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流大学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探析
2015-02-10沈亚平张子怡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天津300071
沈亚平,张子怡(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天津300071)
美国一流大学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探析
沈亚平,张子怡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美国一流大学注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并重,教学活动与科研培养结合,培养专业兴趣与探索精神,注重学校与企业界合作。文章结合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缺失,认为国内研究生应加强基础课程,增加交叉课程,重视创新方法的教育,改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校企联动务实,加强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研究生群体仍然是创新型人才的主体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仍然是最好的,其培养出的研究生整体上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确要优于其他国家。这也是目前美国高校人才培养位居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了美国高校在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国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教育起到参考。
美国大学普遍实行在大学内设立研究生院的培养制度,吸收了传统师徒制把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优点,并把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美国高校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并重
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是研究生创新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关于美国高校课程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这一做法是从本科生的教育中传承而来,继而深刻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可以说,美国现阶段实行的教育体制,从组织结构上把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良好的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得以进一步提升的保障,研究生的创新实践都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转化是靠研究生院来完成的。
这种衔接性的培养模式使得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特别是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首先,在研究生课程方面,美国高校普遍设置较多的基础理论课程,占所有课程的50%左右。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必须参加并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位[2]。而且,这些课程在实际中执行起来也非常严格。研究生的整体课程量与课程难度都要大于本科生课程。在考核方面,美国高校一般规定的最低要求是学生要达到总课时学分的80%,而且对未合格课程的要求重修,在规定期限之内仍未合格的甚至要被退学。
当然,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并不是那种死板的灌输式的静态课程。总体来说,在继承了本科生多种多样的课程教育模式之后,研究生课堂的实现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3]。比如,研究生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而且给研究生授课的都是有着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这些教授通过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科学研究的殿堂。此外,讨论会是常见的一种课堂形式,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讨论与辩论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研究生课堂注重营造多媒体化、信息化、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以期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不断变化和扩大的环境中所需的灵活性和学习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融合,跨学科甚至是多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基本走势。美国高校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日后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日益重视学科融合的跨学科建设[4]。这种跨学科不仅是相关领域,如理科和工科的结合,也有文科与理科的相互渗透,同时还会有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改善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型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来推动跨学科课程的发展,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进行学习。例如在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有71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项目,在6个学院内部以及学院之间构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在传统的物理相关领域衍生的交叉学科就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电磁与电子系统实验室、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空间研究中心等10多个跨学科研究小组。这些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形式包括传统的实体形式和类似于企业项目的虚拟形式两种。让参与的学生能够体会享受到在科技前沿领域、交叉领域的活跃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美国高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而不是知识型人才。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始终把教学和科研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两个基本点。科研活动可以说是提升研究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5]。在美国高校中,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课程非常多,可以说这些课程是引导学生从传统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过渡的重要环节。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偏向于在课程中指导教育学生科研活动的主要有实验研究性课程和独立活动期课程。
在一般的实验研究性课程中,一个课题有一名专职教授和两名助教,外加10人以内的研究生组成一个课题小组。该小组的研究活动主要由学生来承担,教授和助教只是起指导性、辅助性作用。课程形式灵活多样,研讨会、辩论会、讲座、演讲等,一切都是围绕解决课题组的实际问题来安排,不拘于形式。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几乎所有的核心科目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性课程提供的,该项目鼓励师生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性研讨课[6]。总之,实验研究性课程理念可以总结为:当每个人参与到课程中来时,教育质量达到最优;学习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机构中能更好地培养创造力。
在独立活动课程中,学院鼓励学生自己安排课程时间,自己寻找独立的研究课题,自己去和教师及员工会面等。同时,学院的教师将提供诸多开放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实验来满足学生需求。所有人都将参与到这个充满创造性的课程中来分享他们特殊的才华、知识、兴趣及经验。有些个人或学院将在此期间举行研讨会、讲座、开放课程等诸多形式的交流项目,以达到展示自己吸引他人的目的。独立活动课就是这样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兴趣、展示自己特长的课程。
美国高校还有其他各种类似的结合课程。它们重视基础教育和科研活动相结合,帮助研究生从原来接受知识型的课堂灌输教育转变到以科学研究为主、以获取所需知识为辅的研究性活动中,从而实现了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从积累到创新的过渡。在经历了这些基础课程的教育与过渡课程的启蒙后,一般研究生都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正式的科研活动,三年制的研究生至少要有一年时间参加科研活动。许多研究生一入学便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有的导师还吸收研究生参加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成为许多科研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通过与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其他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在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思路的交汇碰撞中,在具体的科研创新实践中,研究生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科研氛围,逐步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
一般情况下,美国高校在研究生入学考核上也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新生录取当作创造性人才培养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的工作起点。在录取过程中不仅审查申请人的学历、学位、教授推荐意见、必需的考试成绩和社区服务经历等“常规”条件,还重视通过面试、加试、笔试等方式来考察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应变适应能力等素质,力图把那些真正有科研兴趣、有创新潜力的人吸收到研究生队伍中来。
三、培养研究生兴趣与探索精神
美国高校这种以培养专业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基本点的教育改革是一种新范式。美国高校近年来对美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教授的调查研究发现,研究者对他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以及敢于质疑等素质,推动他们不断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让他们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各种惊人的发现[7]。因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兴趣是研究的最大动力,在激发研究生兴趣方面美国高校也非常努力。在众多的研究生课程中,许多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比如哈佛大学就设立研究生短期研究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制定研究内容,而学院和老师则帮助他们完成这些研究内容。这样,学生就能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研究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美国高校开展的研究性活动基本是以学生独立或小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基本方式,以获取多种直接经验、运用基本科学方法、提高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研究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内容也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研究能力来展开。美国高校抓住了研究生课程的核心内容,即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专业内容为实体、以科研设施为保障,让学生以最大热情投入到课程中来。创新意识来源于好奇心,只有当研究生对自己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美国高校研究生的这些研究性活动在其研究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发展的动力,这种源自内心的动力引导着这些研究生迈出创新探索的第一步。
培养研究生的这种专业兴趣和探索精神也是美国高校的办学宗旨[8]。哈佛大学校训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学校明确了学术研究的直接目的,即寻求真理。这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基本点,让学生对专业本身的真理感兴趣,而不是让将来可能带来的那些好处吸引研究生投入。对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生来说,尤其需要这种兴趣作为动力来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美国高校的普遍共识是研究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具有进阶性的人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追求人类学术真理的兴趣,以便他们在以后的科研中能够持续地推动人类发展。可以说,兴趣激发的热情与探索动力,让研究生以积极、主动、自觉的状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同时我们看到,美国高校对所有的这些原发性创新都是非常鼓励的,研究生的每一个创新想法都被重视,每一步实现创新梦想的努力都有人帮助。这种以鼓励创新为主的文化氛围更注重的是创新的过程,更在乎的是研究生对专业未知领域的兴趣,而较少关心这种创新的结果。
科学的每一步创新都来自于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不断探索与思考,人类才能逐步积累知识、获得创造力。欧美国家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这在现代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于: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通过课堂以及研究等多种方式,展现专业领域的不确定的未知,再通过导师的指引,让研究生自己产生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内在冲动。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美国高校的这种以创新力为目的的激发探索精神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对教育方法或是教育内容的改善,而且还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诠释。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企业科研项目结合
现代社会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技术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也使得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9]。一方面,高校要求培养的研究生能够适应现代创新性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通过引进人才和智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双方的需求加快了高校研究生培养和企业联合的步伐,使得当今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担负着原来纯粹追求真理、从事教学科研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也要培养适合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注重与企业界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结合不仅能够增强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满足企业界对当下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双方都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得到非常大的利益。斯坦福大学在培养IT方向的研究生过程中,学校会搭建一个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给研究生与硅谷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的机会。同时,每个研究生各有一位校内的学术方面的导师和一位企业员工作为合作者。研究内容大多都是IT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生是作为该企业的实习员工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研发工程中,而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能从学校专业导师那里获取。
美国政府鼓励高校研究生与企业界的合作,鼓励高校把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科研有机结合。一方面美国政府发布企业所需人才规划书,给高校研究生培养一个宏观的整体引导,诸如引导高校专门面向企业开设工程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从而缩短高校研究生与企业界的距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并完善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直接把高校研究生与企业需求对接[10]。这种合作往往是以企业合作研究院的形式出现,这些企业研究院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需求为依托来展开研究生教育,可以颁发相应合作高校的学位。这种企业内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将使研究生与实际的创造性工作联系更紧密,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美国的企业界也热衷于与高校合作。企业一般会给予参与到合作的高校及研究生一定的资助。比如IBM公司就设有专门的“未来奖学金”来资助在IBM从事科学研究的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企业的资助也越来越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据美国研究生联合会2009年的报告,企业的资助已经占到研究型大学项目研究经费的35%。
五、启示与思考
1.加强基础课程,增加交叉课程
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与美国高校仍然有一定距离。虽然我们在制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在借鉴美国的经验,但是从课堂具体的落实情况来说,研究生基础课程教育的质量似乎没有多少改观。一方面,由于研究生课程参与人数少、课程规范性差等原因,一些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学生学习也就松懈,甚至有些课程形同虚设,完全由学生自学,又缺乏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推进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就难以激发研究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对于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应该像美国高校那样充分重视起来。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基础课程建设,对课程的考核要更加严格,同时可以考虑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保证授课的老师是活跃在科研前线的骨干力量。
在拓展研究生视野的交叉课程方面,我国的差距更大一些。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多次呼吁,但是我国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面力度有限,为研究生开设的提高其能力水平的交叉课程,特别是以研究为导向的课程仍然还很匮乏。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大融合阶段,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相互渗透,而且这些交叉领域也是当今的学术活跃领域。建立像美国高校那样,以项目为依托、以培养为目的的跨学科中心,开设拓展研究生科研视野的跨学科交叉课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2.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创新方法
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之外,美国高校在研究生课程教育方式上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本质上来说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特色是参与的学生数量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要少,而且内容上更深更细化,所以使得研究生教育可以更加灵活也更具有针对性。比如美国高校研究生就经常在课堂上参加“讨论会”和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学术报告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研究生获取知识的渠道[10]。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当中,笔者认为应当针对具体课程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让研究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授课的教授成为他们的指引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高校研究生课程中,有很多是教授研究生关于创新方式方法的。比如斯坦福大学针对全校的研究生开设了“创新方法论”这门课,课程围绕如何创新讲述了最基本的一些方法。这种专门的系统性地阐述创新方法的课程在国内比较少见,或者是不系统。国内研究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传授的大都是一些结果性的内容。对于在面临某个问题时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得出创新性的结果,诸如此类的方法性的内容却很少传授。我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应当说比较扎实,或许他们缺乏的就是这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
3.改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目前,我国很多在读研究生确实存在较强的功利性求学目的,他们不在乎将来从事的职业与所修专业是否相关,他们寻求的就是有利于未来求职和生存发展的学位即文化货币。很难相信这部分人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对所学专业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中,应当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并行的学位制度。对于专业型硕士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基本取向,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而对于研究型硕士,要改变传统的培养知识型人才的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取向,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客观真理的教育。
此外,完善研究生的培养还要解决好备受诟病的高校的研究氛围问题。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基本都是在一个相对积极健康的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氛围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阶段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高校在科研氛围营造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增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沟通,比如以举办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学术工作会等方式调动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4.校企联动,加强实践能力
社会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国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工作的需求。而在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探索多年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双赢办法。如果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增加课程设计的务实性,有些课程就可以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就可以把教学当成实际锻炼的场所。因此,一方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其内容要更加切合当代发展实际,过于陈旧的内容需要及时淘汰;另一方面要扩展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多种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不能把研究生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分离。
参考文献:
[1]纪光欣,张荣华.美国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教育,2004(5):29.
[2]张立彬.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大学物理,2012(2):50.
[3]张立彬.哈佛大学有效提升物理学教学质量的举措分析[J].大学物理,2011(12):48.
[4]李兴业.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5):57.
[5]何德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8.
[6]Gautreau R,Novemsky L.Concepts first-A small group approach to physics hearning[J].American Joumal of Physics,1997,65(5):418-408.
[7]董俊虹.从中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北大学学报,2005(3):67.
[8]董俊虹.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西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2006(1):79.
[9]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85.
[10]Fred M.Hay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S.Higher Education:Preliminary Status Report 2000[R].Washington: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2000.
Analysis of the Measures Top Universities in America Taken 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s’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Shen Yaping,Zhang Ziyi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America emphasize the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accumulate rich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measures,such as equal emphasis on bas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exploring spirit and th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those measures and the deficiency of our universities,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courses and add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to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and emphasize innovation,to change educational ideas and create innovative atmosphere and to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American universities;the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th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通讯作者:沈亚平,Shyp@nankai.edu.cn.
作者简介:沈亚平(1956—),男,教授.
收稿日期:2015-04-27.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5)05-4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