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
2015-02-11周卫东庄强尔邹凤杜虹
周卫东 庄强尔 邹凤 杜虹
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
周卫东1庄强尔1邹凤1杜虹1
目的 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误诊、漏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出3例典型病例的详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误诊、漏诊发生的原因。结果 本组病例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婴幼儿缺乏主诉,家长不易察觉其症状;客观检查不够详细或缺乏相应的仪器检查,被原发疾病掩盖等。结论 婴幼儿出现听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颞骨薄层CT检查有助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婴幼儿; 误诊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41028.1106.004.html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该病有时容易漏诊或误诊,尤其是婴幼儿患分泌性中耳炎时,更易漏诊或误诊,而造成其语言和认知方面发育不良的后果。自2008年7月~2013年12月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共诊治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97例,其中误诊、漏诊12例,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漏诊或误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男7例,女5例,年龄11~35个月,平均27个月;病程为3个月~2年;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电视机需开大音量、喊之不应等)和/或不会讲话,其中2例有单耳小耳畸形;12例均在外院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等,治疗无效或未予治疗。12例患儿就诊后视病情给予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或颞骨CT等检查,确诊12例(17耳)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
典型病例1,男,15月龄,出生后听力筛查未通过,双耳听力差,6月龄时曾行颞骨CT检查,提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ABR反应阈双耳为80 dB n HL,外院诊断“双耳重度神经性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近3月家长发现患儿听力似有进一步下降,外院认为系原发病情发展所致,无需治疗。就诊后鼓膜窥视不清,双耳鼓室导抗图为C型,双耳ABR反应阈为90 d B n HL,再次行颞骨CT检查,显示为乳突呈气化型,但乳突气房、鼓窦及鼓室等含气结构内密度增高,无骨质破坏,听小骨完整,诊断: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双耳混合性聋。经行双耳鼓膜置管术,吸除鼓室内液体,术后听力好转,半年后取出鼓膜置管,9个月后复查双耳ABR反应阈为70 d B n HL,双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
典型病例2,男,22月龄,出生后即有右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左耳廓及耳道正常,对声音反应比同龄小儿差,语言表达不十分清楚,家长一直认为系右耳畸形所致,在外院多次就诊,认为先天性右小耳畸形导致听反应差,未进一步诊治。就诊后检查ABR左耳反应阈为50 dB n HL,右耳反应阈为70 dB n HL,左耳鼓室导抗图为B型,行颞骨CT检查,显示右外耳道骨性闭锁,左耳中耳乳突腔内有密度增高影充满,诊断为左分泌性中耳炎。观察4个月后,复查声导抗仍异常,遂住院行左鼓膜切开置管术,术中见鼓室内有多量粘液,术后患儿对声音反应较术前灵敏,术后4个月取出鼓膜置的T型管,6个月后复查ABR左耳反应阈为35 dB n HL,右耳反应阈为70 dB n HL,左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
典型病例3,女,26月龄,患儿自幼反应迟钝,呼之不应,不愿学讲话,对大声有反应,家族中无耳聋病史者,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先天性耳聋,未做详细检查。因言语发育迟缓而就诊,检查双耳鼓膜充血,双耳鼓室导抗图为B型,ABR反应阈左耳60 dB n HL,右耳65 dB n HL,颞骨CT检查显示乳突、鼓室内密度增高,双耳内耳结构正常,前庭水管无扩大,诊断为双分泌性中耳炎,遂行鼓膜置管术,术中见双侧鼓室内均有粘稠液体。术后5个月取出鼓膜置的T型管,9个月后复查双耳ABR反应阈均为30 d B n HL,双耳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其语言清晰度显著改善。
2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根据典型病史和鼓膜象以及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结果等诊断并不困难,但确诊需依靠鼓膜穿刺。儿童患者尤其婴幼儿往往缺乏主诉,婴幼儿更不易配合进行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鼓膜穿刺,故对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常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2004年美国发布了关于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认为鼓气耳镜和鼓膜穿刺术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金标准[1]。但婴幼儿大部分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还存在外耳道较窄、部分患儿耵聍不易取出、鼓膜较厚等情况,故鼓膜特征不易观察且有创性的鼓膜穿刺抽液难以实施,因此,鼓气耳镜检查及鼓膜穿刺术并不适用于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2]。
根据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可能为:①病例均为小于3岁婴幼儿,相比于儿童患者,更缺乏主诉,如果其听力下降不严重,家长不易发现患儿听力有问题,故常未能及时就医;②婴幼儿鼓膜不易看清,大部分不能配合完成相关听力检查,易导致漏诊;③基层医院条件差,相关检查仪器落后,缺乏听力师,行ABR检查时有的不做骨导测试,对婴儿不做1 000 Hz声导抗检查,且不能进行行为测听等检查;④婴幼儿如有原发的其他耳科疾病存在,易漏诊是否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如本组患儿中病例1和病例2即分别由于存在前庭水管扩大和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而漏诊;此外,对于病程长的婴幼儿,部分病例ABR检查可能显示重度聋,导致草率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而不作进一步检查,易被忽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延误其治疗时机。
颞骨薄层CT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可靠的辅助检查方法,有较高灵敏度。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史、检查及听力学诊断不十分典型的情况下以及决定手术治疗前,颞骨CT对是否存在中耳积液能提供明确的依据,本组3例典型病例均经颞骨CT检查提示了鼓室积液,结合其他检查作出了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使3例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均治愈;另外,可依据CT检查提示的乳突含气气房的多少,决定非手术或手术治疗[3],同时可了解内耳有无异常,观察腺样体是否肥大,以便辅助诊断及治疗。
1 马芙蓉,柯嘉,编译.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美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182.
2 罗仁忠,陶佳,高胜利.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检查方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3:171.
3 周卫东,李杰清,黄纯,等.CT检查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89.
(2014-05-26收稿)
(本文编辑 李翠娥)
10.3969/j.issn.1006-7299.2015.01.024
时间:2014-10-28 11:06
R764.21
A
1006-7299(2015)01-0087-02
1 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无锡214023)
·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