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周原是占卜巫术

2015-02-10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胡人政协委员书信

抓周,又称“试周”“试儿”“周晬”等。这种习俗最早是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一种占卜征兆的巫术,类似抓阄。真正带有“试儿”意义的抓周,相传源自三国时期:孙权让皇孙们在一个盛满珠贝、象牙、简册、绶带等物的盘子里随意抓取,只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竹简与绶带,于是立孙和为太子。若干年后,孙皓最终当上了皇帝。许多人效仿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到唐宋时,这一风俗在全国逐渐盛行开来,而“抓周”一词到清代才出现。

“嘴瘾”就是话语权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做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时候,特别强调政协工作是第一线的工作。委员都是服务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的第一线,负有重大的政治责任。

但是它毕竟跟党政工作的方式和节奏有所区别。有许多政协委员觉得政协工作不太过瘾,觉得现在不太得力。尤其跟党政工作那样直接拍板,责成职能部门直接贯彻的状况有很大的反差。对此,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开玩笑地说:“你觉得这个不过瘾,政协过的就是嘴瘾。”“嘴瘾”就是话语权。他反复强调,政协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方式不同,政协拥有的是说话权。说话权是一种特别的权利,政协委员已经有政治体制上的保证了。政协委员可以通过提意见的方式来影响决策,就看说话能不能说到点,能不能影响决策。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有网友撰文,声称网络流行语“呵呵”最早起源于苏东坡,并举出三通书信为证。其一,《与鲜于子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其二,《与文与可》:“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其三,《与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但翻阅史书,发现“呵呵”一词的发明权并不属于苏东坡。

“呵呵”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入唐后,唐王室本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蓄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凡三见。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还有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些用法足足比苏东坡早了200到600多年!

不仅“呵呵”一词不是苏东坡发明,其用之于书信也不是始于苏东坡。早在苏东坡出生前三年(苏东坡出生于公元1037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呵呵”了。到了宋代,“呵呵”一词已经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书信中常常使用。当然其使用频率赶不上今天的QQ和MSN聊天,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不过“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们的想象。

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语都是现代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说着跟我们一样的话了,“呵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胡人政协委员书信
破山剑
塞翁失马
失窃的书信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
《全宋词》中的胡人文学形象分析
增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葛剑雄:我是政协委员,我愿当“大炮”
明星参政议政不应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