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2015-02-07马强
马 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马 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与一秒率(FEV1/FVC)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Ⅱ级的患者都明显多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NYHA心功能Ⅲ级的患者都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PAP、PVRI、SPAP、p(CO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LVEF、6 MWT、p(O2)、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好,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该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黄芪注射液;阿托伐他汀;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高于25 mmHg(1 mmHg=0.133 kPa)的综合征,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同时也是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一种病理状态[1]。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心衰)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心脏病患者伴发肺动脉高压,因此正确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我院收治的64例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通过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年龄>18岁,急性肺动脉扩张试验阴性。排除肺总量低于正常预计值的60%者,具有意识障碍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成瘾史以及相关疾病者,在本次临床研究前接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结束时间低于3个月者,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者,具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39(27.1±4.85)岁。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9~41(28.3±5.02)岁。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如吸氧、利尿、抗凝、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治疗,开始剂量20 mg/d,之后持续剂量为10 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公司提供,)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一秒率(FEV1/FVC)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均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MAP、mPAP、PVRI、LVEF、SPAP、p(O2)、p(CO2)、FEV1、FEV1/FVC及6MWT比较 2组治疗后SPAP、mPAP、PVRI、p(CO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LVEF、6MWT、p(O2)、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2组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有1例出现头痛伴随发热症状,在使用退热药物之后很快退热,对治疗结果未产生影响,其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肺血管重塑使得机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该疾病能够引发机体右心室功能障碍、活动的耐受力明显降低等,更为严重时则会导致患者右心衰甚至死亡[2-3]。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较为复杂,其确切病因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4]。目前,对于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多数仅针对该疾病的肺动脉高压症状,且单一用药是很难缓解病情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致力于联合用药对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内一氧化氮(NO)以及内皮素-1(ET-1)的过度表达,导致机体肺血管发生持续性收缩,从而使得机体肺血管重构[5]。他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降低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肝脏脂蛋白的分泌,进而调节血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脂类药物,且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的生成,不同程度地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对机体炎症以及血栓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凋亡[6]。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改善右室重构[7]。黄芪是一种补益正气、增强体质类补虚类中药,具有养心通脉、扶正祛邪以及健脾利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使促进机体内白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降低蛋白尿的功能,能够抑制机体肾脏一氧化氮的生成,纠正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SPAP、mPAP、PVRI、p(CO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6MWT、p(O2)、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少,不影响药物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脏病伴肺动脉高血压,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SPAP、p(CO2)、PVRI,提高LVEF、p(O2)、FEV1、FEV1/FVC及6MWT,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寒,赵根尚,申红亚,等.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HD-PAH的治疗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5):3573-3574
[2]BedardE,DimopoulosK,Gatzoulisma.Hastherebeenanyprogressmadeonpregnancyoutcomeamongwomenwith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tion?[J].EurHeartJ,2009,30(3):256-265
[3] 熊长明,何建国,卢献灵,等.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6):370-373
[4] 白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6):711-713
[5]SatohK,FukumotoY,NakanoM,etal.Statinameliorateshypoxiainducedpulmonaryhypertensionassociatedwithdown-regulated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J].CardiovascRes,2009,81(1):226-234
[6]KatsikiN,WierzbickiAS,MikhailidisDP.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andstatins:anupdate[J].CurrOpinCardiol,2011,26(4):322-326
[7]LuXL,XiongCM,ShanGL,etal.Impactofsildenafiltherapyon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inadults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J].CardiovascTher,2010,28(6):350-355
[8] 卢小峰,黄海燕.黄芪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7):4369-437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6.022
R541.5
B
1008-8849(2015)16-1771-02
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