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内生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信心“四川论”之二

2015-02-10李后强邓子强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试验区经济带四川

·李后强 邓子强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内生是指由事物内部作用演化而产生新的属性或新的优势。四川古称“四塞之国”,素有“西部天眼”、生命盆地、天府之国之称,内生特征十分鲜明。

当今是开放世界,全球一体化。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做足四川内生性的关键在发挥好回旋作用、心脏作用、后盾作用和先导作用。

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特殊的盆地环境孕育了厚重的巴蜀文化,演绎了跌宕的历史篇章,创造了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川面临巨大考验和重要挑战。我们在高度重视外部力量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再审视四川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再认识四川的发展条件、改革成就和川人精神等内部因素。四川独立自主精神很强,加速动力强,韧性很大、回旋余地很大、发展潜力很大,是应对经济下行的缓冲器、抵抗外界冲击的变压器、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强调四川内生性,不是让四川自我封闭,而是要融入世界大循环;不是要四川自我膨胀,而是要对外借力借智共谋大发展。当今是开放世界,全球一体化,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做足四川内生性的关键在发挥好回旋作用、心脏作用、后盾作用和先导作用。

发挥回旋作用,就是发挥后发优势。四川土地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第一大彝族聚居区,也是革命老区。四川经济发展呈现“三非”特点,即非平衡、非饱和、非高端,总体不平衡、欠发达、发展水平不高。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机遇。四川后发优势明显,投资空间大、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和深化治蜀兴川思路,牢牢把握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三次产业发展与全国、与发达省市的差距,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突破服务业,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城镇化,努力走出具有四川特色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路子。

发挥心脏作用,就是促进持续供给“血液”。四川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力点,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战略高地和重要依托。从经济总量、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来看,岷江是长江的源头,成都是长江上游第一城,四川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开篇之作,是南北丝绸之路的起点。从中国地图看,由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成“西四角”经济区或菱形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一个拉紧的弓箭模型。“西四角”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射点”、发力点,上海与东盟、孟加拉湾是弓背,发射方向是东南亚,张力辐射太平洋和印度洋。菱形“西四角”经济圈是“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的“心脏”,成渝是两个核心,相当于两个“心房”或磁极(电极),有很大的极化效应,能给西部乃至全国发展提供动力、资源和“血液”,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就是支撑。因此,要坚持以铁路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南向西向开放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加快成都第二机场建设和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省界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发挥后盾作用,就是突出强劲支撑。四川是西部重心,与中国的命运和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抗日战争时期,原所辖重庆是陪都,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川军抗日力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四川后盾作用进一步凸显,国家“三线”建设在川布局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成为国家极其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电、油气化工等产业基地,制造业中有5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超过5%。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打造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聚焦七大优势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水电开发、光伏产业发展。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三大新的重要引擎。

发挥先导作用,就是始终保持冲锋在前。四川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乡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四川人坚信:只有改革创新、大胆试验才有出路、才有发展,任何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是死路一条。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农村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攀西试验区、成都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试验区相继获批,天府新区建设启动和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等重大政策落地,特别是国家确定四川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四川再次迎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时代。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以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发展,以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人口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推动成德绵协同创新区建设,加速形成军民融合先导区,以四川速度领跑西部腾飞,以四川力量助推全国发展。 (作者李后强系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邓子强系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试验区经济带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