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视阈下的医学人文课程改革

2015-02-09殷丛丛杨丽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课程内容

李 力,殷丛丛,杨丽霞

(山东大学 齐鲁医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院协会提出的《为21世纪培养医生》是现代医学教育纲领性文件之一,它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2009年,我国多所大学、学会等举办了以“医学整合”为主题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提出“医学整合”的重要发展方略[1]。整合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始了整合理念指导下的医学专业课程改革。

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医学道德的重要途径,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医患矛盾冲突频发的当下。目前,我国医学人文课程仍存在多方面问题,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改革势在必行。整合理念则为我国医学人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医学人文课程

1.1 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性

医学人文课程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从医学学科起源上来看,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原本就是融为一体的,我国晋代杨泉提出“用医必选仁爱之士”,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病人比了解一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2]。但是后来受到技术主义、商业化等的影响,医学科学与人文相分离,“人”的主体地位被“病”取代,出现“非人性化”倾向,生命的人文意义在医学科研与医务工作中的地位下降,背离了医学的初衷。当今医学技术突飞猛进,有一些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引起社会伦理、法理争议。这些新技术是名副其实的“双刃剑”,要慎用这些技术造福人类,那么掌握这些技术的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医学伦理道德与人文关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模式以“人”为中心,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进一步融入医学伦理、医学哲学、医学行为学、生命教育等人文内容。可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学科、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以及医学新模式的共同要求,医学人文教育期待新的变革。

早在2002年,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会同全国30多所医学院校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意见》[3],由此看来注重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从实践来看,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依然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文教育成效的不显著,说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与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

1.2 医学人文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临床实践脱节。大部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基本上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基础医学阶段和临床专业阶段结束,临床实习阶段基本不再设置人文必修课,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识记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理解与应用,实际上是半途而废。

人文教育理解存在偏差,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不到位。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缺乏内在逻辑性,也没有与医学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人文课程多为医学专业外知识的简单罗列,而且多是概论、入门、基础之类,教学内容组织遵循的是本学科逻辑,而没有与医学结合起来。大多数院校将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人文教育的实质内涵。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囊括在通识教育课程当中,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计算机、英语等课程,选修课涵盖国学修养、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大类。但是这些课程内容泛化,“缺乏对生命的关注、伦理的思考和对医学内在精神的深刻揭示,因而不能等同于医学人文教育”[4]。

人文知识的传授代替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方式偏重课堂讲授。人文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道德、仁爱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具有较强实践性,人文课程只有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记忆,这就导致医学人文课程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学生缺少实践应用与深层次的真实感受,可以说人文课程尚未实现与医学科学的真正融合。

2 整合理念

2.1 整合理念

整合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西余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改革,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实行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综合课程模式,整合理念逐渐影响医学教育。1984年,美国医学院协会发布《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鼓励采用PBL教学法、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建议在医学课程中融入经济学、医患关系、人文教育内容,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加强医学教育体系连续性等[5]。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整合课程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以发挥其综合优势[6]。整合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线,以主题、概念等为中心,围绕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处理与组织中心相关的信息,因此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客观更全面。

2.2 整合理念对医学人文课程的意义

“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过渡需要通过整合课程,帮助医学生建立对‘人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防、治、养并重’,‘关心病人’以及‘学科协作’的理念[7]。”

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人文知识越来越多,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生命教育等诸多领域。但是教育时间总归是有限的,课程时间弹性小,人文知识却不断扩张,二者产生冲突。同时,人文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让医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在于让医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医学实践当中,知行合一,培养崇高的人文精神。而课程整合则有助于减少学科之间内容的重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有利于解决知识繁多与课程时间有限的矛盾,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将外在的人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升华为医学人文精神与情怀。

3 整合理念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

3.1 医学人文课程必须与临床实践进行实质性整合

临床实践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学习期,人文教育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人文课程不可缺失。世界著名医学院校都在临床实践阶段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以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例,该学院学生四年的学习,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习都有人文课程。例如病人与医生这门课程在临床前期(第一学年)开设,一直延续到临床实习期(第三学年)结束,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便进入临床接触患者,学习病史采集与体检,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从第三学年开始临床实践,学习从社会、经济及伦理学等角度审视患者[8]。

我国医学院校应将人文课程纵向延续到整个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临床实践阶段,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自己的人文精神。

3.2 医学人文课程内容要按照课程目标进行学科整合

课程目标缺失只能造成课程内容选择的混乱与无逻辑性,将医学人文课程变成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因此,要开设高质量的医学人文课程,首先就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培养目标中提出,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医学的人性和社会性”[9],因此,该校设置的每一门人文课程实际上都是针对“医学的人性”“医学的社会性”,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而已。

整合理念要求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学习内容。应当将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划分为几大主题或版块,将不同学科内容整合在相应的主题或版块之中,依照医学学习与工作的逻辑来确定人文课程学习顺序与逻辑。同时,应整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选用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医疗工作中真实案例来讲解相关主题,提高人文课程的时效性与新颖性,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3.3 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形式应多样化,以利于整合课程实施

人文教育与其他知识性教育不同,它必须是触动思想的,只有融入到医学实践当中才有意义。这就决定了医学人文课程的实施形式即教学形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并不能完全实现人文课程目标,应根据课程内容或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引入PBL教学法、小组讨论、主题论辩、课题研究等。例如与患者个体相关的课程可以选择患者访谈、案例讨论等,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开展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学地点也应根据需要在教室和附属教学医院之间灵活转换。

如果说只懂医德的医生是“边缘人”,那么只懂医术的医生则是“空心人”,两者都是畸形的。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更应从理论到实践,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革医学人文课程,培养优秀的医学科研与医务工作人员。

[1]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1):6-7.

[2]李本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失落、回归和发扬[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08):14.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意见[J].医学与哲学,2003,24(3):1.

[4]何建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误区及其纠偏[J].药学教育,2014(05):7.

[5]张艳荣.20世纪后半叶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历程[J].中华医学史杂志,2006,36(1):33-35.

[6]李春超,赵慧君.综合设置专业整合课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5(1):44-46.

[7]杜治政.论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人文走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6):2-6.

[8]Taylor W C,Moore G T.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integration into a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J].Med Educ,1994,28(6):481-487.

[9]柏 杨.军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博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