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浅析
2015-02-07张艳
张 艳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廉政教育属于德育范畴,注重公务职业道德伦理的内化和养成,以教育的形式塑造公务行政管理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廉政教育以公务行政管理从业人员为对象,但也可扩展至普通社会成员,例如在校大学生。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廉政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搞好廉政教育,应分析廉政教育的问题,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廉政教育传统,吸收他国有益的廉政教育经验。
一、廉政教育背景
(一)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们积极思考着个人修身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管民”与“爱民”的辩证关系,积极的道德观念对家国的重要意义。欲明其德必先治国,欲制其国必先齐家,欲齐其家必先修身,欲修其身必先正心,欲正其心必先诚意,格物知致而后意诚。无论天子与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本。
中国古代廉正思想是古人修身的重要内容。比如“奉公尚忠”、“以义制利”、“正人先正己”、“平政爱民”、“敬节死制”五原则。“奉公尚忠”,强调对国家公共事业的敬忠和无私奉献;“以义制利”,倡导不贪赃枉法、不以权济私、不放纵欲望;“正人先正己”,要求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身言行作为表率;“平政爱民”希望为政者牢记“民本”“仁爱”原则;“敬节死制”,注重“正气”、“节气”“操守”对于人的价值。在这里既包括了远大的治国理想,也包括了相对具体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反腐倡廉思想
建国以来,反腐倡廉思想一直受到重视。国家历届领导人都曾对反腐倡廉有过较深刻的论述。十八大后,反腐倡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学者将反腐倡廉思想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反腐成败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二是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三是依据党纪国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四是要要警钟长鸣,长期坚持反腐倡廉;五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并逐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①
(三)当前廉政教育紧迫性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交融存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不良现象,其中腐败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贪污往往数额巨大,而且腐败开始呈现集团化、部门化、市场化、黑帮化等等。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②反腐与防腐,成为一件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廉政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充分,将在防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想要化育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由教育入手。廉政教育在反腐倡廉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二、廉政教育问题
(一)教育形式化
廉政教育以基地教育和党风建设会议为主要形式,缺点“表现在:一是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进行教育;二是时效性不高,没有做到廉政教育的与时俱进;三是前瞻性不足,没有使廉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四是灵活性不够,没有做到注重方法、形式多样;等等”。③廉政教育活动到最后常常限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完成上一级的检查工作。如果不能让廉政教育的内容真正触动学习者的心灵,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很多官员便不能把持道德底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知行脱节化
廉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廉政教育,培养廉政信念,并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最终转化为符合廉政规范的行政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从“知”到“信”,再从“信”到“行”的运动过程。信念形成与一般的知识教育不一样,信念形成有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信念传输;二是情感肯定;三是内化确信;四是客观行动。十八大后落马的诸多“老虎”和“苍蝇”,从个案的角度,推动廉政教育必须正视和反思知行脱节现象。
(三)价值多元化
我国当前传统价值观、西方价值观、计划经济时期价值观、现代市场经济价值观等错综交织,呈现价值多元的局面。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价值多元化加剧,集体主义道德、个人主义道德、功利主义道德、享乐主义道德等等同时存在。廉政教育受到社会价值观多元的严重困扰。正面价值观压倒负面价值观时,廉政教育的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之则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廉政教育应重视金钱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严重冲击,把握价值观的群体性、被动性、依赖性,遏制跟风现象。
三、廉政教育建议
(一)继承古代优秀廉政文化
中国古代优秀的廉政思想见于各类典籍、论著、散文、诗歌、案例中,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廉政教育应重视古代优秀廉政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建议研发系统的古代廉政文化教材、普及读物、理论论著,为当前的廉政教育提供历史资源素材。
(二)丰富廉政教育形式
廉政教育对象,应重视公务行政管理从业人员的同时,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国民教育中。通过学校、单位、媒体、社区、影视、网络的宣传,对全民进行廉政教育,实现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爱廉。廉政教育重心,应从“知”转向“行”,深刻分析信念形成的规律,尊重德育教育特点。廉政教育方式,应立足基地教育,多开发现身说法、展厅警示、自我批评、模拟法庭等,更直观、全面、生动地落实教育。
(三)强化正面价值观引导
廉政教育的成败,核心是价值观的塑造,受制于社会价值观的总体走向。这说明搞好全社会廉政教育的核心是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党的信念、宗旨、优良作风,应该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应该成为廉政教育的重点。当前多元价值观、多元道德观的相互交织、冲击,必须理清经济中心和拜金主义、生活质量和享乐主义、尊重个性和个人主义的清晰界限,防范混淆和模糊,为廉政教育提供明确、准确的价值观导向。
[ 注 释 ]
①王平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J].求实,2014.10.
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15141.htm,2012-11-19/2015-1-30.
③陈永生.十八大后对地方廉政教育工作的反思[J].今日中国论坛,2013(5).