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输血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2015-02-10周鹏飞史玲翠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宝鸡721001

医疗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回顾性产科体温

周鹏飞,邓 芳,张 妍,史玲翠(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宝鸡721001)



产科输血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周鹏飞,邓芳,张妍,史玲翠
(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宝鸡721001)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312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样本标签错贴2例,样本错抽1例,复查出现错误1例;感染丙肝1例,输血不良反应3例。结论:提高医务人员输血风险意识和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血安全。

〔关键词〕产科;输血不良事件

临床上,输血是产科抢救急性大出血等急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需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的血液成分。此类患者在被动选择输血求生的同时,实际上一并选择了其连带的不良事件。为了探讨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对产科312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接受输血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宫外孕5例,顺产150例,剖宫产157例;年龄21~39岁,平均(27±6)岁。输血量在800~3500 ml,其中800~1800 ml 180例,1800 ml以上132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发生输血不良事件总计有:样本标签错贴2例,样本错抽1例,复查出现错误1例;感染丙肝1例,输血不良反应3例(发热1例,循环超负荷1例,低体温1例)。

3 讨论

3.1产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原因

3.1.1从业者人为因素.在配合大出血抢救时,由于时间紧,要求短时间内大量配血,其环节虽然简单,但工作人员在填写申请单,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极易发生错误,会给输血者带来巨大的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导致严重后果。

3.1.2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不良反应,称为输血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显示,本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96%,低于韩海心[1-3]等的报道。(1)循环超负荷。由于输入血量过多过快,超过心脏负荷导致,它是大量快速输血的严重并发症,本组3例并发循环负荷的产妇,均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相对较差,故易并发此症。(2)细菌污染导致的发热反应等。(3)低体温。产科急性大出血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大量快速输注4 ℃保存的血液,可能引起低体温,而低体温可能引起血红蛋白释放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导致低血钙。如果血液通过靠近房室结的中心静脉快速输入,局部低体温和局部低血钙都可以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4)由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常见的有急性溶血反应、过敏性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荨麻疹等。(5)由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常见的有: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等。

3.1.3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指供血者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输血使受血者感染引起的疾病,献血者感染病毒到出现可检测的病毒标志物需要有一段时间,医学上称为“窗口期”。虽然目前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处于窗口期的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仍存在输血后感染艾滋病、乙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

3.2对策

3.2.1细化输血工作制度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细化输血工作管理,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接收标本时,从7个方面进行查对,即:标本姓名、住院号是否填写清楚;血标本是否溶血;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清楚;采血样者、送血样者是否签名;血标本是否有稀释迹象;血标本量是否少于3 ml;送标本人员是否为医务人员。以上一个方面不符合规定,均要重新抽血。每例标本交叉配血前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及患者的Rh(D)血型[4]。交叉配血同时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产科用血时进行配血要认真执行双查双签制度。血液发出时必须与取血者共同进行三查十对,准确无误并双签名。

3.2.2输血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置。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务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大量、快速输血后,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发绀及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循环超负荷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在四肢近端扎止血带,每隔15 min轮流结扎一侧肢体,使静脉回流受阻。给予强心、利尿、氧气吸入及抗呼吸困难等治疗。预防大量输血时患者出现的低体温反应,输血前将库血放37 ℃恒温水浴箱10 min(红细胞完整性不受影响,且库血复温,在37 ℃以下进行输注)。但是,红细胞加温的水温不应超过40 ℃,否则会使红细胞破坏,寿命缩短,甚至导致急性溶血。也可以在输注静脉的肢体、头部及大血管等处,用热水袋放置于敷料上加温,但应密切注意水袋温度,防止烫伤患者的肢体。另外,也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大量快速输血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5 ℃,同时注意患者保暖,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暴露。患者出现发热、发冷、寒战及皮肤潮红时,应减慢输血速度,头部冷敷,温水擦身,应用退热剂,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5]。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及过敏等变态反应时,应减慢输血速度,应用组胺药物或异丙醇25 mg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

3.2.3倡导成分输血,减少疾病传播。对于产妇大出血时,临床医师与输血科应根据化验结果制定适宜的成分输血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尽量使用经过病毒灭活的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成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还可以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遇到此类患者首先考虑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输注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晶胶比例为(3~4):1[6],晶体液用量为失血量的2~3倍。当失血量大于自身血容量的30%时,还要根据产妇的蛋白质、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输血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后出血量不断增加,血容量、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要明确病情,掌握成分输血适应证,对产后大出血创面不止的患者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以提高血红蛋白,增加携氧能力,减轻患者缺氧症状。当患者血小板小于5.0×109/L并有毛细血管出血表现,应补充血小板。当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纤维蛋白小于0.8/L,并出现DIC时,应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

综上所述,在产科输血治疗过程中,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和输血科人员在时间紧迫、要求快速的情况下,应沉着冷静,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切实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海心,徐一方. 19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120-121.

[2] 朱玉梅.2206例输血反应调查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38-140.

[3] 陈江,代琼,罗立.11407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3):227-228.

[4] 陈兆修,王晓翠.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6):323- 324.

[5] 李维文.产后大出血的输血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107-108.

[6] 冯益身.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合理选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9-210.

收稿日期:2015-06-03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10-0078-02

猜你喜欢

回顾性产科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