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剧前辈,姐弟情深

2015-02-09杨宏富

上海戏剧 2014年1期
关键词:沪剧唱词姐弟

杨宏富

近十几年来,老一辈沪剧表演艺术家相继驾鹤西去,尚健在的几位大师中,有两位是同胞姐弟——94岁的“钢派”传人小筱月珍、91岁的“王派”创始人王盘声。

2013年7月的一天,正逢小筱月珍的生日。王盘声不顾当天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更不理小辈们的劝阻,前往位于老城隍庙附近的老年护理医院为姐姐祝寿。刚进病房,只见姐姐被带子固定着坐在轮椅上,正对着房门等候弟弟到来。王盘声不禁老泪纵横,蹒跚上前,姐弟四目相视、双手久久紧握。王盘声喃喃地重复着一句话:“没有姐姐,就没有我王盘声!”此刻情景,让周围他们的子女、学生潸然泪下。

姐弟两人,都姓黄。小筱月珍原名黄根林,后随筱月珍学戏并传承她的“钢派”唱腔而改名小筱月珍。王盘声原名黄盘生,沪音“黄”、“王”不分,当年剧团写水牌的先生嫌“黄”字笔划多、书写麻烦,就三横一竖了事。成名以后,王盘生以“金嗓子”闻名,自己觉得“声”比“生”更具魅力,于是又改成“王盘声”。

姐弟二人从孩提时就跟父亲黄增福来到上海,帮着东家看管天潼路慎舍里的房产。姐姐十四岁拜前辈琴师杨洪声为师学习申曲,两年后进入筱文滨、筱月珍组建的“文月社”。她聪颖好学,加上天生的钢嗓好喉,很快得到两筱的认可。旧时拜师学戏,班社只供学徒吃住,不但没有工资,还要白唱三年。为了资助弟弟读书,姐姐将每次唱堂会得的两毛赏钱,攒起来交与父亲。但是杯水车薪,弟弟读到五年级时,因为无钱以继,就辍学回了苏州乡下。回乡那天,十五岁的姐姐就在苏州河边的小船上,塞了块把钱给弟弟当盘缠。三年以后,弟弟重到上海,原来他在姐姐的影响下有了“开口饭”的念头。

1937年的小筱月珍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唱戏小有名气。她带着弟弟来到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滩簧先生陈秀山家中,送上拜师帖,递上两块大洋,点上香烛,让弟弟磕头拜师。从此弟弟踏入师门,很快与姐姐同在文滨剧团开始了漫漫申曲之路。

王盘声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一次,师傅叫师兄操琴,他亲自点板,让王盘声唱一曲开篇。这下着实吓坏了王盘声,只见他憋得满脸通红,直咽口水,师傅见状赶忙降低规格,让王盘声唱两句即可。可王盘声两目盯地,急汗淋漓,发不出音,吐不出字来,这下让围观的人们大为失望。有一位仁兄还扬言:“哟,这小家伙要出道,起码要到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不料此言竟成了王盘声成名的终生动力。

王盘声一口苏州土话,连上海话都说不准。姐姐急了,一字一句予以矫正。见弟弟上台手足无措,姐姐又耐心教他“手眼身法步”。在姐姐的培养下,弟弟放大胆子去郊区演出。临行之前,姐姐特请裁缝做了两件绸长衫、一顶瓜皮帽和一双镶鞋——这就是王盘声从艺后的第一套行头。

在文滨剧团,姐弟俩对申曲从不懂到懂、从不熟到熟,直到成为名旦生角,他们对筱文滨、筱月珍的厚爱感激不尽。在长辈的撮合下,姐弟后来分别成了两筱的儿媳和女婿。然而,文滨剧团人才济济,王盘声虽已有了一定的演艺功底和舞台经验,但始终当着“七客一过路”(七客:吃客、茶客、嫖客、看客、贺客、吊客、赌客。一过路:过路人)这样的龙套。1944年剧团分流,王盘声才开始演起主要角色来。而此时的姐姐,早已是沪剧“八大名旦”之一。姐弟搭档的第一部戏,是《母爱》。

由于少年时期得到姐姐的资助,王盘声念了点书,在申曲界便以“秀才”闻名。旧时的艺人,大多是文盲,他们对唱词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词涵字意。王盘声却不然,他不但能了解唱词意思,且对旧的唱词作了去糟粕、存精华的改革。经他改动的唱句更具文学性,唱来朗朗上口,深得申曲艺人的赞誉。比如曾轰动上海滩的《志超读信》这段唱词,原设计是女主角李玉茹在病床上唱,男主角汪志超则呆呆站在台角看信。这段情节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般演来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冷场,同行纷纷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王盘声采纳了扮演李玉茹的姐姐的设想——信由汪志超来读。于是他躲在后台,用了几天工夫将原来八句唱词扩编成了百来句。此信经他唱来,感人至深,让全场观众屏息侧耳,噙泪注目。当“志超不能负情义”唱罢,雷鸣般的掌声夹着泪花顿时飞扬起来。如今,剧场和电视电台依然在演出和播放这个经典唱段,“志超志超,我来恭喜侬!”上海乃至江浙一带的戏曲爱好者无人不晓。

1955年,沪剧名家联袂演出曹禺名剧《雷雨》,小筱月珍和王盘声分别饰演鲁妈和周萍。王盘声的角色无人敢争,而小筱月珍排在石筱英之后,成了B角。因此现在听到的《雷雨》录音,只有石筱英的那个版本。此时王盘声和他的“王派”唱腔已如日中天,有“十生九王”之美誉。小筱月珍也被公认为筱月珍“钢派”的最好传承人。

王派与丁派、杨派的结合,向来被观众誉为“黄金搭配”。只是因为他们分别属于不同剧团,互相合作的剧目屈指可数。于是有人认为,真正的“黄金搭配”,非小筱月珍和王盘声莫属。确实,姐弟二人几十年来潜心整理传统剧目达百余部之多,其中最为经典、传唱至今的有《母爱》、《大法官的私生子》、《连环记》、《陆雅臣》、《玉蜻蜓》、《碧落黄泉》、《风流英豪》、《断线风筝》、《雷雨》、《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金银花开》等大戏和大量的小唱,王派、钢派珠联璧合,流传广远。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台请姐弟二人在荧屏上合演《雷雨》。小筱月珍了却了二十多年的“鲁妈”之梦,而王盘声通过饰演周朴园,也过了一把老生的瘾。小筱月珍的唱腔爽朗朴实、遒劲刚健,只要一开腔,台下便掌声一片;王派音色甜糯、潇洒飘逸,易学不易唱,因此尽管王派习者众多,但佼佼者仍少。王盘声曾说:“我感到内疚的是,这么多人来学王派,却是‘一沉到底,王派‘害人不浅啊!”他的意思,是希望后生们不要盲目学习自己,而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王先生喜欢热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句话便是:“今朝有啥人到屋里来?”若是答“有”,他就会焦急地等着门铃响;若是答“无”,他就会对看护他的亲人幽默一把:“今朝白板对煞!”笔者作为王盘声先生的弟子,常去他家探望。先生能喝黄酒,经常和我们从午餐吃到晚餐,其间不撤台面。与弟子们边吃边唱,这是先生最为开心的时光。他还喜欢外出,在剧场里坐上三个小时看弟子演戏,或在弟子陪同下去沙龙唱上一段“降B调”。笔者后来又去探望病中的小筱月珍,并在她耳旁唱起了先生和她的代表作《连环记》。她听了,用右手在节拍上准确地动了几下,并用右手夹住我的头靠近她的头,表示欢喜之意。

衷心祝愿这对老一辈沪剧姐弟身体健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沪剧唱词姐弟
唱词(外一首)
姐弟间的情仇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姐弟之情
谁家的可可
姐弟俩的日常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新时代,沪剧该往哪儿走?
“上海的声音”沪剧如何与时代同频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