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库恩的“范式”*

2015-02-11王新红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库恩世界观范式

王新红(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简析库恩的“范式”*

王新红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对待库恩的“范式”概念应当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否则容易造成“范式”概念的误用、滥用。“范式”的本质是一种世界观,“范式”的结构由范式1和范式2构成,“范式”的特征是不可通约性,“范式”的功能在于科学革命。“范式”从根本上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物质性的改造世界的意识模式。

范式;不可通约性;意识模式

1 “范式”的复杂性

“范式”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并且有所变化,在1957年他所著的《哥白尼的革命》一书中他提出了“概念图式”的说法,应当说是“范式”的萌芽。1959年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创新》中,他首次提出“范式”的概念,而后在《科学发现的历史结构》(1961年)和《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两本书中,他对“范式”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再到1969年《再论范式》,库恩对“范式”概念作了修正,试图用“学科基质”的说法代替,直到最后库恩干脆不再谈论“范式”。应当说,在这个“范式”流变的过程中,可能连库恩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范式”的运用有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范式”获得了诸多的赞誉,成为一种可以“神交”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进而被广泛地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内,用以厘清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揭示科学发展的未来方向;同时,“范式”也让库恩遭到了诸多的批评,因为在一系列的著作中,库恩对“范式”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甚至在其含义上有些含混不清。根据英国女学者玛斯特曼的统计,库恩仅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提出的对“范式”的界定就有21种,并且是只多不少。这种对“范式”界定不清的状态他自己也说:“‘范式’一词造成了‘过分的可塑性’,‘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人的任何需要’”[1]。由于界定不清或者也可以说概念意义太多导致人们总是各取所需来运用“范式”。换言之,大家用的是一个概念,但实际上却不是一个东西。

“范式”是《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核心概念,正如上文所述,在这本书中,库恩给出“范式”的定义较多,如一个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一个神话;一门“哲学”或一簇启迪智慧的问题;一本教科书,或经典著作;一个完整的传统。由一个范畴生发出这么多的理解是很少见的,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库恩借助“范式”这个概念在于说明科学发展的动态历史,而科学是个如此宽广的领域,其发展、演变远不是靠一个简单的“范式”所能阐释的,但又需要说明,怎么办呢?为此,库恩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等对“范式”进行了不断的解释,使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巨无霸”式的概念,而实际上是对科学世界的阐发。“范式”在解释科学发展动态的过程中,逐渐地被膨胀,一步步变异,最终好像“失去了自我”,即“范式”已经不是范式。

玛特斯曼曾经对如此多的 “范式”概念作过界定,她认为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哲学范式,第二类是社会学范式,第三类是人工范式,是具体的模式、方法和技术,包括一些仪器、工具设备、理论书籍、教科书等。大部分人在使用库恩的“范式”概念时往往抽取的是玛特斯曼的这种理解,但实际上,玛特斯曼的理解也是有问题的,比如“事实上,库恩正是担心别人对自己哲学思想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指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提及形而上的‘范式’,即‘范式Ⅰ’(学科基质)中的价值、观念等不可测度的东西”[2]。对待库恩的“范式”概念应当从整体上全面的把握,而不是断章取义,否则容易造成“范式”概念的误用、滥用,甚至空洞、肤浅地使用,缺乏严整的结构。事实上,这种情况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等都已经出现了。因此,还原“范式”的本来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2 “范式”本质、结构、特征和功能

2.1“范式”的本质:一种世界观

库恩使用“范式”的概念在于揭示科学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指出科学的发展不是货堆似的累积性的进步,而是通过“范式”转换,实现科学革命。“范式”代表着科学共同体的关于科学的信念、信心和对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对于“范式”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形而上意义,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开篇就指出他要“勾画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换言之,新“范式”和旧“范式”代表着两种根本性质不同的“眼光”,为此库恩专门举了个例子,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里的“鸭子”,在革命之后就变成了“兔子”。“范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世界观,它可以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2.2“范式”的结构:范式I和范式II

综观库恩对“范式”的使用,其不够严谨,前后出现不一致,甚至杂乱无章的情况是很明显的,这种情况库恩本人也意识到了,其试图对“范式”有一个澄清,以防止被误读。库恩把“范式”分为两个层次即范式I和范式II,前者库恩指出它主要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阐释的“范式”的概念,主要是指宏观上的科学共同体,也就是说,“范式”成为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代表着从事科学研究的一套合理的方法、程序、技术等,也正是这些东西的存在,坚定地吸引着一批科学共同体,而后库恩又将范式I明确为“学科基质”。范式II在库恩看来就是范例,“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3]。尽管库恩对“范式”试图澄清,但好像收效甚微,以至于在后来的书中库恩不再讨论“范式”而是集中讨论“不可通约性”。

2.3“范式”的特征:新旧“范式”的“不可通约性”

库恩“范式”的使用在于引出“范式转换”,也就是科学革命,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科学的发展要经历“前科学—新的范式—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自然科学发展历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先后成为一个阶段的常规科学。在库恩看来,新旧范式之间是根本对立的,两者并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一个科学领域从前范式时期到后范式时期的转变不需要(也不应当)与首次获得一个范式相联系。换言之,两者之间具有质的区别,只有这样才具有革命的意义,科学的发展是世界观的根本改变。这与我们一般意义上对新旧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

2.4“范式”的功能:科学革命

库恩自己曾说《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是第十章“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对于一般来讲的累积性进步的提法,库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科学革命。这种革命是“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一个与其完全不并立的新范式所取代”[3]。在这个论证过程中,“范式”具有非比寻常的决定性意义。实际上在库恩看来,科学革命就是范式转换,科学的发展过程要经历形成、发展、反常、危机的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其中“范式”的“惊险的一跳”是根本性的。

3 对库恩“范式”的评价

库恩的“范式”概念自提出以后就一直伴随着赞扬和指责,甚至有学者指出《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本身很普通,是批驳成就了其经典的地位。应当说,库恩“范式”的运用对于揭示科学发展的动态图景,指出科学发展不是累积性的进步而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从而引起科学革命的过程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解释科学发展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特别是融入了影响科学发展的心理、社会、历史、理性、非理性等因素,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然而,库恩“范式”概念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正如上文所说,“范式”到最后不断膨胀已经失去了本心,已经不是“范式”了,库恩自己也说不清了。换言之,“范式”承载了它根本无法承载的内容,甚至只要与科学发展有关的所有都成为“范式”。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甚至后来的《再论范式》中,“范式”的含义、用法等不断的变化使人眼花缭乱。这种情况导致“范式”在解释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工具主义色彩、非理性主义(随意性)、相对主义的倾向十分明显,我们说科学的发展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社会、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真的是成也范式,败也范式。

“范式”在今天的社会科学领域中已出现泛化的趋势,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其内涵也早已多元化。在笔者看来,在运用“范式”概念时首先要把其当作一种世界观来看待。“范式”是一种世界观,而“范式”的转换即科学革命就是世界观的改变。“范式”所具有的这种本质使其能从特殊的科学领域内被抽象继承,进而成为一个具有一般的普适意义的范畴,从而关照人类其他领域的活动。尽管“范式”还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意义,但之所以能如此被各个领域“心领神会”,与“范式”的“世界观”本质是分不开的。需要说明的是,“范式”概念是与“范式转换”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具有共生性的特点,有“范式”就必然有“范式”转换,否则“范式”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其次,要用经典作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关照库恩的“范式”。库恩在解释新旧范式之间的关系时所使用的“不可通约性”是需要认真考量的。新的和旧的常规科学之间难道真的就是截然对立的?没有任何共同性可言?实际上,库恩后来也使用了“不可比较性”、“不可诠释性”等词语试图说清新旧之间的关系,但始终无法说清楚两者继承又变革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新的常规科学继承了原有常规科学的积极的有生命力的部分,同时又摒弃了旧的常规科学中落后的成分。库恩的“范式”概念中所具有的非理性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也是要克服的。由此看来,库恩的“范式”虽然将影响科学发展的心理、社会、历史等因素加以考虑,但不能否认的是,库恩的“范式”始终是局限在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中,局限在一定的科学共同体中,对于实践观点和社会发展物质性维度的忽视无疑是致命的。“范式”从根本上看作为一种世界观还是源于社会生活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物质性的改造世界的意识模式。

[1] 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C].论文集.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87页。

[2] 杨斌: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借用中的误区[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

[3]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C],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7,85.

N02

A

1004-1168(2015)04-0048-03

2015-05-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ZD077)、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3C082)

王新红(1980-),男,蒙古族,云南昆明人,法学博士,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库恩世界观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布莱克·库恩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共同体的变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