而“封存”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源性被抛弃。由于简单效仿西方竞技体育的竞赛模式,套用西方体育的竞赛体制和程序化的程式,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意识和民族特色被严重淡化甚至丢弃。以国人引以为傲的武术为例,从近现代起它即被分解为“单一操化表演”的套路和“单一技击追求”的散打,从而失去了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本真,致使传统武术异化为竞技武术的模式。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模板化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追求和谐、伦理之礼,讲究“中庸”之道。从这一点上讲,它有别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强调的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但近代以来,西方体育文化不断挤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在体育文化方面形成了“东学西体”的独特局面[2]。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的节庆、民俗活动产生变迁。到目前,各级别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模板化。不管是从赛事的组织管理办法,还是运动成绩的评定程序、标准,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西方竞技运动会的模式。同时,根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审美要求,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因所谓的“不规范”被抛弃,部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被采用,但是为了适应赛事需求,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这些改造貌似合理,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
1.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边缘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本区域族群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沉淀,是活在民间地头的文化瑰宝。它充分反映了几千年来本族群的体育活动,并以其本身的贴近性、便捷性、本土性,深受本族群民众的喜爱,成为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但受体育全球化的影响,和体育现代化趋势的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趋淡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中因没被系统地传承而逐渐边缘化。与西方成熟的竞技体育理论和健身方法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处于劣势,再加之受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经费紧张、师资缺乏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和比例都不尽人意[3]。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致因
主要是时代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侵蚀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使得建构在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基础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发生改变。当这些改变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时,就会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异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生存环境的丧失
“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产量。”[4]这一人类学的观点很好地诠释了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由于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离开了原本的土壤,便会失去其固有的活力和文化特性。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牧民的生活从游牧状态发展到定居生活,原有的骑马放牧逐渐转变为驱车放牧,赛马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就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现代文明的冲击既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环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就随之发生嬗变。由最初的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渐发展为满足健身、竞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异化,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层次方面的认知也在变迁、异化和重新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不断被异化的残酷现实。
2.2 社会形态的变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从产生开始就具有显著的“自然”特点。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渐渐踏上了现代化征程,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形态的变迁逐渐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发生改变。随之,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的兴起开始将物质生产推向经济时代。在此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当作商品推向市场。由于狭隘地追逐经济效益,使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被削弱,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媚俗。在这种破坏原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若这些异化现象不被阻止,那么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会逐渐衰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令人堪忧。
2.3 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掀起的全球化的巨浪,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冲击。具体到体育,体现竞争精神、冒险精神、骑士精神,强调对抗和直观力量美[5]的西方体育文化逐渐占据了全球当代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影响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强势力量。在文化环境转变的背景下,其他民族传统文化被日益消解,加之西方体育的理念不断被加强,驱使人们用西方体育文化的标准来更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被过滤,技术和拳理被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鉴于此,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是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重要原因。
2.4 对少数民族体育认知的不足
我国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国家。56个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域特点,每个少数民族在各自生活方式、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多民族、多区域性造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和形式多样。以至于人们不能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具体环境对它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客观的认知,致使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知带有片面性。在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进程中仅得其形而不能得其内涵,更有甚者,对其形的了解也只是狭隘的。可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知的不足,也是造成种种异化的原因之一。
3 规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思考
3.1 要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性
著名学者卢元镇在谈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6]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雄厚的文化底蕴。在西方体育文化主导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充分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方能在一枝独秀的时代与之争芳斗艳,才能为中国、世界的体育文化绽放注入活力。如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现自身价值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原则下,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主动融入到世界文化中,与之同发展、共繁荣。但是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自身的地方性、民族性等异质性的限制,其与其他文化的差异因而不能通过简单分配或重新组合去实现所谓的全球化,而是要在其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质性,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这一核心内容。由此,方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借助民族、民间活动形式,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关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表演、健身及娱乐特性,再加上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很容易被调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在节日、祭祀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具有民族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吸引群众欣赏和参与,加强群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知,赢得他们的支持,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要从形式和竞赛制度上保持其规范性。
3.2 深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发展人文旅游
当今,旅游业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有丰富的娱乐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深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少数民族文化村寨、民族风情园为寄托,借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的形式,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资源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有机结合,以充分满足游客的需要,是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区域性经济的飞跃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需注意的是,在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资源时,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丰富其内涵;要提高其养生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它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因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国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发生异化现象。
3.3 在学校体育课堂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在生存环境丧失、社会变迁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规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不仅可以弘扬本区域的民俗体育,而且能保持本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异化的危害。在设置体育课程时要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便于开展的项目编入教材,诸如苗族的四面鼓、仡佬族的毛龙、蒙古族的摔跤等;选择一些群众基础好、认知程度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堂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器材、经费等要求不高,易于在学校体育课堂开展。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落后、学校体育经费较欠缺的现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到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 结束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体育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受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环境改变、社会形态变迁、西方体育文化侵蚀严重及人们对自身民族体育认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出现功利化、现代化、模板化、边缘化的异化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因而我们必须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原因进行研究和理性思考,探索规避异化的路径,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满足适应时代发展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1] 袁桂才.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其“善本路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5):115~118.
[2] 崔国文.对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6):88.
[3] 奚天明,周丽萍,田雨普.农村学校体育的异化与理性规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82~84.
[4] 马文· 哈里斯著.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5] 熊斗寅.论奥林匹克文化 [J].体育学刊,2005(1):11~14.
[6]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