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鸣壶”美好的祝福

2015-02-11蒋全洪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蒋全洪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茶、陶文化的交融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的瑰宝。而紫砂文化的精髓在于代表着宜兴陶瓷文化的技艺,其主要表现在紫砂壶的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方面,传统技艺的语言包含了太多的艺术成就。“内怀冰清,外涵玉润”的砂壶之德,体现着宜兴紫砂壶的发展方向。紫砂的扬名还跟众多的文人墨客有着莫大的关系。紫砂器的艺术风格,是由于文人的艺术支持和壶艺名工共同努力完成的。式度精纯,风骨闲雅,是明朝万历以来紫砂器方面的特殊成就。当然与中国的悠久的茶文化也密不可分。茶艺上讲:“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可见,选好一把宜茶性好的紫砂壶对于茶人品茗是十分重要的。

紫砂传统的形成是有其渊源的。江南鱼米之乡的人文状态、生活习惯、社会环境造就了它。宜兴是盛产茶叶的地方,唐代的贡茶就曾名盛天下,当地人生活中也以饮茶为常,且多饮红茶者,而紫砂壶则是最佳器具。自明代开始泡茶以来,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得以盛行。由于紫砂陶优良的饮茶功能和朴素的审美把玩功能,深受世人喜爱。紫砂的审美内涵因同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庸、含蓄、朴素相吻合而深受人们认同。它成型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多彩多姿的审美情趣。

宜兴紫砂,传至今日,更加灿烂辉煌,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的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传播。《和鸣壶》作品造型突破传统格局,展现出现代专业设计的精准水平和艺术氛围。《和鸣壶》壶首饰以凤形,壶流向上,高过壶口,显得极富力度,在挺拔含蓄中,显示收放得宜的美妙。线条流畅中闪耀泥之本色光芒,比例协调,过渡转折不落窠臼,技艺功底非同一般。浑身的线条圆润流转,整体器型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壶身圆筒形精巧细致而不失古意。

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以及历史原因,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饱满线条分明,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所谓紫砂方器从来都不是仅有“方”的世界,凡带有方形的紫砂器具造型,均可纳入紫砂方器造型体系。《和鸣壶》虚实结合,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将整个壶体进行有机的变化,特别在线的变化上加入了极大联想和创作,使得壶体静中有动,灵动自然,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那动静相宜的现代之美,沉稳端庄的肌理质感,代表着一种哲学,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和现代人生活的追求。

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努力,吸收其他文化和其他艺术体系的精髓而作为己用,成为紫砂文化的内容,成为陶瓷艺术领域里的佼佼者。在人们看来,紫砂的泡茶性能是极好的,也是基于此点,紫砂被众多的艺术创作者,设计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更多的丰富了紫砂的内涵和属性。

宜兴紫砂泥的可塑性为多种多样的品种,多姿多貌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紫砂艺术的创新之路是没有尽头的。除其先辈历史形成的风格以外,紫砂壶的造型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审美特征,做新的尝试,遵循守旧的结果只会是埋没艺术。

[1] 汪庆正:《简明陶瓷词典》,上海辞典出版社 1989年第1版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