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管理对急腹症患儿疼痛缓解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5-02-09冯亚婷陈淑静张丽娟李东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小儿护士研究组

冯亚婷,陈淑静,张 超,王 静,张丽娟,李东凯

(1.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1;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护理研究

疼痛管理对急腹症患儿疼痛缓解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冯亚婷1,陈淑静1,张 超1,王 静1,张丽娟1,李东凯2

(1.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1;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急腹症患儿痛缓解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这类患儿优质护理管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49例急腹症患儿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49例急腹症患儿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儿疼痛缓解程度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8%(48/49),对照组为90%(44/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7.2±3.1)及(38.3±4.1)分,对照组分别为(42.4±3.8)及(44.5±4.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急腹症患儿采取疼痛管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儿疼痛感,并降低患儿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儿心理状况。

疼痛管理;小儿;急腹症;疼痛感;心理状态

小儿急腹症是指发生在小儿腹腔内部的急性炎症,患儿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烧、呕吐、便秘等,病情危重者可导致休克或死亡[1]。由于小儿在生理、解剖等方面与成人差异大,故对疼痛的耐受力较成年人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机体发生应激,从而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暂时性异常,导致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强,临床上可表现出血压骤升及心率加快,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2]。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为手术疗法,而术前小儿不良的情绪体验,再加上疼痛的困扰,会明显降低其手术配合依从性,且会进一步恶化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增加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3]。故此,在围手术期全程中,应重视小儿的疼痛管理,使其能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理状况应对疾病,从而协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善病情预后[4]。本研究旨在剖析疼痛管理对小儿急腹症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9例急腹症患儿设为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15(11.8±1.9)岁;急性阑尾炎15例,急性支气管炎18例,肠梗阻16例。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急腹症患儿设为研究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3~12(11.3±1.7)岁;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支气管炎20例,肠梗阻16例。2组患儿入院当天均经血尿常规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为急腹症。患儿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积极接受治疗;排除原发性与继发性痴呆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开展常规外科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输液护理、药物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方面。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询问患儿腹部症状。对伴随发热的患儿,可采用冰块进行护理降温,以减轻患儿身体不适感。同时护理人员应进行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儿的心境,可引导患儿倾诉内心真实的体验,护理人员应表示认同,增加患儿受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疼痛管理措施。

1.2.2.1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根据长海痛尺标准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等级划分。①无痛:无任何生理上的不适感;②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在可耐受范围内,不影响正常的睡眠及生活质量;③中度疼痛:疼痛程度较为明显,已对日常睡眠作息造成影响,且需给予镇痛剂方可缓解;④重度疼痛:疼痛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且需给予麻醉止痛剂处理。责任护士应充分利用每次床旁治疗的机会,主动询问小儿对疼痛的主观感知,记录患者当前所测得的脉搏、血压及呼吸频率,综合其面部神态、肌肉紧张程度及躯体姿势。最后根据长海痛尺标准评定的疼痛级别将重度疼痛计7~10分,中度疼痛计4~6分,轻度疼痛计1~3分。

1.2.2.2疼痛分类干预 ①对于轻度疼痛者:责任护士指导小儿取平卧位,在了解小儿感兴趣的故事内容后,截取某一段故事情节,现场向小儿演讲,同时要求家属一同参与,配合相关肢体动作,从而达到注意力转移的目的。另外,护士向家属了解小儿日常感兴趣的话题,并以此为契机,发动本病房中其他小朋友一同参与讨论,借助相互交流及引导小儿表述的手段,达到疼痛转移的效果,每次可组织一次长达30min的讨论,1次/d。②对于中度疼痛者:责任护士指导小儿取平卧位,为其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并播放轻柔的纯音乐,音乐主要以乐器演奏及虫鸣音为主,由护士在一旁话白,引导小儿展开想象,将自身置于广袤的大草原中,并感受周边一切生灵的气息,例如风吹麦浪、蛙鸣、雨声等,从而帮助小儿平复心中焦虑,每次音乐疗法的时间持续20min,早晚各1次。另外,责任护士亦可指导小儿展开呼吸止痛法,即要求小儿双目紧闭,若体会到身体出现痛感时,则用鼻深吸一口气体,再缓慢地将气息吐出,其中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1,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早晚各1次。③对于重度疼痛者,责任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告知小儿当前的疼痛情况,遵医嘱予以麻醉镇痛药物。同时,亦可采取上述综合疼痛干预措施,以转移其对疼痛的关注度。

1.3观察项目 ①疼痛状况:以患儿主观描述为主,并结合其脸部表情的变化判断患儿的疼痛缓解程度,对干预后患儿的疼痛缓解程度进行分级,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及未缓解,所有缓解病例计为总有效。②心理状态:2组患儿在入院当天及干预后第6天均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

2 结 果

2.12组疼痛缓解程度 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90%(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4.460,P<0.05。

2.2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 论

由于小儿各脏器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一旦发生急腹症,与成人相比,其危险系数更高,因为这类群体的智力水平与成人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无法全面细致地描述病情概括,再加上患儿临床症状多为不典型样表现,且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度较低,常会导致病情出现误诊而延误救治[5]。另外,急腹症是外科系统常见危重症,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发病较急的临床特点,若在早期不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干预,将会严重威胁其病情预后,甚至会危及生命。疼痛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小儿通常以哭闹的形式呈现痛楚程度,而持续不佳的症状体验亦会进一步刺激小儿焦躁的情绪,这会诱发炎症进一步加重[6]。伴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疼痛管理已不再纯粹针对患儿的生理健康状况,更注重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故此,急腹症小儿的心理与生理功能已上升至同等地位,并成为护理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课题。本研究着重从患儿疼痛及心理状况角度出发,剖析疼痛管理所呈现出的临床成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疼痛管理有助于改善小儿不良情绪状况,能稳定其焦躁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更注重对疼痛程度的把握,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针对性疼痛干预,一方面可避免镇痛药物大范围的应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呼吸及注意力调节的方式以减轻小儿能够耐受的疼痛度。据相关资料显示,急腹症小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剧烈腹部痛感,将会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应激,极易呈现抑郁及焦虑心态,而恰当的心理疏导则能协同提高手术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由于小儿的心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护士需强化儿科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亦细致地观察其面部神态的变化,并根据疼痛分类的性质展开疼痛管理[7]。对于轻度疼痛者,主要是激发小儿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小儿与护士间互动式的言语交流,能使小儿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同时亦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实现护士自身专业价值[8]。对于中度疼痛者,主要通过音乐疗法及腹式呼吸的方法,使呼吸节律得以调节,进而减慢心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疼痛阈值,强化小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度[9],故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情绪与疼痛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性,本研究研究组负性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小儿疼痛程度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因素,不外乎如下几点:①良好的情绪体验,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一定量的多巴胺,可使机体产生欣悦感,进而缓解机体疼痛[10];②在疼痛分类干预中,重视疼痛对患儿所产生的护理风险,故而采取多重手段以减轻痛感[11]。所以,疼痛管理是一项有效且安全的护理策略,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认知观念,并将其付诸于临床实践,优化护理流程,从而使患儿在医疗救护中享受到最优的护理服务[12]。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急腹症患儿,实施疼痛管理有助于改善负性情绪,稳定心理状态,且能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应激性影响,可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1] 王艳黎. 小儿急腹症的观察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7-88

[2] 马淑贤,韩明华,刘桂峰,等. 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2013,42(21):2559-2560

[3] 郑晓星,杨蕴萍. 依恋理论与当代精神疾患心理理论的关系考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67-171

[4] 黄海燕,傅继勇,黄锐,等.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急腹症患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70-71

[5] 董亚芳. 外科急腹症患儿的整体规范化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631-632

[6] 苗静.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门诊急腹症患者负面情绪和应对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203-3204

[7] 陈旭丽,李园,张秀英,等. 初诊急腹症患儿的心理护理“四心”方案[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34-235

[8] 陈梦丽,陈丽,刘美维,等. 疼痛管理对妇科急腹症患儿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52-53

[9] 周国花,俞静,陈长云,等. 急腹症围手术期发生甲状腺危象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4,13(2):134-136

[10] 黄仲昭. 腹腔镜对急腹症的诊疗作用[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2):53-54

[11] 汪艳娣,李苹,朱丽燕,等. 老年急腹症患儿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6-817;865

[12] 林喜爱,高金姣,杨林霞,等. 疼痛管理对急诊患儿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36-37

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项目(2014KYA07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6.038

R473.72

B

1008-8849(2015)36-4088-03

2015-04-05

猜你喜欢

小儿护士研究组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