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

2015-02-07朱月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成功率

周 伟,朱月兰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

周 伟,朱月兰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优质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运用常规急诊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2组抢救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103,P<0.05),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615,P<0.05)。结论 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可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失血性休克;严重创伤;优质护理;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不断增多,严重多发伤在我们平时的急诊患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该类患者往往伴有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就诊时病情急重,早期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系患者生命的安危。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创伤性休克应遵循“抢救优于诊断、治疗,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症状。从抢救和确诊的因果关系思维,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动态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的思维,提高优质护理质量[1-2]。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运用常规急诊护理和优质护理对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通过临床观察,采取有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1~75(42.3±1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6例,高处坠落伤35例,刀刺伤24例,爆炸伤5例。所有病例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期,其中轻度休克63例,中度休克40例,重度休克17例。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优质护理干预组,每组60例。2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休克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措施及方法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尿量、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根据休克程度,迅速补充血容量,并积极给予止血,为其建立2~3条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切开。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患者给予止痛药,积极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

1.2.2 优质护理干预组措施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三项内容,包括:①综合评估。详细的检查和评估,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同时评估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清醒的患者评估其心理状态。②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措施,如监测尿量,发出现少尿或无尿应怀疑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竭。观察皮肤黏膜和肢体温度及发绀程度,判断微循环状态预防DIC发生,早期给予体液复苏治疗,并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对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同时,积极对创面进行深度清洁,并遵医嘱为其给予抗生素,以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对有严重恐慌患者,护士要加强心理疏导。③效果评价。分析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干预效果,患者病情发展和心理状态的改变,以实施下一步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效果评定参照失血性休克程度分类标准[3]。好转:休克完会缓解或降级,临床休克症状消失,或休克由重、中度降为轻度;无变化:休克程度无变化,临床症状无缓解;恶化:休克程度加重。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抢救后休克好转,病情稳定,临床休克症状消失视为抢救成功,其成功率=休克程度好转病例数/被抢救的休克患者数×100%。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紊乱、脏器功能衰竭和感染。

2 结 果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病情比较 例(%)

3 讨 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代谢障碍不足或者缺氧,从而导致全身各个重要的脏腑器官的功能障碍,该病患者大多病情严重,伤势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此类患者,有效的、积极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的关键[4]。以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规护理注重于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争分夺秒地为患者进行抢救,但是不足的是,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忽略了对患者实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和心理干预措施,有较多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影响其后续治疗。

优质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优化一系列护理程序,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护理模式广泛推广,而国内尚在起步阶段,其本质是在注重专科护理的同时,增加了心理、预防等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观念、深入护理研究的目的[5]。本研究将优质护理运用于急诊抢救护理中,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强化心理疏导,综合评估病情,预防并发症和对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如感染等,并实施预防措施,同时评价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护士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做到急救护理干预个性化,动态观察,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103,P<0.05),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615,P<0.05)。因此,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加强心理疏导,能够增加患者的信心,医患之间配合度增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相关研究也显示[6-8],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护理人员确实、有效地做好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的同时,强化导患者的心理,严密观察患者,积极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医护沟通,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治疗提高有力保障,值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 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2] 刘爱琴,马玉静,黄红霞.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5):533-534

[3] 曹伟新,李乐之,李津,等.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2-411

[4] 金静芬,陈水红,羊木英,等.急诊分诊创伤评估法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6):631-633

[5] 冯瑞蓉.创伤性休克的链式流程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41-42

[6] 黄英.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989-1991

[7] 黄明静.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43-1244

[8] 林爱芳,徐金女,王敏丽.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3):272-27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5.034

R472.2

B

1008-8849(2015)15-1684-02

2014-02-20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