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技艺浅析
2015-02-12袁翔
袁 翔
(袁翔瓷艺 景德镇市 333000)
陶瓷绘画技艺浅析
袁 翔
(袁翔瓷艺 景德镇市 333000)
陶瓷,绘画,发展历程,贡献
一、陶瓷绘画与陶瓷的完美结合
陶瓷绘画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而且要结合陶瓷的器型和材质来进行艺术创作。它与一般的绘画(国画、油画、水彩等)创作不是完全等同的。虽然在创作艺术形象的某些表现手法上,或是吸取了国画等绘画的优点,或是继承了其中的某些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陶瓷上,菘但是在陶瓷独自的发展进程中,还要根据陶瓷的生产工序要求,逐渐形成陶瓷装饰本身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因此,像其它所有装饰艺术一样,装饰本身并不能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与一定的物质载体相结合才能存在;同样,陶瓷装饰也必须与陶瓷造型相结合才能存在。
陶瓷绘画必须与其具体器型相结合, 同时还要与被装饰的陶瓷器具的艺术用途相结合,同时还应多吸取传统绘画理念,通过在陶瓷器型上的艺术加工装饰,运用绘画艺术的语言、形象,使陶瓷器具获得艺术上的生命。它不单纯是为了表现和增强陶瓷器具的美观程度,它还需要生动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给予人们视角美感上的满足和精神层面上的营养。
艺术家在进行陶瓷绘画设计的时候,画面的章法是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并不代表绘画设计规则的全部内容。我们知道,同样的一个陶瓷造型可以运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现或装饰,可是,同样的画面却并不一定能适合装饰在不同的陶瓷器型上。
二、我国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陶瓷器的出现和衍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带有文化标志性的遗产,它始终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其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超越了时空界限,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见证。早在远古的陶器时代,人们就用直观的线条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装饰。按照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大致可将分为这么几个阶段:一是以直边三角形与线条结合为主、装饰为抽象程式化的半坡型彩陶;二是以同心圆为中心图形、装饰风格多运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马家窑彩陶;三是在半山型、庙底沟型和马厂型陶瓷中,则普遍运用了各种纹路作为表面线条装饰的表现手法,这个时期的陶器在线条上体现了其特殊的地位和艺术魅力。
进入宋代, 随着陶瓷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在对陶瓷的艺术装饰上展现了其精湛工艺特性,使其绘画线条丰富而饱满,手法更加娴熟精湛,逐步形成了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而在明代,陶瓷绘画艺术装饰往往采用曲线形式的藤枝和缠绕的花枝交错于画面,而在陶瓷器型上表现更加丰富更加富有艺术美感,表现出质朴、高雅、流畅的艺术美。在近现代,我国的陶瓷绘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绘画装饰艺术中的构图严密、线条饱满、形象夸张,大多以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著称,在绘画手法上,线条更显示出明快的人文气息。
三、新安画派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在景德镇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浮梁县志》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玉之为物,洁白澄清,光辉彻亮,日“假玉”。其色白质薄,其釉莹彻如玉,于是昌南之名闻天下,使景德镇成为名闻天下的——瓷都。瓷的材质产地不同,它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景德镇瓷素有“类雪似银,类冰似玉”等特性。尤其是元青花瓷的出现,更加重了它的“冷、清”特性,备受人们的追捧,它成为一种富贵而又高雅的精美艺术品。从某种意义说,它能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了人们的境界,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青花瓷出现在元代,青花瓷的“蓝”,这种冷色是和文人士大夫对荒、凉、冷、清的精神追求与情感寄托相一致,尤其与倪瓒的山水画境界相吻合。元青花瓷是通过青花这种冷色的映衬,更加深了瓷的“冰肌玉骨”之特性。色彩的冷与暖,本是西洋画家对色彩的分类,中国画中的“冷”与西洋绘画中的“冷”其表现手法不一样,但目的都相同,都是表达一种寒、凉、宁静、安详之意境。西洋绘画以一种很直白的手法,以蓝、绿、紫等冷色来表现;而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的“冷”是通过画面上的构图、线条、形象等,以及比例的大小、黑与白的对比等,来表现或营造出一种特别冷、清的意境,从而达到雅意林壑、寄情山水的境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寄托或情感上的释放。元青花瓷在景德镇的出现,有它的偶然性,那就是阿拉伯国家这种“蓝”材质的进口;也有它的必然性,就是因为在元代,人们崇尚“禅”学,而“禅”学的清心寡欲、隐逸山林的精神追求,又是与元青花的表现形式相一致的。因此元青花有其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受到失意文人的推崇。 新安画派也是受元代失意文人画的影响,它追求静穆幽寂、冷峻超然之意境,所以他们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在陶瓷绘画上广泛吸收了新安画派的技艺,表现在陶瓷绘画上,就有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了“禅学”的精神追求和道教的哲学思想,更提升了景德镇瓷的这种冷、清之特性。
四、新安画派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上的贡献
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受新安画派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两地距离上的相近,是景德镇陶瓷绘画能够吸收新安画派得天独厚的优势。徽商是新安画派传播到景德镇的播种者和实践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徽派木刻版画就开始传到景德镇,形成于清朝初年的新安画派,也是吸收了木刻版画的技法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从木刻版画中吸收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是新安画派能够影响景德镇陶瓷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绛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预示着传统儒家思想那种等级森严的保守观念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已经是落日余辉,它发生在朱子理学的发源地。它倡导一切艺术根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人类社会劳动的成果都是美的。由新安画派画家创立的浅绛彩,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有资料表明,新安画派画家不光是影响者,还是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直接参与者和创新者,对珠山八友的形成以及今天陶瓷绘画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家们完整地吸收了浅绛彩的艺术规律、运用其手法和粉彩画的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王琦、王大凡研究出了“落地粉彩”的画法、刘雨芩创立了“水点桃花”等。珠山八友中将近有一半是徽州人,他们是在新安画派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后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新安画派所起的作用。珠山八友完整地吸收了浅绛彩的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表现技艺的手法,他们承前启后,如今景德镇最早的十二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有好几位是他们的后裔及弟子,如王锡良、王隆夫、李进、张松茂等人。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新安画派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贡献、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art of ceramic painting
陶瓷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上绘画,和一般的绘画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绘画的材质不同而已。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美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绘画的构成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它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其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类;釉上彩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其装饰方法不同,所绘画的方法也不同。
在所有的陶瓷绘画中,山水和花鸟以及人物中的古装人物,一般认为比较好学,因为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已经有前辈的许多陶瓷绘画传统和经验,可以传承和借鉴,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模式,使得画面不易产生过多的差错。但是,作为艺术,它是有生命力的,它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其艺术生命力才会长久,所以,艺术作品必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陶瓷绘画工作者,要在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对传统绘画进行分析和借鉴,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