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与摄影

2015-02-11宋刚明李巧陈丽宁军

摄影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黑泽明罗生门蒙太奇

宋刚明 李巧 陈丽 宁军

宁(宁军,以下简称宁):老师,学摄影为什么还要学电影?

宋(宋刚明,以下简称宋):电影在我这儿是必修课,因为电影摄影投资太大,不可能随便找个人拍,一定是很专业的。学会欣赏,可以从电影画面学到许多摄影知识。在大学上课,有个班,我就讲了三部电影,学生的照片就拍得很好了。我当初学摄影,也是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学的,主要是听摄影师分析内参片。1970年代后期,多数只能看到前苏联的电影,如《复活》、《风》等,不像现在,什么电影都可以看到。不过前苏联的电影摄影真棒,不比好莱坞差,甚至我觉得更好,因为俄罗斯的文学功力更深厚,电影蒙太奇理论就是前苏联总结的。

关(关继南,以下简称关):常听人说起电影蒙太奇,准确的说是指什么?

宋:蒙太奇是建筑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是从法语montage音译来的,后来被电影借用,指电影的剪辑和组接。爱森斯坦(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1948.7,犹

太人,前苏联著名导演、电影理论家,电影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其导演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作—编者注)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他是第一个将蒙太奇上升到理论,并进行实践的人,他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前苏联历史战争影片,1925年12月24日上映,讲述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的水兵因不堪忍受虐待而起义的故事)是蒙太奇的经典,他在电影中将肉食上的蛆的镜头,与将士仰望桅杆、觉醒的石狮组合在一起,这些不相干的镜头放在一起,被人们用大脑串起来,形成了新的含义。

电影大师都是蒙太奇大师,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普

多夫金,1893.2~1953.6,前苏联著名演员、理论家、电影导演。蒙太奇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代表作有《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等—编者注)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都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意境。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位于乌克兰敖德萨州首府敖德萨,始建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共有192级,自上而下逐级加宽,通向敖德萨港—编者注)一段是整片的高潮,是蒙太奇经典中的经典,所有电影敎科书都会引述这一段。在短短的六分钟内,爱森斯坦却用150多个平均三秒的镜头组接而成。敖德萨阶梯上全副武装的军队从阶梯走下的镜头与人们惊慌逃跑镜头不断切换,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屠杀的严酷,特别是一个婴儿车从阶梯上滑落,穿插士兵射击、人们奔跑、死亡的场面,将紧张悲壮的情绪不断重复渲染,新生与死亡,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陈丽,以下简称陈):学蒙太奇对摄影有什么用?

宋:蒙太奇就是视觉逻辑。你拍一组照片,需要注意前后顺序;单幅画面,也有视觉组合问题。比如一个时尚画面与一个乞丐画面组合在一起,和与一辆豪车画面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是电影的蒙太奇是流动的,照片的蒙太奇是静态的。

而且,现在相机的视频功能那么强大,不懂蒙太奇如何拍好视频?

孙(孙东敏,以下简称孙):老师,你把摄影人必看的50部电影清单给我,我找齐了拷给大家。

陈:为什么是50部,不是100部?

宋:我主要从摄影的角度选的。这50部里,能精通5部就够了。

陈:原来看电影就是糊里糊涂地看,看个表演而已。听了电影课后再看电影,可以看出那么多东西,剪辑、镜头运用、光线,好有趣。

孙:老师,什么是“穿帮”?常听人说,但搞不清说的什么事。

宋:“穿帮”原指鞋帮穿了,露出了脚,是华中、华东的方言。引申到影视剧中,是指在制作中出现的错误。比如摇镜头摇过了,把影棚的灯架摇出来了;秦朝的故事,群众演员中却有个人穿着西装等。很多经典作品都有“穿帮”,比如常在百部经典电影排行榜名列第一的《公民凯恩》,有三四次穿帮。

李(李巧,以下简称李):听说电影学院有个老师看了50遍《美国往事》?

宋:我都看了十来遍,这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每次看都会发现不同的细节。就像读《红楼梦》,每次看都不一样。这个导演叫赛尔乔·莱翁内,意大利人,是个被低估的电影艺术大师。《美国往事》从筹备到

拍摄,花了13年,剧本来自一个叫哈里·格雷的囚犯写的真实故事,电影大纲就超过了400页。编剧方面,请了5个顶尖高手,最后一个也没用,导演将5个剧本综合起来重写。

这部电影如同《红楼梦》,有多个版本。刚开始,导演剪了9个小时,后来剪成了6个小时,公演电影公司对此不甚满意,又请人把电影缩减到只有1个多小时,很失败,因为很多细节没有了。这个电影太复杂,看一遍根本不行。后来有了2个多小时的

版本,还有3个多小时的版本。我以为看3个多小时的版本比较好。

这部电影有点像弗兰克的《美国人》在摄影中的地位,其手法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电影人。影片剪辑干净利落,比如开场黑帮枪杀男主角的女友,创造了电影剪辑的“三一法”。转场自然流畅,比如那重复了13次的电话铃声,一响起,时空就转換了;比如厕所里偷窥的洞,眼睛的特写一变,几十年过去了,妙不可言,《红高梁》中也有类似的

镜头。

孙:黑泽明的《罗生门》(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导演的悬疑影片,1950年8月上映—编者注)刚看觉得不好看,老师一讲就觉很有趣了。

宋:黑泽明的《罗生门》属哲理电影,它要说的是:现实中,真相是不存在的。这本来就很绕人,电影不停地重复同一场景,还讲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就更绕人了。凡扯到哲理的东西都不太好懂,所以《罗生门》在日本公演时惨败,后来在西方得到认可,才大红大紫起来。我们衡量一张照片好不好,常常用卖了多少钱衡量,这很不靠谱。历史上好的艺术作品,当初都不太卖钱,比如凡高的画,巴赫的音乐,弗兰克的

摄影作品。

李:只觉得《罗生门》的摄影非常有力。

宋:黑泽明的电影在摄影上都有这个特点:凌厉。《罗生门》大概是被复刻最多的

电影,前些时看了一部电影叫《鬼门关》,应该是泰国的,完全照搬《罗生门》,只是把地点改在了泰国,那个破庙改成了山洞。中国的《英雄》也应该是向《罗生门》致敬的作品。

李:觉得电影画面的构图要比图片简单些。

宋:是的,图片要求结构精确,电影要求运动流畅;图片讲究瞬间性,电影讲

推、拉、摇、移;图片摄影要求在一幅画面里把事情讲清楚,而电影摄影是用一组镜头将事情讲清楚;图片更像诗,适合片段描写;电影更像小说,重要的是讲故事。电影不看到结尾,很难知道结局,图片则要求一眼就把事情交待清楚。电影很少反复看,就像小说,知道结果就不愿再看了。图片如同诗,可以反复吟咏。

宁:现在公演的好几部国产电影,都是名人拍的,很火。

宋:将来拍电影不是件不得了的事,现在相机就可以拍视频,而且成本不高。就像认字的人多了,写小说也不是件不得了的事。我们国家电影摄影师多是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但国外电影摄影师多从好的图片摄影师转行,像布列松、弗兰克后来都拍过电影。现在许多音乐人、作家开始拍电影,很多人惊呼不专业,其实拍《公民凯恩》的奥森·韦尔斯、拍《罗生门》的黑泽明、还有电影天才卓别林这些大师都没进过电影学院。

关:视频将来会不会取代图片摄影?

宋:将来视频可能成为主要的描述

手段,单一的静态功能相机可能会消失,照相机的功能可能会颠倒过来,拍视频为主,拍照片成了辅助功能。多数图片是高清视频截图,拍照变得很简单,无需苦练抓取瞬间,对着主题一阵狂扫,回来选一个瞬间就得了。

关:这样照片会不会消失?

宋:照片不会消失,视频需要一个装置看,如显示器、投影仪等;一个时间段看,知道结果,很少愿意再看;而且再好的电影,如果不是搞研究,谁会连看三遍?而照片抬头就可以看,可以反复看,常看常新,许多照片我们可能看过几百遍,但再看,还不会生厌。照片默默地挂在那里,不说教,不强加,日常中不经意的一眼,都会产生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泽明罗生门蒙太奇
错位蒙太奇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