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探讨

2015-02-11肖文红

科技资讯 2014年2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肖文红

摘 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需要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支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技工短缺”的现实矛盾依旧存在。分析职业教育现状和职业培养模式的缺陷,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角度,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出校企在教学领域与岗位实践领域合作的深度融合,借助职教集团平台,组建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能力”学习包库。为创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探讨满足终身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教育创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内涵式合作 学习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51-02

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要有高素质的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支撑。当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技工短缺”反差格局依然存在。本文结合集团化办学,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创新提出一些建设性想法。

1 职业教育现状

(1)政策导向性使职业教育实施个体相对独立。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恢复中等职业教育。21世纪初,国务院做出决定,强调“要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国家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定位,使高等职业院校从1998年的432所增加到2013年的1266所,但就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拉动作用看,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没有形成共生共长的局势。(2)教与学惯性使职业教育培养方式相对单一。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层级。前两者尽管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但主要以学校课堂为主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具有学科教育的影子,而后者以具体职业岗位要求为参照,以操作性和经验性为主的实用性培训,主要满足于企业岗位执业需求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三层级职业教育中每一层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业评价指标主要还是围绕单一目标的教与学,层级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教育与培训概念的交集很小。(3)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产业升级使职业教育相对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能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城镇化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和企业生产技术或工艺提升需要的大量岗前教育、转业培训、转岗培训等急需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介入和职业教育的创新拓展。

2 职业教育现有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缺陷

(1)职业教育三层级间专业设置衔接不畅。中、高职教育依托地方性企业需求,围绕自己优势专业,形成互不兼容的平面型专业设置,缺少附合职业生涯发展的垂直层次性专业指南;职业培训针对特定岗位的技能需求,以短、平、快见长,缺乏适应技能迁移的知识储备。(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缺乏整体性。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层次性模糊,部分课程容易产生重复现象。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培训内容间缺乏对接交流和互认机制,三者培养目标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学者内耗,不利于学者专业职业意识的形成。(3)职业教育的意识误区。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和低层次思想,使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部分职业院校受设施条件和师资影响,无意间也降低了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技能人才的量、质和结构矛盾仍然制约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3 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3.1 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快,社会上急需培养的对象有:一是中职学生;二是高职学生;三是为更换工作或提升岗位竞争能力的在职人员;四是学习新技术的自由人员。从接受教育的现有途径来看,前两类归属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后两类归属职业培训。要实现职业教育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的目标,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成必然要求。“产业升级转型拉动了职业的升级,催生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的升级。职业教育除了基于封闭的学校内部学历升格,还应有伴随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升级的立体拉动产生的更广阔的‘升级前景。”

3.2 深化内涵式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谓“百花齐放”。如“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无论哪一种培养模式,都是由单一学校的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向校企合作的就业导向能力教育转变。但人才供需矛盾的存在和学者研究显示,现有的校企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缺乏社会认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经济补偿等。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校企合作的就业导向能力培养向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深度融合推进:(1)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导向设置专业,请企业技术专家参加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共建课程内容标准,共建课堂,共同组织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专业培养目标既要满足企业现有生产需求,也要考虑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今后提升的技术储备;(2)从有利于课证融通、产教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可以是“X+Y”的学习阶段制(X时间在学校,Y时间在企业),或者是“X+X”的课程学习制(课程学习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或是仿生产现场的校中厂方式;(3)从满足于学生和在职员工不同的学习要求,建立学分互认的“能力”学习包。按企业岗位职务级别及其应有的技能技术水准,细化组建“能力”学习包,结合社会资格认证能力要求和课程学分学时要求,组建“能力”学习包库,通过选修或必修“能力”学习包的不同组合,如同餐馆点餐,实现不同层级的培训、资格认证和学历教育的不同考核要求。如英联帮国家的“学习单元”“学习包”“工作室学校”等模式,建立学历提升和技能成长的一体化教学、评价和考核认证体系。

3.3 创新课程改革,构建新职业教育

技术发展的加快,知识更新的流动,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远远滞后于生产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发展速度,从知识创新到应用的沉淀,其间的缓冲池越来越小,近乎直通方式的发展,校企合作的课程内容整合显得迫切、重要且需要更多的形式。职业教育界已做出了积极探索,如模块化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及就业导向课程模式。然而,工作实务更多体现了多元性,为此,有研究者提出“健全职业人格”培养的“多元整合型课程”新模式。另有学者提出了横向交叉课程和纵向螺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横向交叉课程就是“通过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实现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而形成的课程体系;纵向螺旋课程打破原有逻辑顺序,将不同内容和性质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术知识和职业知识融合的立体化整合。尽管如此,以上课程改革都还是建立在狭隘职业教育基础上的学历教育,没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从而实现体面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教育观。要满足各级各类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从知识应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示范能力和研究能力等职业技能的不同角度,结合岗位等级及其技能要求,展开校企合作开发线上线下“能力”学习包,建立适应经济技术发展、内容相对丰富的职业教育“能力”学习包库,来满足岗前培训、岗位适应性、职业技能提升、专业资格证书获得和个人爱好或储能等不同需求。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推出了专业学习资源库建设,其目的就是建设各类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满足各类学习者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等水平层次的需要,为“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多循环教育模式创造条件,让人人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教育,满足人的终身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endprint

3.4 借助职教集团平台,走贯通式职业教育

职教集团以专业为纽带,几所职业院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一般由牵头学校、成员学校与企业三大主体组成。通过牵头学校的协调,联合成员单位和企业,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转型需要,按岗位级别、专业、技术难易程度和技术实现方式等不同属性,确定中等、高等、在职培训职业教育系列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系列教学内容,共同组建“能力”学习包库,在一个框架下实现生源的共同招收,清晰人才培养规格,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用工企业满意度、人才培养多元化和职业教育贯通性。

4 尚待解决的问题

(1)追求生产效率提高和利润增加的企业与追求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学校之间的合作需要时间的磨合。学校通过对行业需求、岗位能力及核心技术的分析,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学习体系。每个学习包均有特定的应用领域,具备核心技术(包括软技术)特征,对应于一定的岗位级别,隶属于一定的培养层级和技术等级。以应时应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技术实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合适的运行机制。(2)职教集团成员间相互认可学分的运行机制尚需探索。学习包内容、标准、层级、等级、选修方案、学分互认、教育质量等三方互动系统的运作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探讨。(3)中等、高等和在职培训职业教育系列学习包的组建需要形成共识。学习包是对学科知识、职业知识和企业自主知识的重组整合,由谁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等问题的解决是前提。

5 结语

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其中缺少不了政府层面的引导和关心,做好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行业上岗资格认证体系,规范岗位级别、资格类别和薪酬指导等地方标准,才能摆正职业教育意识,共同培养出符合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N].浙江教育报,2014-03-05.

[2]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5-11.

[3] 许景行.“多元整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新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2-45.

[4] 王奕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优化整合[J].现代教育管理,2012(5):83-86.

[5] 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4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