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群文戏剧之“品”
——浅谈小戏小品创作的品格

2015-02-07

神州民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戏小品品格

陈 才

(广东省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80)

广东群文戏剧之“品”
——浅谈小戏小品创作的品格

陈 才

(广东省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80)

小戏小品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它生动鲜活, 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是活跃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娱乐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小戏小品不是无原则的“哗众取宠”,在追求戏剧品格上专业戏剧与群众文化戏剧所追求的品格是一致的。

群文 小戏 小品 品格

小戏小品具有如此特殊魁力,是因为它的小与巧。小戏以载歌载舞的情趣中见立意,小品以生活的表现话出人生大道理。“小”,即人物少,一般二至三人;演出时间短,以广东省群众文化品牌,三年一届的省戏剧曲艺花会为例,小品规定时长为12分钟之内;小戏规定时长为18分钟之内。场景一般较小,甚至无景。又以省一年一度的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来看,剧本篇幅短,不超过三千字;在取材立意上:角度小,不求全;在结构安排上:入戏快,不拖沓。虽小,但其小而快、小而活、小而精的特点即成为了小戏小品成为了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

一、广东小戏小品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小戏小品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接受。以广东省第十二届省艺术节为例,此艺术节一直是专业院团参与的艺术节,而此届是一次有利于基层文化,体现广东改革开放所具有的包容性地域文化的艺术节,其中:惠州市惠城区文化馆的大型话剧《小巷总理》与中山市文化馆的话剧《开往春天的快递》等业余群体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东戏剧文化由此也体现了其平民化的特质,实现了全省戏剧文化普及和精品创作的两不误。

当然,以上群文戏剧冲击专业艺术节是个例。群文戏剧也因文化馆编、导、舞、音、美、服等各项职能设置的不全与工作属性决定了群文戏剧还是以小戏、小品生产为主。近几年,广东也涌现出一批小戏、小品的精品佳作,如:小品《局长家事》、音乐剧《盛开的桃花》、小粤剧《烽火良宵》等生动表现了广东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岭南地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群众文化诉求和基层群众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为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精神。其中包括了粤剧小戏、小雷剧、客家山歌剧、小潮剧、以及音乐剧、童话剧、小品、哑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舞台形象塑造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风采。

广东小戏小品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观赏性强。适应当今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审美情趣的需要。其次是适应当前广大观众文化心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广东省舞台精品巡演也是每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一项重点的文化惠民活动,据调研,戏剧作品在群众文化的娱乐休息的生存需求,审美愉悦的享受需求,表现创造力的发展需求上都比其他的舞台艺术都高。

广东人在求知、求乐、求美的过程中,非常讲究时间效率,同时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而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品从内容到形式均能满足广东大众化心理的需求。小戏小品投资较少,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体现;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及传播推广均较简便可行。适应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和业余群众文艺活动的成本投入。故从群文戏剧的特性出发,政府可直接提供群文戏剧服务或政府通过设置戏剧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或者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兴办群文戏剧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不同方式均可。例如:深圳《军哥剧说》是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打造的一台戏剧主题晚会,采取由政府补贴形式,是一种国内首创的演出形式,融合时下流行元素,展现特区文化,以深圳人的视角和思考来创作,在剧场的运营模式上采取首先让市民通过手机填加二维码填写赠票信息,赠票成功后观剧当日凭借填写姓名、手机号或出示公众号排队领取门票,在演出过程中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掌声和笑声诱导着我们群文戏剧艺术创作的走向;文化艺术的世界交叉,使人们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世界文化艺术的正、负面的现象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另一方面,我们的主流文化在乘风破浪地前进,国家政府部门和戏剧界采取种种激励的手段,着重鼓励艺术对现实生活作现实主义的反映,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验性的演出,依然以深圳《军哥剧说》为例,此项目荣获“深圳十佳创意项目”,是深圳原创的文化品牌,被中国戏剧家协会称为"接地气、正能量"的楷模和象征,央视制作播出《军哥剧说》系列专题报道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群文戏剧文化现象。这也是融合时下各种流行元素,展现广东特区文化,以广东人的视角和思考看待身边的人与事,达到了戏剧艺术与商业文化的高度统一的成功案例。

但结合近几年全国乃至广东的群文戏剧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省群文舞台艺术戏剧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有些节目只重视评奖,获奖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也有的作品只有专家欣赏,观众不买账,叫好不叫座。有的在舞台上以非“美”的种种招数来获取观众席廉价的掌声和笑声。笔者认为,小戏小品艺术在日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中除了当地政府重视、有好的运营方法以外,创作者应该坚守戏剧品格独立性和价值独立性。

品格是属于艺术评论、美学范畴,是评定水平、水准、质量高低、品位优劣而言,对审美客体独特而鲜明的表现的综合结果。小戏小品品格的体现无不渗透在题材的制定、主题的体现、体裁的选择、结构的设立、事件的置入、人物的选定、语言的定位(包括唱词)、演员表演的风格结构、导演的手法上。

二、小戏小品剧本的品格把握

“一剧之本”首先是剧本题材的确立,群文剧作者容易把题材和体裁弄混淆,题材永远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题材是从现实生活选择他感到兴趣的特定的素材,体裁则是指作者对他所选择的题材、对他所组织的戏剧冲突持什么态度,以及表达这种冲突所采取的特定方式。这就形成了剧本的特定性质——样式,故体裁也称为“样式”,是艺术作品描写时,客观现实生活或历史资料中某些可以构成作品的原始生活现象。从广义上来讲,题材就是指生活范围和生活材料。从狭义上来讲,是经剧作家过滤过了的生活。

其次就是区分主题与主题思想的关系,他们是非常密切的,主题是指一个作品总的思想含义,但又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主题是作者针对某一个范围提出来解决的基本问题,主题不能笼统,反对抽象。主题思想是作者对剧本主题的阐述、态度和评价,每提出一个主题是为了要阐述一个思想。

然后就是设立结构,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安排(生活规律、艺术规律)和组织戏剧情节的艺术手段。结构的设置一般为三大种:开放式——从事件的开端写起,有头有尾的自然铺开,把事件的完整过程在舞台上展现出来;锁闭式——从高潮前不久开幕,选取冲突已很紧张的时候,冲突迫在眉睫时,把这一瞬间呈现在舞台上,有时甚至从靠近接尾处开始;人像展览式——通过某一环境、某些生活场面,集中表现那些在其中生活着、行动着、有血有肉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最后就是舞台事件的设立,凡是能够推动和改变人物行动、改变人物命运、改变人物关系、能够纠葛戏剧冲突,促使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向前发展的是舞台事件,但一定要把事件与冲突的关系区分开,事件是纠葛矛盾的原因和根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冲突的结果。事实是规定情境的具体化,是构成戏剧情节所不可遗漏的环节,也可以说剧本所提供的一切均为事实,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行动等等。

小戏和小品同样都有语言的植入,都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熟悉各种人物的口头语。尤其是小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熟悉戏曲舞台,自己能唱能演点更好,加以融会贯通,来提高自己编剧的修养。

三、 演员的品格把握

一个剧本千头万绪,演员要研究它、分析它,小品以台词为主,小戏以唱词为主,故语言是戏剧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手段,它是摸的着、看的见的东西,如琼生说:“语言最能说明一个人,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文体上,即剧本采用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是古文还是散文,是诗剧还是生活语言?” 语言在文体上的区别就是各个戏在其艺术特色上的区别之一。演员分析时千万不能忽略。另外,还要看在表达作品思想情感方面有哪些特点,是浓烈、还是含蓄、是热情、奔放、还是粗犷、是以哲理去启迪观众的思索、还是以情感去引发观众的共鸣等等。

演员既然是再创作者,就要善于感觉和理解剧作家的风格特点,深刻地体会作家的风格,才可在舞台处理中用和谐的风格重现作品的正确的生活气息,分析人物的社会属性,性格特点,外部特征。演员通过其对众多作品的处理,从中看出演员对每个作家、每部作品风貌的掌握和处理的深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角色创作的风格。但是表演的风格是不能脱离舞台演出形式而存在的,因为剧作家的风格又是早于舞台演出而客观存在的。

四、小戏小品的导演品格

作为导演需敏锐准确地发现剧本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自己亲手动笔修改的能力,并且具有敏锐的音乐美学感知力(音乐剧与戏曲更为重要)以及中外美术的欣赏运用能力和对光学运用知识。导演要使自己的思想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就应该很严肃地对待每一部作品。大戏小戏皆如是,认真地研究作品和作家,学习不同剧作家的不同艺术特点、风格,不同作品的体裁、艺术特色,吸取不同作家的智慧和创作经验,丰富艺术想象力,培养艺术敏感性,提高艺术素养 。

首先,需从几个角度精读剧本,第一、观众的角度:获取直观印象;第二、演员的角度:有体验的读,了解剧中人物,同他们同哭、同笑、同憎、同爱。第三、评论家的角度:理智、冷静、条理、客观地对剧本进行评价,分析剧本的结构法则及优缺点。第四、学者的角度:研究式的读法,研究剧中的物质生活,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第五、导演(即二度创作)的角度: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人物关系的编织、矛盾冲突的纠葛等等。

其次是梳理时代背景,第一是剧本内容所表现的时代,二是作者写作的具体时代,尤其编剧与导演在两个时代背景中时,研究作者自己生活的时代比作品所描写的时代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特别是戏曲作品更是这样。

最后是分析事件,事件均含事实性质,但事实却不一定都是事件,这一场的事件在下一场即成事实。分析事件,必须首先要把剧本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找清楚,因为这些事实都是构成戏剧情节的环节,另外,事件和事实,不能用事大事小来区分,在此看来很大的事情,但对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讲,可能并不一定起推动作用,并不一定引起场上人物的冲突,不一定引起冲突的发展,也就不一定是事件。反之,有些事情看来很小,但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澜。 事件分析法被大多数导演采用,因为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体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等等,无不是通过冲突所揭示出来。导演要研究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等,都离不开要研究冲突和冲突的性质。什么事件引起什么矛盾?产生什么冲突?冲突又产生什么事件……循环往复,从而揭示出以上诸多内容。包括找人物的中心思想,找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找主题,找创意,以及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人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具体的内因和外因。

导演的成长与剧作者分不开,是严格受着剧本制约的“自由飞翔”,保持应有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也是一名导演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所以,导演在分析剧本时一定要尊重原作、客观地去分析。不能脱离了剧本去想象、去解释、去自由发挥。

结语

一台台小戏、一个个小品把人生百态中看似寻常的大事小情塑造成内涵深刻的舞台艺术作品, 我们应该坚守戏剧艺术的创作原则,坚守戏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坚守戏剧艺术保持在都市文化应有的地位,真正对复杂情感,对人生体验,对人的生命意义有深刻感悟,同时又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用舞台表现的“创新”之作成为人民的主流,让确有艺术价值、经的起文化推敲和历史筛选的原创精品。

[1]王季思.玉轮轩曲论.中华书局,1980(01);

[2]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05):P89。

陈才(1983—),女,本科,副研究馆员,现任广东省文化馆创作调研部主任。

猜你喜欢

小戏小品品格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李兰迪:99年的“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