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法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5-02-09周艳娥冯秀丽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301800
周艳娥 冯秀丽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301800
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法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周艳娥冯秀丽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301800
摘要目的:观察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法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更为安全的查对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 6 1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 084例和对照组3 085例。两组患者操作前均按“三查七对”流程准备,对照组在确认患者身份时采用直接称呼姓名的传统方法;实验组患者身份确认使用反问式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例数、操作种类、患者身份确认错误例数。结果:实验组患者身份确认无差错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问式患者身份确定法提高了护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反问式身份确认临床护理操作
护理操作是护士每天工作的重点,查对又是保障护理操作安全的流程,它起到了预防护理差错的重要作用,而在查对中首当其冲的又是患者身份的确认。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经常因为患者更换床位,而床头卡未及时更换等情况造成患者与床头卡不符的现象发生,同时患者又对护士直接称呼的姓名漫不经心随声附和,这就给护理差错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若不能及时发现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科自2012年6月尝试将传统的由护士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改为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要求护士操作时在“三查七对”的基础上使用反问式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的流程,使护理安全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 169例,年龄18~69岁,排除意识不清、精神异常、不能回答问题者。我科有病房16间,按1~16的序号给病房编号,住院患者随机分入单双号病房,单号病房患者在护理操作时护士采用直接称呼姓名确认患者身份的传统方法(为对照组3 085例),双号病房患者在护理操作时护士使用反问式方法确定患者身份(为实验组3 084例)。护理操作种类为:发放口服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项。两组患者在例数、年龄、性别、护理操作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护理操作前均采用护理部制定的“三查七对”法查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时间、给药方法。对照组在用物准备完毕后护士给患者做治疗前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来确认身份,患者应答后护士开始操作;实验组做治疗前采用反问式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例如:大妈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的年龄是多大?患者回答正确后护士再开始操作。两组患者均按护理操作流程正规操作。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这三项护理操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例数,由护士长监督、指导、对比、总结。
2结果
实验组共3 084例,无1例患者身份识别差错事故发生;对照组共3 085例,发生身份识别差错事故3例。两组经χ2检验:χ2=9.1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查对是每名护士在护理操作中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准则,它可以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患者身份的查对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2]。护理操作时,在传统的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时,大部分患者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姓名的对错与自己医疗安全有关,但有时,一些患者心不在焉,聊天、打电话、玩游戏等,对护士的称呼马马虎虎,心里想着别的事情,嘴上胡乱应答,此时,如果患者身份确认错误,前面的三查七对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轻则发生医疗纠纷,重则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在操作中采用反问式身份确认法,由护士反问患者叫什么名字、年龄,请患者回答,回答正确后再操作,就可以很好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此类问题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加强患者对护理操作的重视,积极参与,充分了解查对的重要性,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在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操作法中,对护士的要求提高,首先加强护士的培训与监督,护理中的一个小差错,可能留下终生遗憾;一个小闪失,也可能酿成大事故,把患者生命、护理安全植根于护士头脑中。操作时语言要柔和,一定要说“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如果说“你叫什么?多大了?”就比较生硬,患者反感,不容易接受。同时护士注意力要集中,耐心、细心做好沟通,认真核对患者回答得是否正确。在实验组中,当医护人员告知患者,这样做是为了正确确认身份,防止打错针、输错液、吃错药时,患者都欣然接受这种方法,认为这是对此负责任的表现,均积极配合,对护士非常满意。在研究中发现,当患者同名、同年龄时,差错依然会出现,虽然这种几率相当小,也要引起大家注意,一个病区同时出现同名患者时,接待的护士一定要及时通知当天全体护士,做好区分标志及交接班,防止差错发生。
综上所述,反问式患者身份确认法能够准确确认患者身份,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淑英,黑蕴红,张秋红.基于“奶酪原理”对护理查对制度的再认识〔J〕.护理研究,2011,25(11):1015-1016.
[2]杨卉,黄金.患者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50.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4-10-0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