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院校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见解
2015-02-09刘翠娥闫俊玲孙国平
刘翠娥,闫俊玲,刘 安,孙国平,吴 昊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充分体现,是医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为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许多高等医药院校针对“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重科学轻素质”现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1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人类在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些人祟洋媚外的观念非常严重,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先进的,如盲目的认为国外的医疗器械如何先进,国外的医疗手段如何精尖,祖国的医药如何落后等等。但祖国的医学宝库是非常丰富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在很多世纪里中国的科技水平包括医学都是处在世界前沿的。如何既看到中国的成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又能借鉴学习西方医学的先进技术,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呢?
医史文献教学中,通过教学介绍祖国的悠久历史,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医学家,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家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西方医学逐渐从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转变,对于疾病的预防也越来越重视。而这些理念在祖国的中医传统理论中早已有之。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几千年前已提出了这些理念,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中国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理念。
讲授中医诊断学的望闻问切时,通过讲解扁鹊见蔡桓公望而知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医望诊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提示人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认真学习,可以达到望而知病的水平,从而可以早期预防、治疗疾病。祖国的针灸用一根银针就可以针到病除,针灸技术名扬海内外,有多少“洋人”跨越重洋来中国寻医求治、拜师学艺,祖国医学的瑰宝使“洋人”们惊叹不已……,作为炎黄子孙拥有如此伟大的医学难道不应该感到自豪吗?对于祖国的绮丽瑰宝有些人却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屣,不免令人扼腕叹息、痛心疾首。
在讲授传染病课程时,可以讲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在哈尔滨建立“731细菌战部队”,用中国同胞进行令人发指的活人试验的例子。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屠杀残害上千万的中国军民。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直未死。他们中有的披着宗教的外衣,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以达到奴役残害中国人民的目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由高唱“人权”调子的美国人创办的,他们用中国人进行放射试验、药品试验、致人于死而积累各种研究数据和资料。为什么他们敢这样丧尽天良而行豺狼之事?就是因为旧中国太落后;翻开中国近代史,无不记载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教学中讲述这些沉痛的历史事件,能使学生们受到深刻教育,使他们懂得,国不富则民不强,落后必然挨打,落后必然亡国的道理所在;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防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免疫力。
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广为流传,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药理学教学中,讲述胰岛素时介绍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首次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胰岛素,为人工合成蛋白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讲述阿片类镇痛药时可以插入鸦片战争屈辱史,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阿片滥用问题有增无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全国烟民已达2,000万-3,000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鸦片不仅摧残人的身体,更消磨人的意志,侵略者侮辱蔑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与吸食鸦片摧毁身心不无关系。讲述这些沉痛的历史可以告诫学生勿忘历史,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2-3]。
2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医学教育注重的是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灌输传授,没有人过多理会师者和医者人格的力量。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医学生,推崇的是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乃至待遇的丰厚,很少有人去追求温情和人道。生命、人性、精神、心理等医学最应关注的对象正如洪流中的落叶飘零、消失。缺乏爱心和智慧的医学教育,其知识的攀升与技术的操练,必然僵化冰冷。也有人可能会说,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长存达五千年,依然生生不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曾经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现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有些人尤其是部分年轻人或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或怨天尤人、心浮气躁,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受到各种恶性事件的威胁。为什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很强压制和废弃有密切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各异,流派繁多,蕴含着无限的人文关怀和反思。包括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等。从《周易》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的“义以为上”到慈悲为怀的佛家,天人相应、人性向善的人文精神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要精心吸取和利用其与时代合拍的内容和内涵。同时,要推进传统文化精髓而与时俱进。《增广贤文》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告诉人们待人接物的言行标准,尤其对于病人,在医学教育中要教导学生满怀爱意,要怀着一颗同情心、爱心和病人交流沟通,言为心声,烦躁厌恶敷衍的情绪必然会表现于言行,徒增病人的痛苦,于病人于医者皆为大忌。
得到创新、升华的人文精神要不断引入医学教育中,使人文素养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医学生始终记住: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对人的爱和关怀;医学不仅要盯住病魔,更要正视在痛苦中呻吟的病人;要理解技术先进、仪器精密能做到的,并不都是人类本身所需要的,也不都是合乎医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医学现在通行和流行的还原和分析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探索的诸如癌症、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等诸多领域,有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也要求医学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广博的历史、人文科学知识。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丰富的实例,教育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学习、为报效祖国而学习。
3 培养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高尚品德
当今,医学正由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未来能担当起“健康创新,生命相托”神圣事业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比较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基本的文化素养、基本的敬业精神等。通过对敬畏生命相关伦理观念的学习,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里和从事医学的实践中树立几个重要的生命意识观念。首先珍视热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死亡,不能重生。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健意识等,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焦躁、消沉等不利因素,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学习。教育学生树立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理念,尤其要善待病人,以“仁”为本,以仁爱精神关怀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尊严,使医患关系由强调技术因素向强调人性方面发展。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敬畏所有生命的理念。扩大爱心,善待一切生命。动物、植物同样拥有生命,人类和动植物共处一个生物圈,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人类对动植物的毁坏就是对自我生存空间的破坏,其严重的后果将使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最终将导致人类走向灭亡。所以作为高级生物的人类必须善待一切生命,关心、保护动植物的生命。
4 培养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对培养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具体地感知和践行人道主义和奉献的精神。首先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提高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通过提供医疗服务、送医送药等志愿服务,学生可以获得广阔的实践与历练平台,得以把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通过与书本知识的结合,增强和调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这对于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思想的巩固十分有益。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可以切身体会到社会现实,体会到医疗服务对医疗人才的巨大渴求,感受到自身工作对于他人的重大影响,从而增长社会阅历与见识,加深认识与反思,促进其自身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可以进一步提升敬业精神、友善品质。
医学生的使命是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维护人民的体格健壮,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命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更是指身心健康,医学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医疗技能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上,医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社会人,也要注重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观的培养,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1]张友尚.第一个在体外合成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全合成的个人追忆[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1):8-10.
[2]钟 岩.阿片类毒品发展简介[J].公安论坛,1999(1):52-53.
[3]谭 华.“东亚病夫”小史[J].体育教学与科研,1985(3):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