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015-02-09潘晓明徐向荣黄丽丽程晓东
潘晓明,徐向荣,黄丽丽,程晓东
(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06)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已首次突破20万人次。医学是来华留学生所选的几大热门专业之一,由1999年的第三位跃居为2009年的第一位[1]。
我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其核心指标之一为培养一流的人才。妇产科学已列入我校主要教改课程项目,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我校留学生生源来自世界各地,在语言、环境、教育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妇产科学临床实践对象为女性,涉及更多的伦理、风俗习惯、隐私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疑惑。近年来妇产科学教研室以医学院教学改革为契机,进行了留学生教学体系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就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谈一些心得与体会。
1 妇产科学的特殊性
妇产科学作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并驾齐驱的医学生主干课程,是一门独立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留学生首次接触妇产科学内容,对这块知识充满了新鲜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在诊疗过程中会涉及较多的患者隐私问题。许多患者对留学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不配合,尤其是对男留学生,患者的排斥心理更为强烈。目前国内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开展妇产科的临床实践带教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通过建立妇产科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已招募临床医生、研究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标准化病人可供留学生询问病史和临床技能操作。该教学方法跨越了留学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障碍,避免了在真实病人身上进行教学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高仿真模拟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可重复性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留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再选择那些愿意配合临床实践教学的患者进行见习、实习,接触前让留学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2 教材问题
我国目前尚未编写适合留学生医学教学的统一教材,各所高校自主选择留学生的教材。由于妇产科经典书籍诺瓦克妇科学、威廉姆斯产科学等书籍对本科生来说内容过于深奥,我校选择使用的留学生教材是妇产科学英文版(第五版),但此教材缺少女性骨盆解剖、如何询问妇产科病史、如何进行体格检查、如何与妇产科病人进行医患沟通等内容的相关章节。
一本好的教材,能给医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故我校组织专业人员,以诺瓦克妇科学、威廉姆斯产科学和我校谢幸教授主编的《妇产科学》第八版教材为基础,参考五年制医学本科培养计划,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和生源国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培养要求,自行编写一套适合留学生的妇产科学英文教材。教材编写完成后请各级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关注学生对此教材的反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每个章节后面附上参考书的目录,方便学生深入学习,此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3 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在校医学留学生500余名,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毛里求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虽然我校专门为留学生设置了本科全英文教学项目(MBBS项目),但英语并非是所有留学生的母语,且各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给语言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我校要求所有留学生实习之前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但留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要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仍然困难重重[2]。除了语言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在临床教学中设置了一条鸿沟。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医学专业留学生必须直接面对所留学国家的人民,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尤其突出,上述现象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3-5]。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妇产科学教研室通过以下多种途径,较好地解决了留学生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临床教学难题。
3.1 提高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
全英文授课是留学生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医学教育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妇产科学教研室建立了一系列留学生带教教师上岗资格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如带教考核与劳务分配、职称晋升相关。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力量。选拔骨干教师到海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外教进行留学生部分课程的授课,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提供指导意见。如聘请布里斯托大学的马丁·约翰·奎恩教授来给留学生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英语水平,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生源国的文化背景、学生的宗教信仰,减少由此带来的文化沟通障碍。
3.2 给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学习汉语
指导留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汉语功底是在中国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汉语才能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开设针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课程,除了学习普通汉语,还要学习医学专业汉语,定期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听说读写考核。把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邀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加入,建立医学英汉双语角[6],每周进行2-3次规定话题的小组讨论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小组间的汉语竞赛,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增加其对中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医患沟通障碍。
3.3 建立“一加一”的同伴教学模式
在临床实习、见习过程中,把8年制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混合编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共同参加临床实习,既能解决留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困难,又能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这种学习模式,已在我院试行了一段时间,深受留学生和本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欢迎。
3.4 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课方式发展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英文原版文章、图片、视频,教研室添置各种教学模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不但能看得见,而且能摸得着,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以简单、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弥补语言沟通方面的不足。
4 课程考核
我校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7]。以往国内学生的理论考试已经有一套完善的试题库,实践操作考试评分细则也很成熟。因留学生教学的时间尚短,且对出题者的英语要求较高,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试题库,故可供选择的试题较少,由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单靠书面考试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尚存不足。留学生因外形特征和国内学生有明显差异,一些患者排斥与留学生进行肢体接触,故要在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操作考试有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留学生的课程考核体系:由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对留学生的教育评估应该参考国外的教学评估方法,采用ABC分级,避免百分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留学生课程考核体系[8]。根据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容量为1000题的试题库。试题库内的题目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的难易程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于命题为全英文,要求命题语法通顺,符合英语习惯。文字说明力求简练、明了、准确,不产生歧义,图表清晰,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计量单位规范正确。对于实践操作考核,我院购买了高仿真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进行多次临床模拟实践练习。在没有合适的患者可供考试的情况下,可在模型上进行考试。
总之,医学留学生教育不能简单的套用我国既往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采用适宜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因材施教,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我校妇产科学教研室通过数年来的积极探索和总结,已顺利完成数批留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实践带教工作,并总结了这些心得与体会,供同行在留学生医学实践教学中参考。
[1]王 倩,李 楠.我国西医院校医学留学生教育十年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24-25.
[2]洪 宇,谢梅青,李扬志,等.留学生在妇产科实习的带教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45-147.
[3]Niu NN,Syed ZA,Krupat E,Crutcher BN,Pelletier SR,Shields HM.The impact of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s on medical students’ preparedness to care for diverse patients[J].Acad Med,2012,87(11):1530-1534.
[4]Reitmanova S.Cross-cultural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es[J].Teach Learn Med,2011,23(2):197-203.
[5]王 茜,田昆仑,吴建新,等.浅谈留学生文化休克及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对策 [J].医学 教 育 探 索,2010,9(5):707-709.
[6]刘 莉,平智广,宋红生.医学英汉双语角在医学留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55-757.
[7]王晶晶,王秀兰,刘 祯,等.建立和完善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356-358.
[8]马清涌,申素纲.如何加强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