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致全麻病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2015-02-10章迎凤
洪 蕊,章迎凤
(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 手术室,安徽淮南232035)
巴曲酶致全麻病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洪 蕊,章迎凤
(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 手术室,安徽淮南232035)
巴曲酶一般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注射后可偶见过敏样反应。本例病人首次应用该药后即刻出现以呼吸和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并发症,属典型的I型过敏反应,其特点为注射该药后1min即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发病急、反应强烈,其治疗、处理后消退也快。该病人因诊断明确、抢救及时,故预后良好。
巴曲酶;全麻;抢救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7岁,61kg。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行L2~3核摘除术。病人通常无药物过敏史,全身状况较好,相关化验检查及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常规术前用药(即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前测血压120/78mmHg、心率89次/min、SpO2为99%。协助麻醉医师快速全麻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通过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病人处于俯卧位手术。手术开始后半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因出血较多静脉注射巴曲酶2单位,1分钟后病人心率由72~85次/ min迅速上升为121次/min,血压则由108/60 mm-Hg急速下降至50/32 mmHg,立即停止麻醉维持药和暂停手术。并立即遵麻醉医师口头医嘱给病人静脉注射麻黄碱15 mg,此时心率突降至51次/min,且呼吸道阻力显著增大,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后心率上升至126次/min。听诊双肺底可闻及明显粗糙湿性啰音,麻醉医师考虑病人为过敏性休克,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5mg、多巴胺10mg、氨茶碱125mg,并静脉滴注升压药(多巴胺)维持,病人血压由68/38 mmHg逐渐回升至108~128/67~88 mmHg,心率恢复至75~85次/ min,其呼吸道阻力也明显下降。继续麻醉与手术,术毕病人清醒后无呼吸、循环异常症状,拔除气管内导管后护送至麻醉恢复室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不良反应和症状。
2 讨论
巴曲酶一般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注射后可偶见过敏样反应。本例病人首次应用该药后即刻出现以呼吸和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并发症,属典型的I型过敏反应,其特点为注射该药后1min即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发病急、反应强烈,其治疗、处理后消退也快。该病人因诊断明确、抢救及时,故预后良好。此外,病人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显著提高了术中处理过敏反应的安全性。若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因俯卧位建立人工呼吸道(紧急气管内插管)颇为困难,从而可加重呼吸功能危象,致使抢救处理颇为被动,甚至因此而发生意外。
临床应用该类药物为慎重起见,应稀释后缓慢注射实验剂量,注射后先观察皮肤颜色有无变化,呼吸、循环是否异常,如出现轻度过敏症状,可提早按一般抗过敏方法处理,并给予抗组胺类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对症处理。过敏严重者往往导致休克,必须予以抗休克治疗。若病人实施的是硬脊膜外麻醉,应首先建立人工呼吸道(如气管插管、安置喉罩等),以保障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然后再采取对症处理。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抢救,遵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抢救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技术娴熟,抢救结束后仍须仔细观察病人,确保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进行。
R614.2
B
1002-2376(2015)04-0067-01
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