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5-02-10刘晓燕

医疗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前瞻性内科家属

刘晓燕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辽宁凌源122500)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刘晓燕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辽宁凌源122500)

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病死率与急救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急性心肌梗死

本文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所诊治的14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患者62例,男性患者7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 3.9)岁,发病到急诊救治的平均时间为(76.9±16.8)min。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病状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接诊后立即进行吸氧与心电图监护,同时做好充分的诊疗准备,实验组基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 急诊接诊护理:急诊后3min必须做出反应,救护车立即出发,在途中应该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病情以及用药与发病时间、地点等等,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还应该嘱咐家属不要随意挪动患者,让患者静卧直到救援人员抵达。

1.2.2 接诊转运途中护理:抵达现场后应该立即给予患者必要的急救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吸氧与心电图监护处理。对于疼痛患者,应该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对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吗啡进行止痛。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术。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瞳孔、神志以及皮肤体温等等,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心电图T波段与Q波段是否存在异常变化[2]。再次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并结合实际观察做出判断。并且还应该做好家属的心理干预,安慰家属,消除家属对疾病的恐惧与紧张情绪。

1.2.3 院内转运护理:患者入院以后,首先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转运时所需要的药物与治疗仪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特征。做好患者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让家属对疾病有基本;了解,指导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急诊救治准备。

1.2.4 急诊病房内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让患者平稳的仰卧于病床上,并调整好给氧流量确保各个导管的顺畅[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于病情突发严重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1.3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时间与病死率: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为(152.7±18.6)min,7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6%。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为(72.2±11.6)min,7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6%。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与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29例,比较满意27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80.0%。实验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36例,比较满意31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5.7%。数据表明,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是指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综合实践心得与综合理论知识对疾病护理进行预见性管理,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护理方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是优质护理的研究内容之一[1],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质量检查是主要方法,从工作中存在问题出发,不断的纠正问题,改善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规避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复杂,抢救时间比较宝贵,缩短接诊反应时间是该病急救的关键。应用前瞻性护理模式,对转运到入院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科学、满意的医疗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能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应该在急诊内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1]马淑贤,韩明华,刘桂峰,等.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21):2559-2560.

[2]Lars-Eric Olsson,Jón Karlsson,Inger Ekman,等.整体护理途径显著缩短一半住院时间:一项针对急性髋部骨折的前瞻对照研究[C].//第五届华裔骨科学会学术会议论集.2006:73-78.

[3]王艳,蒋朱明,Nolan M,等.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消化内科患者结局和 “成本/效果”影响的队列研究 [C].//第六届转化医学和临床营养学论坛论文集.2011:67-71.

R473.5

B

1002-2376(2015)09-0191-02

2015-06-18

猜你喜欢

前瞻性内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