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信息获取行为模型研究

2015-02-10陈珏静

现代情报 2014年10期

陈珏静

[摘要]针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6~12岁的儿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并构建儿童信息获取行为模型,模型将儿童信息需求类型、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获取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希望家长及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儿童群体的信息行为特点,积极引导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获取信息,使儿童具备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儿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行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12

[中图分类号]G2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61—05

在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至目前赤手可热的网络资源,皆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资源的丰富固然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其所带来的变动性、扩张性与信息压力亦不容小觑。尤其是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查找能力,往往无法察觉到自身的信息需求,或遇到问题时不知从何处着手,形成信息获取过程的阻碍。因此,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儿童的信息获取行为更值得关注。目前,关于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然而针对儿童群体的研究则极为有限。笔者选取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6-12岁的儿童读者为调查对象,旨在探索儿童的信息获取行为模式。

1 信息获取行为概述

1.1 信息获取行为概念

信息获取行为包括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目的、查询信息的途径、信息查找的过程、信息获取障碍与信息获取的满意度等要素。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内在的知识系统不足以应付当前情况,而出自本能地感受到需要更多信息协助解决问题,因而采取一系列活动搜寻信息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个动作便是信息获取行为。但信息获取行为也可能包括不具有特定目的的信息需求内涵,例如儿童好奇心强,且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上信息需求相对较少,有时获取信息只是单纯地满足个人好奇心或求知的欲望。

实际上,信息获取行为的范围涵盖甚广,正如黄幕萱教授提出那样,所谓信息获取行为,即用户从体会信息需求至满足信息需求中间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分为五个步骤:(1)觉察信息需求;(2)表达问题;(3)选择信息渠道;(4)寻找信息;(5)满足信息需求。

1.2 信息获取行为一般模型

目前,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信息获取行为模型的研究成果,最受瞩目的有威尔逊(T.D.wilson)的信息获取行为概念模型、埃利斯(Ellis)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库尔斯奥(Kuhlthau)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和德尔文(B.Dervin)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4种,其中威尔逊的模型流传最为广泛。

Wilson 1981年的模型将信息需求类型、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以及信息获取行为障碍包含其中,1999年的模型将信息获取行为整个过程完整勾勒了出来。但是,Wilson的信息获取行为概念模型有两个不甚完美的地方:(1)它是一个范式模型,没有针对个别群体(比如儿童群体)的特点;(2)其将信息需求类型,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信息获取行为障碍以及信息获取行为过程分别放在了两个模型中。本文专门研究儿童的信息获取行为,探究儿童在信息获取行为过程中运用的信息获取渠道、遇到的阻碍与解决方法。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集中在一个模型呈现出来。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方案

2.1.1 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对6~12岁的儿童实施问卷调查。最终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76份。问卷回收率为98.7%,问卷有效率为92%。

2.1.2 焦点小组讨论法

由相关工作人员协助,从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分馆参与正式调查的儿童中抽取不同年龄的男女儿童各6人,共12人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你熟不熟悉使用电脑?一般用电脑做什么?

(2)你熟不熟悉使用图书馆?一般来图书馆干什么?多久来一次?

(3)平常老师有没有要求你们在课外寻找一些学习资料?一般是什么学科或类别的资料?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寻找这些资料的?

(4)平时生活上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这时候你会怎么寻找答案?

(5)在学习上你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你会怎样解决?

(6)如果遇到你感兴趣的事,你会通过什么办法去了解具体情况?

(7)当你想打发时间或放松心情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做这些事需要得到谁的允许?

(8)你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9)如果你想知道的问题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你会怎么办?

2.2 数据处理

2.2.1 问卷调查数据处理

将填答缺失率达到10%及以上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同时将答卷者年龄不在调查范围内的问卷剔除,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生成总量表。数据处理如下:

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是复选题:第1题12个选项的代码分别是alm1、alm2……alm12,12个选项变量标记分别为“题1选1”、“题1选2”……“题1选12”,编码原则中al表示第1题,而ml~m12表示复选题选项1~12,被选项赋1,未被选项赋0,12个选项的复选题集合以al表示。其他题以同样方式编码。

2.2.2 焦点小组讨论数据处理

讨论前男生女生各坐一排,按年龄顺序排位,男生以A编号,女生以B编号,然后在焦点小组讨论记录表上分别登记性别、年龄及其对问题的回答。

3 儿童信息获取行为初始模型

笔者在《儿童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渠道研究》一文中已发现,儿童的信息需求类型主要包括生活信息需求、学习信息需求、兴趣信息需求和休闲娱乐信息需求,其中,学习方法的需求最强烈,平均值达4.5,其次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方法(平均值4.3)。儿童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渠道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们偏好使用非正式的口头交流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渠道也同样受其青睐,但正式渠道中的图书馆在儿童群体中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信息效用。焦点小组讨论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另外发现,如果第一次行动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儿童会很容易放弃信息需求,而不会像其他群体那样,转换信息获取渠道,或者从最初定义信息需求开始,再重复一次所有信息获取行为,直到需求满足为止。endprint

在文献分析和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儿童信息获取行为初始模型(见图1)。在这一模型当中,尚未明确的因素是儿童的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儿童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探讨

根据数据编码方式,本研究利用“多重响应”统计计数值为1时的频率(见表1),以探讨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影响信息需求满足的最主要原因依次是“不知道应该问谁”,“自己不知道有需求”以及“在家里的资料中找不到所需信息”。从信息获取渠道的分析知道,儿童主要通过口头交流形式获取信息,如果有需求而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的话,其信息的满足情况显然是不理想的。接着“不好意思问人”、“没有行动去查找信息”、“家人不提供准确信息”、“图书馆找不到所需信息”以及“不会使用电脑”是导致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较重要原因。而“家人不提供准确信息”成为休闲娱乐信息满足的第三大障碍,这是由于儿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时一般要得到家人的允许,而出于对儿童娱乐的限制,家人往往隐瞒部分真实信息。只有平均约5%的儿童认为“老师不提供准确信息”和“同学、朋友不提供准确信息”是妨碍信息需求满足的原因。

焦点小组讨论发现,当儿童遇到问题的时候,“问家长、老师或同学”以及“自己查资料解决”的情况最多。而同时,儿童对电脑技术掌握一般,多用于兴趣活动及休闲娱乐,极少用于查资料;绝大部分儿童不熟悉图书馆、不会利用图书馆,这严重制约了他们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

概括来说,儿童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特征及所掌握技巧,比如“不知道有需求”,“不知道应该问谁”,“不好意思问人”,“没有行动去获取信息”,以及“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利用图书馆”;外部因素是信息获取渠道是否顺畅,比如家里和图书馆的资料中能不能找到所需信息,以及询问对象会不会提供准确信息。

5 修正模型的探讨

经过上述的分析与归纳之后,对上面提出的儿童信息获取行为模型进行修正,如图2所示。儿童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生活信息需求、学习信息需求、兴趣信息需求和休闲娱乐信息需求四种类型,他们会通过正式的和不正式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以满足需求。儿童喜欢跟家人、老师进行口头交流,来获得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倾向利用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休闲娱乐方面,儿童更乐意与同龄的同学、朋友分享,通过他们获得需求的满足,其次才选择家人、网络、图书馆和老师作为补充渠道。

儿童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第一个关卡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息需求,当其意识到信息需求后可能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的需求,因此会选择在家里的资料中寻找答案,若找不到答案又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利用图书馆,或者求助对象不提供准确信息,那么信息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而儿童不像其他群体那样会转换各种渠道去获取信息,儿童群体有“不好意思问人”及容易转移注意力的特征,一旦他们第一次行动失败,多半会直接放弃信息需求。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人们总认为儿童心智还不成熟,在学习上往往不求甚解,也较少主动发问以增加其理解力,往往没有理解儿童的真正信息需求;加上遭受阻碍或困难时,相关人员常常无法适时、适切地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错失良机,导致需求与学习动机消失。此外,儿童也欠缺表达能力与认知成熟度,信息需求多无法完整地呈现与表达出来,导致信息获取行为较不易完整地被观察、记录和了解。

本模型将儿童信息获取行为的整体过程呈现了出来,儿童从体会信息需求至信息需求得到满足的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其实践意义在于:首先,了解儿童所需的信息类型,有助于家长、学校甚至社会机构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辅导,抓住良机对其进行培育;相关的信息服务部门和信息内容提供商也可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服务及信息内容,助其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揭示儿童不同类型信息的获取渠道,更能对相关人员或部门加强提醒和督促,要求他们积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信息,同时要尽可能地提供正确的信息,这样可以增加儿童的信任,鼓励他们端正信息态度并勇于表达需求,遇到问题积极提问,善于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的信息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最后,了解儿童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可以对症下药,启发他们身边的人多给儿童提供信息方便,呼吁社会全体合力帮助儿童扫除信息获取障碍。

6.2 建议

6.2.1 对家长的建议

家庭影响不仅开始得早,而且影响深远。正如Ginsbery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显著和深远的影响,他们站在孩子价值形成、态度形成和信息供给的第一线上[引。所以,家长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去了解儿童的信息需求,以便在辅导子女的生活、学习、兴趣、娱乐及情绪问题时,能提供最适当的协助,以增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家长作为儿童遇到问题时求助的第一个对象和求助最多的对象,在给孩子提供信息时一定要以适当的方式提供准确、具有正面意义的信息。同时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配合图书馆的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图书馆解决问题。

除家人之外,同龄人是儿童最亲密的伙伴,家长不应该限制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反倒应该鼓励他们积极走进同龄人队伍中,教会他们正确的跟人友好相处的方式。另外,网络是一条很好的信息来源渠道,家长应该在孩子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就指引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这将有助于拓展儿童获取信息的途径。

6.2.2 对图书馆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没有网络高,大部分的儿童并不觉得利用图书馆是新鲜有趣的,儿童常有不知道资料在哪里的情况发生,而且鲜少利用系统的搜寻方法。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图书馆查找技能是相当重要的。

我国大陆地区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馆藏、参考咨询和图书馆活动方面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成就,亲子活动越来越丰富且办得有声有色,但在图书馆利用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图书馆利用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意义是重大的,其可以教育儿童成为一个面对问题能够自己寻找答案,具备掌握、选择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的人。图书馆首先应教导儿童认识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及设备,并且清楚图书馆资料的分类方式,然后则训练儿童使用馆藏目录查询的能力,如此应当可帮助儿童具备图书馆查询的相关技能。此外,图书馆可定期举办阅读心得征稿、查找资料比赛、认识与利用图书馆、介绍或推荐好书等相关活动,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儿童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与动机,提高儿童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本文单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为调查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文中也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作对比分析。但笔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关注儿童的信息获取行为,希望更多的信息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能够为儿童量身定做一些信息服务,希望儿童身边的人能够给其提供正确且适合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发掘个人的潜能,以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